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只听说“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如今,却是“打一炮换一个地方”。隆冬时节,南京军区某团新年度首场实战化对抗演练在凛冽寒风中展开。令人耳目一新的是,一直被官兵称为“敌人够不着”的某新型远程火箭炮,也开始“东躲西藏”了。
“目标方位3400,距离1500,多管齐射……”随着红方群长陈小东一声令下,部署在数十公里外的某新型远程火箭炮瞬间“群炮齐鸣”,怒向敌阵。一阵急射后,发射车迅速撤收,两分钟后纷纷向隐蔽点转移。
“新大纲要求火炮在首发射击后8分钟内转移阵地,但在过去的实战化对抗演练中,这一规定遵守得并不好。”团长张后恭告诉记者,实战化对抗中一些远程打击武器处于战场“后方”,很少受到打击,不少官兵实战的弦绷得不紧,射击后转移的步骤往往被省略。
“未来信息化战场火力全域覆盖、立体打击,根本没有安全的‘后方’。”张团长告诉记者,新年度首场实战化演练中,他们着眼未来战场实际,强化对远距离打击火力的运用及裁评,首次运用数字模拟技术,将实兵和实弹有机结合起来,营造逼真的战场环境,让实兵对抗与实战越贴越紧。
观念一变景观新。记者在导演部看到,红方对蓝方火力打击后,火力裁决组在进行打击效果裁评的同时,第一时间将红方射击参数和弹道模拟数据发送给蓝方,让蓝方能迅速判明红方射击位置,组织火力反制。
记者在演练现场看到,某新型远程火箭炮刚射击完,蓝方就运用卫星侦察等手段,迅速定位红方炮阵地,火力协调员则指挥距离最近的武装直升机和航空兵火力,对炮阵地进行定点清剿。记者掐表一看,从发出指令到战机凌空打击前后不到10分钟,红方两具发射装具还未来得及转移,便葬身“火海”。
“本以为我们离前沿阵地相距数十公里,只有打击别人的份,没想到反制来得这么快、这么准。”看到身后的一片“火海”,班长魏青心有余悸。看着“敌机”飞离,魏青发动战车,奔向下一个阵地。
专家解读
实战,从一枪一炮开始
■南京陆军指挥学院教授 胡 坚
演兵场离战场越近,离打赢就越近。开展实战化对抗训练是全面提高信息化条件下威慑和实战能力的根本途径,也是我们感知战场的最重要方式。
实战化对抗中,“实”字是关键。一个“实”字,很好理解,就是“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但要真正做到却并不容易。南京军区某团新年度首场实战化对抗演练中,某型远程火箭炮开始“东躲西藏”的事实说明,尽可能地完善对抗规则,运用先进技术模拟战场,这对实战化对抗训练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每名官兵的“心”要率先走进战场,真正把训练场当战场,从一枪一炮开始,把每个战术动作做规范,让演兵场上的每个细节都和战场“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