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与中国对立意志并非牢不可破 应恩威并施

2013年01月18日 08:48  环球时报 
鸠山在纪念馆参观刻有一万多遇难者名单的“哭墙” 鸠山在纪念馆参观刻有一万多遇难者名单的“哭墙”

  社评:坚决反制日本,也不堵塞对日友好

  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17日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并“作为日本人”表示“衷心地道歉”。此前一天鸠山向记者透露,他在一系列会谈中表达了钓鱼岛“存在领土争议”的看法,这与日本官方的强硬立场有所区别。日本互联网上出现大量对鸠山的谩骂声。

  鸠山是日本民主党第一任首相,下台已经两年多,他的言行当然已经代表不了日本或日本政府。但他显然也不是“个人”,他仍是日本有影响的政治家,他的身后不是空的。

  鸠山任首相期间,曾推动了日本政界和学术界关于日本在东亚战略角色的再思考,日本与中美“等边三角形外交”思想就是那个时候提出的。但那股思潮很快就被日本内外的保守势力“镇压”了,日美同盟作为日本外交的基石得到更极端的巩固。

  然而这两天鸠山在华的言行表明,尽管大环境空前严酷,但日本社会的对华友好力量并未销声匿迹,日本上下也并非已经右倾化到令人窒息,中日不是除了对抗毫无其他空间甚至缝隙。

  中国不能因为鸠山这位在野人士说几句友好的话就改变对日政策,只要安倍政府的强硬政策在,中国的官方反制必须针锋相对。但鸠山的另一款姿态也在提醒我们,对日本民间的友好言行我们需要有相应的鼓励和回应。中国的对日政策既要有大的协调统一,也应是丰富、多管道的。

  中国民间也应有更活跃的对日友好人士,能够同日本的对华友好人士有效对接。中国社会在对日问题上的团结度相当高,这是好现象。这样的团结同时应有更大开放性,容纳更丰富的情绪和对日策略主张,包括给对日友好人士更自由的活动空间。

  这是中国对日总外交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也是中国社会多元化一份必备的宽松。当日本的挑衅在中国激起普遍愤慨的时候,当中日对抗已经成为两国关系主色调的时候,我们或许更应支持那些从事中日友好的人和组织。

  中国已是中日关系未来大走向的主导者,日本再右倾,我们也不应放弃对其内部对华友好力量的工作。随着中国力量的进一步壮大,日本这个岛国的人心说不定会怎么转。历史上日本的主流价值观一直跟着世界的强者跑,它与中国对立的意志并非牢不可破。

  鉴于中国利益总量和结构的庞大复杂,中国的对日政策需要坚定不移,但不能像口号那样简单。中国越自信,就越会允许我们内部出现与日本打交道的各种角色,我们就越能大跨度地对日本恩威并施,该斗则斗,该做生意做生意,该友好时也不板着脸。

  中国已经做到了总实力超越日本,我们现在需要相信这个事实,放松手脚也开放思想使用它。那样的话,除了坚决在钓鱼岛海域和空域决不向日本退让以外,我们还能发现很多同日本过招的手段,我们会越来越游刃有余。▲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换一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