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称俄对印军售要什么给什么因其无能力仿制

2012年12月20日 11:47  环球网  

  【环球网综合报道】据俄罗斯《军工信使》周刊12月19日报道,印度一直都是俄罗斯国防工业的特殊伙伴,哪怕是在中国成为俄武器出口主导市场的时期。在上世纪90年代俄印军事技术联系的特色由两国合作关系的质量决定,后来在保持史无前例的合作深度和特别性质的情况下,又迈上了新台阶。印方尽可能地向俄方要求一切,俄方则准备尽可能地给予一切,双边合作水平远远超过了中俄合作。

  最近两三年全世界对印度武器市场的关注明显加强,原因是美国军火公司急切冲入印度市场,在短时间内签订了100多亿美元的合同,再加上法国“阵风”在印度空军126架轻型多功能歼击机采购招标中胜出,引发俄媒体和专家的某些恐慌性评论,有时甚至声称俄将失去印度武器市场,被彻底排挤出去。情况当然很复杂,但是实际状况是,迄今为止,俄印军事技术合作中成功的项目远比失败的案例多得多。现在印度和沙特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武器市场,但是与市场前景取决于石油行情,而且政治风险不断加大的沙特不同,印度市场的前景更为可靠。今年印度国防预算为506亿美元,同比增长将近24%,预计到2015年将达到580亿美元。今年印度新武器装备采购费用将近140亿美元,其中至少70亿美元用于国外采购,而且只是保守估计,实际数字可能还会稍高一些。现在印度的军事政治野心日益膨胀,不仅覆盖了整个印度洋,还扩张到了中国南海,加上稳定而相当高的经济增幅,以及印度国防工业甚至没有能力满足本国军队基本需求的现状,可以确信今后印度武器市场规模将会进一步增加。

  印度武器市场的重要特点是公开性和多元性,甚至是在苏联武器供应占绝对主导地位的时候,印度也购买了英国的水面舰艇,包括航母,以及德国潜艇、法国歼击机和英法强击机。90年代以色列冲入印度市场,仅在确立外交关系之后的几年内就成为仅次于俄罗斯的印度第二大军售伙伴。近期美国又是如此急切地冲入印度市场,说服印度空军购买了非常昂贵的美国航空武器系统,包括6架C-130J军事运输机,价值12亿美元,10架C-17A战略军事运输机,价值58亿美元,12架P-8I反潜巡逻机,价值33亿美元。

  印度武器采购的国际化倾向不只表现在进口武器平台的多样性上,尽管这种形式最为明显。印空军可能是世界上唯一同时装备苏-30MKI、米格-29、“幻影2000”,以及准备批量采购国产LCA“光辉”超轻型歼击机的国家。而且在得到武器平台后,印度还要求相关部件国际化,使用包括印度国产设备在内的各种先进设备,无论是对俄罗斯产品,还是西方产品。虽然这种超级广泛多元化的政策从经济角度来看不是最佳选择,但它能让印度从国际市场上得到尽可能多的技术,而且印度军方在这种多相技术环境里感觉极其舒适,同样令人惊讶。

  美国飞机采购合同是印度武器市场另外一个相对来说较新的趋势,即印度倾向采购价格更高技术更先进的武器。如果说此前对印度来说最理想的选择是中等价位中等技术水平的武器系统的话,那么现在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许可,采购最昂贵最先进武器的野心迅速膨胀,比如印度在126架轻型多功能歼击机采购招标中选择的法国“阵风”,是竞争对手中仅次于“台风”的最昂贵的飞机。当然,这个趋势对西方武器生产商有利,对俄罗斯不利。俄虽然也能在价格上向欧美产品看齐,但是暂时仍在向市场推销更经济实惠实战效果更佳的飞机,而不只是为了满足印度在技术层面上的国家自豪感。实际上,印度武器市场定位的关键特点是努力得到强大的战役战术武器系统,比如航母、核潜艇、现代化远程导弹系统等,争取得到相当多的类似武器系统。但是当今世界上唯一能够做到,更重要的是,准备这样做的出口国只有俄罗斯。

  在2007年之前,印度采购俄罗斯武器的规模不如中国,只有2004年例外,当年印度得到两艘“塔尔瓦”级护卫舰、10架苏-30MKI歼击机、首批4架组装版苏-30MKI的部件,从而使印度在当年俄武器出口中的比例达到43%,超过了中国的38%。自2007年以来,情况发生逆转,印度从此牢牢占据俄武器进口第一大国的地位。2007年印度占俄武器出口的30%,中国占24%。之后个别年份印度占俄武器出口总额的30-40%,平均份额约为三分之一,在27%到35%之间。

  但是俄印军事技术合作关系的主要指标不是数量,而是质量,首先应当看到两国军事政治利益罕见的一致,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包括平衡中国军事和政治增长的影响,遏制极端伊斯兰运动,共同应对与美国的矛盾。因此俄罗斯希望最大程度加强印度的军事、工业和技术实力,结果导致俄向印转让最先进的武器系统时失去客观限制,在技术转让方面的表现极其大胆。印度同样希望保持俄罗斯作为国际关系体系中重要角色的地位。重要的是,在此问题上印度国内政治力量的观点完全相同,这意味着无论印度政府由哪个政党执政,总是会把俄罗斯当作优先政治伙伴。

