就在中日钓鱼岛争端难分难解、朝鲜半岛核危机愈演愈烈的敏感时刻,2013年1月27日,中国罕见地高调宣布成功进行了陆基中段反导拦截试验,这是2010年1月以来第二次成功进行的类似试验。这一重大消息立刻在国内外引起了一场巨大的冲击波。
“陆基中段反导拦截”被视为一种非常尖端的军事技术,此前只有美国进行过多次此类试验,中国再次进行这类试验令西方震惊。甚至有学者指出,由于反导技术的难度极大、要求极高,能够两次成功进行此类试验,其意义不亚于中国的“两弹一星”。要知道,美国在之前进行的10余次反导拦截试验中有成有败。但巧合的是,美国在同一天也进行了与中国同样的试验。
更为重要的是,美国一些学者声称,中国正在研发多个反导系统,这些系统可能将组成由末端反导、中高空反导和大气层外反导(太空反导)构成的一套完整的反导体系。此外,中国海基反导平台也在建造之中,未来一旦成型,将使中国的反导网从陆地延伸到海面之上。
对于此次中国进行反导拦截试验的目的,美国“华盛顿自由灯塔”网站猜测称,“中国反导可能针对朝鲜和印度”。他们认为,美国目前并不需要用远程弹道导弹来打击中国,而中程弹道导弹方面,美国已经几乎全部裁减。所以,就中国周边而言,朝鲜和印度有可能部署着中程和远程弹道导弹,这些是中国需要提防的。
当全世界惊讶于中国的反导能力取得如此大的进步时,有中国军事专家透露,其实从上世纪60年代,中国就开始围绕“反导”下了一盘非常大的棋,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与几十年来打下的基础分不开。
中段反导难度超过美军“爱国者”
中段是弹道导弹飞行高度最高、速度极快的一段,在理论上拦截难度比“爱国者”防空系统更大,因此试验的意义很重大。陆基中段导弹防御系统,是从陆地发射平台对敌方弹道导弹进行探测和跟踪,然后从地上或海上发射拦截器,在敌方弹道导弹尚未到达目标之前,在其飞行弹道中段,也就是在太空将它摧毁。
据《世界报》特约军事评论员陈光文介绍,中段是弹道导弹飞行高度最高、速度极快的一段,在理论上拦截难度比“爱国者”防空系统更高,因此试验的意义很重大。陆基中段导弹防御系统,是从陆地发射平台对敌方弹道导弹进行探测和跟踪,然后从地上或海上发射拦截器,在敌方弹道导弹尚未到达目标之前,在其飞行弹道中段,也就是太空中对其进行拦截并将其战斗部摧毁。
陆基中段导弹防御系统的系统组成庞杂、技术难度极高,此前世界上只有美国进行过类似中段反导拦截试验。中国曾于2010年1月11日在境内进行了一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英国的《简氏防务周刊》认为,在中段反导拦截能力方面,中国无疑已经领先整个欧洲,无论是英国还是法国这样传统欧洲军事强国都没有发展此类技术,他们更多研究的还是末端反导武器系统。而过去的军事大国俄罗斯显然也赶不上中国的太空反导脚步,中国在反导能力方面的提升速度已经给美国带来压力。
美国“华盛顿自由灯塔”网站1月27日的报道称,虽然中国称当天进行的第二次反弹道导弹防御拦截试验是防御性质的,但美国官员认为这次试验与北京的秘密反卫星武器计划有直接关系。与此同时,五角大楼宣布美国在当天早些时候也成功试射了远程反导武器。中美两国同时进行反导试验还是首次,媒体认为这很可能是一种巧合。
根据美国军事杂志透露,中段是弹道导弹飞行高度最高的一段,远程弹道导弹的中段是在大气层以外飞行。根据当前导弹技术水平,只有大推力陆基导弹才有能力拦截中段飞行的弹道导弹,而舰载防空导弹受到舰艇吨位以及导弹、雷达性能限制,还无法拦截中段飞行的弹道导弹。
另外,陆基中段防御系统由远程预警系统、拦截系统和指挥管理系统组成,主要用来对敌方中远程弹道导弹进行探测和跟踪,然后从陆地发射拦截器,在敌方弹道导弹处于飞行中段时将其拦截,使其无法飞临我方本土。因此,陆基中段反导技术试验,理论上远比美制“爱国者”防空导弹系统只在弹道导弹几十公里的末段进行拦截要更难实现。
在中国进行陆基中段反导试验之前,只有美国在高调进行此类反导系统的研发工作。拥有陆基中段反导能力是上世纪美国“星球大战”计划的一部分,但由于技术难度非常大,直到1999年10月2日,美国才首次进行真正的陆基中段反导试验,即首次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飞行拦截试验。在那次试验中,美军从加州范登堡基地发射了一枚洲际弹道导弹作为靶弹,从7000多公里外的马绍尔群岛夸贾林环礁发射了一枚外大气层拦截导弹。拦截导弹在太平洋上空将靶弹击毁。
