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虽然我们拥有一支战功显赫的陆军,但海军依然承载了更多对于国家尊严的憧憬。中国不堪回首的近代史,就是始于侵略者的坚船利炮。
新中国成立4年后,毛泽东在南京检阅海军,几天时间里,他五次写下同一句话: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
而当1957年苏联向中国提出建立“联合舰队”、意图控制中国海军时,毛泽东气得一夜未眠。他愤怒地对这个当时最重要的盟友说:连半个指头都不行!
2008年12月26日启航的三艘舰艇的亚丁湾之行,引起如此关注并不意外。4400多海里的航程,首次组织海上作战力量赴远海维护国家战略利益,是对中国海军的一次检阅。同时,也是中国造船业的骄傲。
当读者看到这组文章时,飘扬着五星红旗的舰队已经驶近亚丁湾。我们无意渲染这次远征,却希望探究支撑着这支年轻海军愈行愈远的动力---人与船。
从辽东半岛的海军学校,到黄浦江边的造船厂,人们不仅可以看到以新式教育方法培养出来的指挥员队伍,还有信心期待中国海军更强大的未来。
前进吧,海军!
总设计师谈国产驱逐舰研发往事
当人们把目光聚焦到远赴索马里的新型国产驱逐舰上时,在上海的一间办公室里,78岁的老人充满了自豪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徐笛、山旭 | 上海报道
潘镜芙,1930年生于浙江湖州,中国工程院院士。过去几十年间,他主持设计了中国两代四型军舰,也是052级系列国产军舰的第一位总设计师。
而此次赴亚丁湾的两艘军舰均是052级系列国产驱逐舰的最新型号。负责该系列舰只设计的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负责人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些新型国产驱逐舰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90年代后期开始,潘镜芙已不再具体负责舰船设计工作,052级系列国产军舰由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的一位总工程师负责并通过验收。潘镜芙则担任国产军舰设计的顾问。
生于水乡的潘镜芙小时候就对船有种特殊的感情,他经常要在船上过夜以躲避日军的侵袭。然而考虑到就业出路,他选择了浙江大学热门的电机系。但机缘巧合,毕业不久后他又回到了船上。
“两代驱逐舰都是中国人自己造的”
《瞭望东方周刊》:是什么机遇让你参加了新中国第一代军舰的设计建造?
潘镜芙:毕业之初,我到第一机械工业部负责电机厂设计工作。1955年苏联专家来华,帮助我国设计建造舰艇,当时急缺人手,我调到了船舶局参加舰艇设计。那时大批苏联专家来沪,我们单位的专家组长以前是苏联驱逐舰总设计师,我很崇敬他。苏方提供了图纸,我们翻译后自己建造,这段时间设计、建造人员提高都很快,可以说苏联的援助是很有价值的。
上世纪60年代后期我国开始设计第一代导弹驱逐舰,由李复礼和我担任总体设计主要负责人。当时苏方也提供了部分书面材料,但没有实物。以前的军舰光有火炮,这次驱逐舰设计方案提出要装导弹,我们就根据苏方资料,参考了部分技术指标以及舰的外形,把舰加长了。这艘舰到上世纪70年代初才交船,除动力系统和火炮是根据苏方资料仿制的以外,其他原件都是国产的。
这就是新中国第一代导弹驱逐舰,它的对海力量是很强大的,但基本没有制空力量,指挥系统也还较弱。
《瞭望东方周刊》:新时期以后,我国开始设计第二代驱逐舰,与第一代相比有何技术进步?
潘镜芙: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的军舰设计建造水平已落后世界十几年了,各方面都希望建第二代驱逐舰,也就是052系驱逐舰。起初我们是希望和英国合作来设计建造,还组织了一个数十人的考察团到英国谈合作事宜,我是团里的技术负责人。我们到英国军舰内参观,看各种材料,觉得可以合作,于是草签了一个协议,但最终没被批准。
《瞭望东方周刊》:什么原因导致这次合作流产的呢?
潘镜芙:实际上在去英国之前,我就告诉团员们做好两手准备,如果合作不成,我们就自己造,所以务必仔细考察。最初去考察,也是想先买回来一艘舰的电子和武器装备,随后还是要自己动手。
当时有意见认为,我们自己也能做,根本不用买英国的,这样上面就不太好下决心。领导问我,“我们自己能设计吗?”我回答:“自己搞也不是不行,但时间肯定要延长。”
最终还是我国自行设计了第二代驱逐舰,也就是112舰、113舰。两艘舰的制空能力都较第一代有很大提升,安装了对空导弹,火炮也增强了。但这两艘舰仅能做到对点防空,也就是在舰船附近区域内的制空,因为导弹射程较短,待敌方战机飞近才能打击。
相关阅读:
相关专题:中国海军赴索马里海域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