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空军试验基地试训任务每年都爆炸式增长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3日 07:05  解放军报
指挥控制大厅
指挥控制大厅

导弹吊装
导弹吊装

歼-10战机降落
歼-10战机降落

  本报记者 李选清 张金玉 武天敏 特约记者 徐汇东

  指挥控制大厅

  引子

  一个防御工事的过去与今天

  千里戈壁,一片黄沙。极目远眺,漫漫无涯。

  距离空军某试验训练基地不远,有一个小山包,与周围的一马平川极不协调。

  这,就是修建于上个世纪“早打、大打”年代的一处国防工程的遗址。当年,为了应付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我国斥巨资在这片戈壁滩上建设防御工事。这个土包,就是人工堆筑的一个火力“制高点”。

  土包底部,有一个厚厚的拱形钢筋混凝土大门,一条宽可行车的地道通向戈壁深处,以备战时输送人员物资。

  如今,地道已经封存。大门,也已被黄沙埋了半截。门边,几株骆驼刺在寒风中孤独地摇曳……

  然而,就是这个土包,如今被派上了新用场——

  它,是基地新型战机试飞和大规模联合军事演习的观礼台!

  据说,歼-10战机试飞那天,试飞员李中华驾驶战机超低空掠过戈壁,就从人们的眼皮底下呼啸而过……

  顿时,记者被深深震撼了。一个防御工事的过去与今天,仿佛正是我们这支军队的发展缩影。当人们站在这里,目送凝聚当代中国最新科技成果的战鹰腾飞九霄,一个历史的铁律已经呼之欲出——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当一支军队捍卫国家安全的信心不再蛰伏于地下,它的视线就会超越地平线,它的光荣和梦想就永远不会被流沙湮没!

  从技术的视角审视战争的规律——

  古战场·航空城·制高点

  这片戈壁大漠,曾是古人驰骋厮杀的疆场。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里留下了祖先在冷兵器时代的辉煌纪录,也见证了一个古老王朝的西风残照。

  如今,还是在这里,一个崭新的航空科学城和空战演兵场昂然崛起。

  天翻地覆慨而慷。拂去大漠黄沙,一个让这片荒漠不再沉寂的动力赫然在目——技术!

  战争的引擎是技术。人类几千年的战争史一再说明,最先拥有最新技术的一方,总是先天占有居高临下的优势。《圣经》上说,古以色列人大卫和腓力斯人格利亚决斗,大卫借助弹弓的威力,战胜了力大无穷的对手。

  如今,人类拥有了更为强劲的“弹弓”。翱翔九天的现代化战机、导弹、卫星……越来越多的高科技武器拓展着一个国家安全的疆界,也决定着一支军队迎接挑战、应对威胁的能力。

  于是,50年前,一支神秘的部队挺进这片大漠戈壁,建设我国第一个航空防空试验场。这支部队的“第一兵”,就是当年红军长征途中强渡大渡河的十七勇士之一:孙继先。

  从枪林弹雨中拼杀出来的战士,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老一辈中国军人深知:技不如人敢亮剑,这是被逼无奈。一支没有翅膀的军队的胜利,需要付出悲壮的牺牲、高昂的代价!

  以劣胜优可以是奇迹,但绝不是赢得战争胜利的必然规律。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使用武器的官兵必须要立足现有装备,谋求“以劣胜优”。但是,研制武器的人一定要盯着“以优胜优”。为此,基地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胸怀使命,前赴后继在这片沙漠戈壁扎根奋斗,为中国军人构筑战斗力“制高点”充当开路先锋——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从这里运往爆区,中国第一枚空空导弹在这里试射,中国第一架无人机从这里升空,中国第一个电子战训练场在这里落成……

  历史公正地记载着:中国军队从火器时代跨入导弹时代、核时代、信息时代。这里,一次次奏响科技强军的号角!

  从军人的视角审视使命的担当——

  大情怀·大志向·大国魂

  漫步在这块戈壁滩,有时会捡到贝壳的化石、火山熔岩变成的红玛瑙。

  远古时代,这里是一片海洋。后来,地壳隆起,火山爆发,大海退却,暴露出一望无际的大漠戈壁……

  面对大自然的沧海桑田,一位旅行家曾这样慨叹人类的渺小:沙漠,是最消磨人的斗志和勇气的地方,让人放弃的往往不是干渴,而是绝望。

  然而,这个基地从来不缺乏默默的行者。一个“马灯长明戈壁滩”的故事,至今仍在流传——

  当年,基地原某区副司令员杨仲伏,在无水、无电的测量点一呆就是10年。靠着一盏马灯,他整理出一本精密雷达快速排障笔记,主持编撰了150万字的《靶场测量手册》。离开测量点时,他把这盏马灯连同全部资料留给了新分来的技术员宋伟。后来,这盏小马灯又传了4代人……

  如今,这盏马灯已经走进基地军史馆,与琳琅满目的科技成果和现代化航空兵器陈列在一起。

  一盏孤灯,变成满天繁星。翻阅基地科技创新史册,记者深深感到,力透纸背的不仅是他们的成果,更是大漠科技尖兵的大情怀、大志向。

  新型武器试验,危险随时可能发生。基地某区司令员刘红利告诉我们,就在前不久,一发导弹偏离航向自毁,一万多个碎片在人们头顶炸开,阵地水泥板上都落满了钢珠。一块两米长的弹片,就落在离摄像士官田丰蛟不到10米的地方……

  “能坚守,就不会退缩。因为,我们干的是国家的大事业。空军,是大国的佩剑!”司令员这样说。

  于是,在这个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方阵中,一股扬眉剑出鞘的英雄气时时沛然而来。身患癌症的高级工程师杨选春毅然攻克“导弹癌症”,让某型导弹起死回生。基地某试验室主任张苇抓紧研制某型无人靶机,4年突破10项关键技术。基地某区女副总工程师李鸿,科研攻关巾帼不让须眉,探索出“一靶两弹”的试验方法,成倍提高了靶场的利用率……

  大事业孕育大情怀。记者发现,这里的许多军人,喜欢在办公室里悬挂书法作品。赵煦院士的办公室里,是文天祥的《正气歌》;一区总工程师刘衍军的办公室里,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歌传情,诗言志。连基地食堂都有诗,那是基地某区老司令员王良旺原创的诗句:“大江东去我向西,辞家万里赴戎机,戈壁风沙数十载,不拭宝刀试飞器。”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中国空军 试验基地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