目前美国在现代反导技术上占据世界领先地位,而且是唯一一个进入实战部署的国家。美国部署的反导动能拦截弹是一种由助推火箭和作为弹头的动能杀伤飞行器(KKV)组成,借助KKV高速飞行时所具有的巨大动能,通过直接碰撞摧毁目标的武器系统。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为导弹防御系统研制了多种KKV,其中包括陆基中段防御系统的地基拦截弹(GBI)、“宙斯盾”导弹防御系统的“标准”3海基拦截弹、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THAAD)拦截弹、“爱国者”3(PAC-3)拦截弹以及最新研制的可机动部署的动能拦截弹(KEI)。目前,GBI、SM-3、PAC-3和THAAD拦截弹等都已进入部署阶段。
地基拦截弹(GBI)是陆基中段防御(GMD)系统的“武器”部分,该系统有两种型号,一种是部署在美国本土的三级动能拦截弹,另一种是计划部署在欧洲的两级动能拦截弹。预计到2013年年底,在美国本土部署的地基拦截弹将达到44枚左右。
反导尖兵“红旗-19”、“红旗-26”先后曝光
据美国环球战略网猜测,1月27日中国所采用的反导拦截弹可能是第二枚SC-19,这是一种反卫星动能拦截弹。不过,也可能是“红旗”-26这样的新导弹。美国媒体称,中国进行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测试并没有令华盛顿感到意外。美国官员称,中国的导弹防御试验设施受到严密的监视。一位美国官员在本月早些时候表示,有迹象表明,中国的导弹防御试验正在准备之中。根据去年9月的情报,中国正计划试验他们称之为DN-2的反卫星导弹,“这是北京针对美国军事通信、导航和定位卫星目标计划而打造的军事能力的一部分”。
根据维基解密透露的美国国务院电文内容,中国2010年从新疆库尔勒发射SC-19导弹,成功拦截了一枚从酒泉双城子导弹中心发射的CSS-X-11中距离导弹。电文指出,中国的反导拦截弹和反卫星武器之间存在着非常大的相似性。“2007年1月11日,中国就是用SC-19成功摧毁了一枚本国报废的FY-1C气象卫星”。
美国智库国际战略评估中心高级研究员、中国军事专家理查德·费舍尔表示,到目前为止,尚未确定中国1月27日测试所用的是何种拦截导弹。很有可能采用了2010年所用的SC-19反卫星导弹的改进版,SC-19是在2005年和2006年进行飞行测试的。这个测试评估并促进了中国反卫星和弹道导弹防御技术。
但费舍尔也认为,中国此次也有可能采用的是一种新导弹。因为,中国在同时发展几种反导系统,其中一个系统称为“红旗”-26,似乎类似于美国雷声公司的SM-3导弹,SM-3是美国海军使用的导弹防御系统。“红旗”-26导弹的装备目标是一种新的尚未建造的大型海军战斗舰,同时也预计有一个陆基版本。
据一位资深的中国军事装备研究者透露,中国的反导系统与美国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已经几乎站在同一个台阶上,都具备进行陆基中段反导拦截的能力(美国已经进入实际部署),目前俄罗斯的S-300和S-400还达不到这个水平,仍属于末端拦截系统。俄罗斯的A-135是一种反弹道导弹系统,可拦截大气层外的弹道导弹。这种代号为51T6的大气层外导弹拦截弹,有效射程达80公里,但主要是依赖热核战斗部来拦截来袭导弹,这比中美如今的动能拦截弹在技术上落后不少,毕竟后者的拦截精确度要高出很多。由于随着冷战的结束,A-135系统显然已不能适应当前的安全需要,加之缺乏资金支持,A-135的作战能力日渐消退,已经陷入名存实亡的状况。
另外在反导体系的建设上,美国军事专家认为,中国正在走上多层反导的道路。除了用于大气层外陆基中段反导的SC-19之外,在末端反导和要地防空方面,中国引进了俄罗斯的S-300反导系统,另外中国国产的“红旗”-9防空导弹也可以担负拦截来袭的弹道导弹的任务。有消息称,中国还在致力于研究一种类似与美国“爱国者”这样的末端反导系统,提高中国的末端导弹拦截能力。
