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沙市驻军安全形势严峻 官兵睡觉都要睁只眼

2012年12月20日 09:22  解放军报  

  11月22日清晨,迎着初升的太阳,经过海上14个小时的颠簸,我们和10多位记者同行来到慕名已久的三沙市永兴岛采访。还未下船,码头上矗立的一个硕大标语墙首先映入眼帘,整面红墙上书写着8个金光闪闪的大字:爱国爱岛,乐守天涯。

  与我们同行的南海舰队某基地副政委黄跃进说,这8个字就是西沙精神的高度凝炼。

  让记者始料未及的是,踏上永兴岛,我们还没顾上欣赏闻名遐迩的西沙美景,就被岛上的战备氛围所感染。只见官兵个个身着迷彩服,有的还携带着轻武器。

  “近几天有情况吗?”面对记者的提问,西沙某水警区政治部主任刘卫平说,这里没有平时战时之分,上岛就是上前线,守岛就是守阵地。党的十八大提出“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我们深感坚守海岛责任重大。所以我们时刻都在准备打仗,确保一有情况拉得出、守得住、打得赢。

  虽然没有特别的敌情,但三沙市驻军面临的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同样身着迷彩服的水警区司令员刘堂介绍,从统计情况看,外国对我侵渔侵权事件逐年增加。

  为应对严峻的安全形势,水警区不断加强战备训练。他们提出守备部队的训练要高标准严要求,从实战出发,部队指挥员经常设置一些突发情况,拉动部队全副武装行动。为确保祖国海疆的安全,这里的连队干部每天晚上都要带队巡逻不少于两次。他们形容,西沙官兵睡觉都是“睁只眼,闭只眼”。虽有夸张,但其间的辛苦和压力不言而喻。

  面对所处的特殊环境,部队开展了坚决拥护、忠诚守护、真心爱护三沙市的教育。官兵说,38年前,前辈们收复了西沙的岛屿,今天,我们也一定能够完成守岛守疆任务。请祖国放心,有我们在,就不会丢失一寸领土!

  在三沙市市政大楼前的“北京大道”上,看到几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条幅横挂在道路上方。刘堂说,部队一边加强战备训练,一边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他颇是开心地告诉记者,政工网已成功登岛,官兵学习十八大精神,实现了与北京同步,每天一大早就能通过政工网看到各报刊发的有关十八大的重要新闻。

  交谈中,西沙官兵对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颇有感触。他们说,要按照十八大的要求,搞好水警区的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让官兵的素质更高,让西沙更美。

  说到这里,记者才有闲暇领略一下西沙的美。头顶湛蓝的天空、如棉花般的白云,眼前所看到的是绿树、银滩,委实美不胜收。目前,西沙绿化面积达到80%以上,有的小岛达到90%。一个正忙着侍弄椰树的老兵告诉记者:“我们打心眼里喜欢栽树,能给西沙添点绿色心里美滋滋的。我们保卫西沙,也保护这里的环境。”

  我们在岛上参加了到“将军林”植树的活动。永兴岛有几片椰林叫“将军林”。1982年初,时任总参谋长杨得志同志在永兴岛栽下第一棵椰树苗,从此,来西沙视察的省军级以上领导都会在西沙部队营区种下椰子树。历经30个年头,“将军林”里已经栽下了上千棵椰树。在西沙官兵的精心养护下,“将军林”中的椰树,棵棵根深叶茂,成为永兴岛上独特的风景线。

  临近中午,我们来到永兴岛机场参观。长长的机场跑道就像一把利剑镶嵌在永兴岛的东端。

  南海舰队政治部副主任陈俨是水警区的老政委,他不仅熟悉这里的官兵,还了解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他指着机场跑道边深埋地下的大罐说,那是保存雨水的容器。机场跑道上的雨水通过边缘的水沟,流进积水罐,每年能为岛上官兵和居民提供3万余吨淡水。

  即将登车时,遇到几位即将退伍的老兵。陈俨像老朋友一样拽住其中一位向记者介绍,这个同志叫李长寿,是四级军士长。小李不仅保护东岛的白腹鲣鸟有功,而且还在这里收获了爱情,娶了一位中国科技大学的研究生。

  这真是个既美丽又浪漫的故事。东岛上有10万只珍稀白腹鲣鸟,全国只有东岛有这种鸟。李长寿16年前来到西沙东岛当兵,就与白腹鲣鸟结下了情缘。为了尽量少打扰白腹鲣鸟的生活,他和岛上的战友修建了一条长5700多米的环岛路,让官兵的日常训练、生活避开鸟群的栖息地。

  2005年到2008年,中国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赵贵霞赴东岛研究、观察鲣鸟及其栖息地,时任水警区政委陈俨指派喜欢鲣鸟的李长寿做好赵贵霞的保障工作。

  晨光微露,李长寿就带着“鲣鸟硕士”钻入丛林观察、记录白腹鲣鸟的生活习性;夕阳西下,俩人结伴踩着晚霞在白腹鲣鸟的护送下满载而归。3度春秋,他俩记录了大量的白腹鲣鸟生活习性,这岛上的只只鲣鸟也见证了俩人的爱情。2009年,他们喜结连理,现在已经有了一个宝贝女儿。

  李长寿说,他刚从东岛来到永兴岛,休整几天后将和其他退伍战友乘飞机离开西沙。这几天,他还要和退伍战友们排练节目,争取参加欢送老兵文艺晚会。

  西沙的艺术氛围很浓,官兵的艺术水平也很高。他们坚持节假日、重大活动举办文艺晚会,官兵编排的《西沙三章》文艺晚会,还被总部和海军首长邀请到北京演出。西沙官兵不仅兵演兵,还兵写兵,他们每年出一本《我是西沙人》。2007年2月,水警区成立了水兵摄影协会,陈俨、刘堂拍摄的片子都获过全国性大奖。

  记者一行来到相邻而建的西沙军史馆和西沙海洋博物馆。参观时,一幅照片引起我们的兴趣。照片上,上万只海鸥密密麻麻地在天空展翅翱翔,那场面煞是壮观。该图片标示:拍摄于1976年,地点:西沙永兴岛,作者:解放军报记者车夫。

  17时,我们记者一行乘坐的海军运输舰缓缓离港。岸上的西沙战友一遍遍地高呼“欢送战友——再见战友——”,船上的记者们眼含泪花,整齐地站在甲板上,一遍遍地挥手呼喊“向西沙战友学习——向西沙战友致敬——祖国感谢你们——”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