  俄印两国文化的兼收并蓄对相互吸引同样起了重要作用,而且这在较大程度上是50多年传统的广泛军事技术合作历史的结果,两国能够互相谅解,而且不只是在政治精英阶层,还在个人,以及俄印军方和国防工业层面上。苏联曾在印度最贫穷最不发达的时期向其提供了当时最先进的武器系统,而且当时的苏联和现在的俄罗斯一样,是印度得到这些技术装备的无可替代的来源。在80年代末印度租赁了苏联的核潜艇,在3年使用期内培养的许多军官现在成为印度海军司令部的精英。印度政界和军界非常清楚,他们当年凭借从苏联得到的武器在1965年和1971年印巴战争中获胜,因此现在还非常感谢俄罗斯人。

  对俄罗斯来说,印度虽然拥有相对发达的庞大的国防工业,但它实际上不是武器出口大国,因此转让技术,落实贸易抵消协议,使印度变成武器市场上的竞争对手的风险极低,在此方面中国和印度有着完全不同的原则性区别,因此俄在与印度进行科技和工业合作时极为大胆。应当说,印度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初的武器进口需求也是对俄国防工业创新发展的强烈刺激。俄企业根据印度空军的个性特点研制和批量生产了苏-30MKI歼击机,为印度海军设计和建造了两个系列各3艘11356型“塔尔瓦”级护卫舰。印度订单保证了俄罗斯研制一些重要武器系统的能力,比如“布拉莫斯/玛瑙/宝石”,“俱乐部/口径”、“天王星/KH-35”导弹系统,“海蛇”反潜搜索瞄准雷达系统,卡-31预警直升机。整体而言,印度订单在俄国防工业技术和工业能力极限范围之内,履行相关协议实际上确保维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俄国防工业的创新潜力,根据印度军方个性要求研制较为复杂的高科技现代武器系统,对双方来说都是发展动力。印度尽可能地向俄方要求一切,俄方则准备尽可能地给予一切,予取予求,从而使印度得到了许多世界最高水平的武器系统,比如苏-30MKI和米格-29K歼击机,“布拉莫斯”巡航导弹,11356型护卫舰。

  俄印军事技术合作还有一个最为重要的特点,能最准确最好恰当地概括两国关系的质量水平,即落实联合军工项目。在此方面印度是俄罗斯第一个,暂时也是唯一的一个伙伴,而且已经出现了从军事技术合作贸易模式向联合研发、协作共赢的模式转变的初步特征。双方在此框架内落实联合研发项目,共同分担财政、技术和其他风险,如果说苏-30MKI歼击机和“布拉莫斯”导弹项目是接近这个模式的典型的话,那么第5代歼击机FGFA和中型军事运输机MTA项目则已完全体现了这个新趋势。当然,军事生产国际化,由某个国家的单边项目向国际项目转变,是全球性的趋势,这种经验无疑值得俄印双方的高度评价。而且,现在印度生产或许可组装的个别武器系统反过来已经成为俄罗斯研制类似武器的基础,比如苏-30MKI项目的技术成果就在俄罗斯为本国空军研制和生产30架苏-30SM时利用,米格公司还在印度米格-29K/KUB的基础上为俄海军研制新型舰载歼击机,印度“塔尔瓦”级护卫舰则成为俄海军6艘类似战舰的基础。

  如果说历史、地缘政治、心理因素有利于俄印军事技术合作发展的话,那么俄军事和外交官僚作风则影响了两国合作的积极推进,特别是在两国军事合作持续下滑和萎靡不振的领域,与极为密切的总体军事技术合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比如在印度和美国、法国积极加强军事联系的背景下,特别是定期举行空军和海军联合演习,印度国防部长多次出访美法的情况下,俄军方却没有对和印度加强合作表现出较大的兴趣,俄前任防长经常推迟、取消甚至缩短对印度的访问,并找各种理由取消事先计划好的演习,招致印度媒体和军事专家的极其消极的评价。

  实际上,俄国防部除了应当继续维持与印度的军事技术合作之外,还应当积极发展与印度的接触,借鉴印度空军和海军的使用经验。印军部队战备水平较高,经常与世界上最好的空军和海军演练,熟悉西方先进的军事理念,这对俄军方来兴趣较大。另外,印度在使用苏-30MKI歼击机和11356型护卫舰方面积累了最为丰富的经验,对决定采购类似武器的俄国防部来说也有实际借鉴意义。

  至于美国,之所以积极向印度出口武器,只是出于打造反华包围圈这个地缘政治和军事政治战略的需要,只是企图把印度当作遏制中国的一枚较为重要的棋子。近年来美国国务院和五角大楼高官频繁访问印度,出访次数是俄官员的数倍,美印,甚至中印贸易额都远远高于俄印贸易水平。尽管俄印军事技术合作关系总体较好,但是有时仍然不够理想,似乎除了广泛的军事技术合作,以及少量的核能合作之外,两国之间再也没有其他领域的有效合作。(编译:林海)

  原文链接:http://vpk-news.ru/articles/13664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