在大气层内外的高空反导拦截方面,理查德·费舍尔认为,中国很有可能存在一种“红旗”-19的反导系统。中国一些学术刊物中登载的文章似乎涉及到这种反导武器,并称“红旗”-19搭载的战斗部可进行大气层内外高空的动能拦截,是一种反导反卫星武器。
另外,在现有的“红旗”-16海基反导系统(054A型护卫舰搭载)的基础上,中国很有可能发展出了一种升级版--“红旗”-26。这种导弹比“红旗”-16的射程更远,射高更高,类似于美国的SM-3海基末段高层拦截导弹,未来可以用052D大型通用驱逐舰搭载发射,类似于美国“阿利·伯克”级宙斯盾舰。
如此一来,中国将具备陆地、海上整体、多层反弹道导弹能力。对于中国打造反导网的目的,理查德·费舍尔认为,“中国目前还没有被威胁,发展更强大的反导能力针对谁还是一个问号”。目前中国周边国家里,除了朝鲜和印度仅具有初级水准,没有国家有能力以中程导弹威胁中国。结合最近朝鲜刚刚宣布准备进行第三次核试验,美国媒体认为,朝鲜和印度更有可能成为中国防范的对象。
毛泽东亲自敲定 “640工程”
外媒注意到,此次中国官方在中段反导拦截试验举行之后就主动发出了相关消息,这似乎表明中国已经逐渐提高了军事透明度,背后折射出的是中国对自身军事能力有着越来越强的自信。
由于美国退役了亚音速核巡航导弹,并且没有计划发展新型中程弹道导弹和远程弹道导弹。所以,中国这些导弹拦截系统令解放军能够在亚洲应对更远的海陆威胁。这已经能够威慑美国的亚洲盟友,加强了中国的反介入能力。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的反导体系从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布局,在当时的代号为“640”工程。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随着携带核弹的中、远程弹道式导弹突防技术的发展,弹头可采取释放诱饵、机动、多弹头分导等多种手段,这一切给防御系统中的预警系统、目标识别系统、拦截武器系统和指挥控制通信系统带来了极其复杂的技术问题。
为了打破美苏的核讹诈和核垄断,在积极发展“两弹”的同时,中国又提出了防御战略方针。毛泽东关注到美、苏在发展反弹道导弹系统方面的情况,特别提出中国也要搞反导弹武器。1964年2月6日,毛泽东主席会见了钱学森,提出要研究反导弹武器。毛主席这个讲话后来被称为“640”指示,成为中国探索研究反导武器的依据。因此,反导研究便称做“640”工程,并在一段时间里列为国家的重点任务。
1964年3月,国防科委组织召开了弹道式导弹防御科学讨论会,会上初步确定了以导弹反导弹、超级大炮反导弹和激光反导弹三种技术途径,并决定把导弹反导途径放在第一位。
不过,由于640工程“高、大、精、尖”,技术难度大,但中国当时在技术水平、生产条件和经济上都不具备全面展开这样庞大复杂、工程浩大的系统研制工作,因而在“640工程”的研制工程中,出现了大量困难。1976年以后,“640工程”研发步伐明显放慢。到1980年3月,国务院正式下令终止“640”工程。“640”工程虽然无果而终,但取得了一批重要技术积累,相关技术至今仍发挥着积极作用,比如陆基早期预警雷达保留了下来。
中国军事专家宋晓军在微博中感叹,此次中国陆基中段反导拦截试验再获成功,告慰了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二院那些干“640”项目的老人。80年代初“640”下马后那些人再为东风-21导弹奠基。30年后又出了一代默默无闻、踏踏实实的追梦人。
从技术上看,打造一个反导网是一项异常庞大而艰难的任务。美国建设反导系统,在探测器方面的投资是相当惊人的,因为探测器决定了反导拦截是否能够取得成功。美国为此部署的红外探测预警卫星、地面远程预警雷达,每个造价都在10亿美元左右。若系统建设完成,加上前期研发费用、发射费用,总投资估计超过会超过500亿美元。
目前,中国除拦截弹外,并未部署红外预警卫星(主要探测弹道导弹发射活动)、地面的远程预警雷达,而拦截试验也只进行了2次,所以中国陆基中段反导系统与当前美国的水平还有一定距离,要实现实际部署还需要完成很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