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军队必须能应付空中威胁才能打赢现代战争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3日 07:05  解放军报
试飞归来
试飞归来

  从全景的视角审视体系的力量——

  全要素·大战场·综合题

  基地军史馆中,有一幅浮雕壁画。左端,是长城、长弓、骏马;右端,是飞机、导弹、卫星,犹如人类武器发展史的长廊。

  中央,一名威武的中国军人傲然站立,仿佛在告诉观众:不管拿着什么武器,远古与现代的军人都追求一个目标:打赢!

  但是,古代战士与现代战士的打赢之道,却有明显的区别。公元前4世纪的希腊将军菲克雷斯,虽然想到了要把作战距离尽可能地扩展,但他采用的办法是:把矛加长一半,把剑加长一倍。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剑不够长跨半步。这种线性的战争思维方式,已经被历史抛弃。如今,迈出军史馆,就是一个全要素的现代大战场。

  长空战机叱咤风云,地面导弹严阵以待,无形空间电磁密布。5年来,军委、总部调兵遣将,航空兵、防空兵、雷达兵、空降兵、通信兵、防化兵、装甲兵、工程兵、炮兵等诸多兵种部队纷纷来到这里排兵布阵,海军、第二炮兵有关部队也进驻基地研习战法,课题涉及空中进攻作战、防空作战、空降作战、特种飞机作战、陆海空联合作战等诸多领域,一个具有试验、训练、科研、作战“四位一体”功能的全系统新型现代演兵场初具雏形。

  战场,还向军人的精神世界延伸。基地利用训练场提供的复杂电子环境,建成了首个战斗精神强训基地。使官兵进入基地就走上战场,在逼真战场环境中经受心理、生理、技能的综合考验。

  各部队的战斗力,能在一个演兵大体系中磨砺,原因就在于这里有一片硝烟弥漫的天空。

  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空中作战的次数比冷战时期增加了400%。眺望战争烽烟,中国军人日益认识到:正像鹰是食物链的最高端一样,天空也是战争“食物链”的最高端。一支军队,如果无法应付来自天空的威胁,就难以打赢现代战争。

  今天,信息技术更以巨大的神力凌驾于战争之上。古典小说《封神榜》中诸神动辄“祭起”的杀人飞器,已经插上信息的翅膀,在人类的头上真实地飞舞。在一定意义上,人类战争已经进化到这样的阶段:对于一支军队,防御就是防空;对于一个国家,空防就是国防——

  信息化条件下的空中力量,是一支军队国防大厦的屋脊!

  因此,基地领导这样理解他们所构设的大战场:“要像考试一样,让部队把选择题和填空题都做完了,来基地做综合题,在信息化条件下的空地一体对抗中寻找战斗力的薄弱环节,进而推动我们这支军队组训模式、作战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全面变革。”

  从发展的视角审视事业的传承——

  凝重感·人才链·历史观

  仰望长空,基地的军人们瞄准的,不仅是有形的靶机和靶弹,还有一块富有哲学意味的靶心。

  采访中,记者发现一个现象:几乎所有的被访者,面对记者都是一脸凝重,往往是谈成绩没几句,说问题一大堆,拐弯抹角就谈到了当前的科研、训练。

  虽然,他们所创造的军事价值、国防价值、经济价值叠加起来是一个难以估量的天文数字。倘若把这笔有形或无形的资产平摊到他们每一个人身上,人人“身价”都不止千万。但记者看来,他们并不像“富翁”,倒是人人都有一种“欠债感”——

  就怕“一觉醒来落了后”,就怕国家投了大笔的钱却拿不出像样的成果,就怕在基地检验的武器到了战场上“不中用”……这样的“畏惧”,怎不让人悚然自惕?

  如今,基地承担的试训任务,每年都在爆炸般地增长,面对的难题也一望无边。走出这不见尽头的大漠,必然要靠一支衔枚疾走、薪火相传的大军。

  因此,谈到继承“老基地”的光荣传统,基地领导说:“基地的战车只有一个前进挡,驱动它的是人才链。最大的继承,是人才的继承!”

  越是面向未来的事业,越是需要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在基地采访,许多人都谈到一对美国的“父子兵”:父亲唐·罗伯逊,曾为F5“自由战士”歼击机研制激光制导炸弹。儿子史提夫,则是美国“星球大战”计划的太空武器专家。

  正是这对“父子兵”接力上阵,把美军新概念武器带进“太空时代”。

  这样的“巧合”在基地也有。基地有不少年轻的科技干部,从小就是跟随父母在这片戈壁滩上长大的,“子承父业”者不乏其人。不但如此,基地还有不少“夫妻兵”。基地某区司令员林伟东研制靶机,妻子王丽滨是导弹专业。恩爱夫妻,事业却是一对矛盾。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节目请这对夫妻做嘉宾,林伟东一句话逗乐了全场:“她整天追着我打!”

  可想而知,事业在这对夫妻的生活中占了多大比重!

  也许,正因为如此,基地的军人们分外珍惜他们走过的路。基地前任司令员王义生,在这片戈壁滩工作了38年。回首往事,他对记者说了这样一番话:

  人类观察历史的视线大概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鹰眼式”:用俯视的目光和心态挑剔;一种是“鸭眼式”:用仰视的目光和心态追捧。这两种视线都不属于我们,我们没有看客的超然,因为这片戈壁热土的历史不是我们的身外之物——

  它,就是我们!

  尾声

  土尔扈特人的歌声

  亲爱的读者,当您读到这里,请随我们回到开篇的戈壁大漠。

  这片土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境内。230多年前,土尔扈特蒙古族牧民的祖先,从遥远的伏尔加河流域不远万里,一路浴血拼杀,以死伤10万之众的代价回到祖国,来到这里安家。

  万里东归,土尔扈特人的记忆中,永远刻下了没有祖国的伤痕。

  50年前,这里要建设中国航空防空武器试验基地。牧民们知道这是“天大的事”,他们赶着牛羊、骆驼,平静地离开绿洲,在150公里之外重建家园。

  此后5年间,为了基地的发展,牧民们又两次大规模搬家移牧,走遍了总面积达11.46万平方公里的戈壁滩。

  有人测算,额旗三迁,相当于土尔扈特人当年行程的两倍。

  驼铃声声,震落军人泪。聂荣臻元帅生前曾深情地说:“额济纳旗人民为基地建设做出的巨大贡献,我们在适当的时候要给予回报。”

  从此,“回报”二字,就成为这里的军人们萦绕心头的一个梦。

  如今,这里终于变成了中国军队历练雄师劲旅的“战场实验室”和“军事硅谷”。

  那天,额旗艺术团来到基地慰问官兵。土尔扈特蒙古族演员唱起了新编的牧歌:“振翅的鸿雁直冲云天,强大的祖国就是家园……”

  大漠长调悠扬,天边战机呼啸。此情此景,让军人们感慨万千:在人民的眼中,军人的贡献千千万万,但有一种最有价值——

  强大,就是共和国军人献给13亿人民最赤诚的回报!

  (本版照片均由谭超、郭天海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中国空军 试验基地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