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青年士兵楷模向南林:苦练本领为打赢现代战争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5日 12:22 东北网
向南林正在维修装备。张桂江摄
盛夏的佳木斯,处处是鲜花的海洋。 2007年8月1日,某高炮团修理连举办庆祝建军80周年晚会,雷达维修班的“小秀才”余威,以《一名精武战士的手》为题,写了一篇散文诗赞美班长向南林:这双手,能操作、保养、维修团队五分之四的装备,神奇般地使50余台趴窝的大型装备“起死回生”;这双手,撰写的6篇学术论文在专业刊物上发表,使团队新配发的技术最先进、操作最复杂、保障最困难的雷达,当年列装当年形成战斗力;这双手,曾7次接过军区、集团军、师、团领导颁发的专业技术比武冠军奖章、奖杯或证书;这双手,取得了6次换岗、岗岗技术精湛的骄人业绩,写下了“我的岗位请放心、我的战位无差错”的铮铮誓言……文写意,诗言志。稚嫩的语言,诠释的是向南林为守护和平而时刻眺望未来战场、积极履行职能的战斗精神,书写的是一名青年士兵直面信息化战争挑战、精武建功的铿锵步履。 要干就要干一流,要当就要当第一 向南林的家乡在四川大巴山区,那块革命的热土,培育了他胸怀驰骋疆场、沙场点兵的梦想。可是,新兵营的首次摸底测试,抽考5个课目,只有1个勉强及格…… 知耻后勇。向南林横下一条心,给自己制订了这样的目标:队列、射击、投弹等,各项训练全部要达到优秀成绩。 每天天不亮,向南林就把内务收拾利索,腿上绑两个粗布缝制的大沙袋,在操场上往复奔跑。休息日,有的新战士请假出去逛风景,他却到营区对面的山坡上练冲刺。他坚持每晚做俯卧撑、仰卧起坐、引体向上,还让战友坐在自己肩上,练蹲下起立,锻炼腿部和腰部力量。手榴弹投不远,他坚持反复练,每天比别人多投二三箱,直到练得吃饭时手都拿不住筷子。 有言云:不服输,才不会再输;不言败,才能反败为胜。3个多月后,向南林从一个文质彬彬的书生,锻炼成了一个小老虎似的士兵。新兵结业考核,他各课成绩全优,荣获新兵营嘉奖。 2001年9月,向南林以集团军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入武汉军械士官学校。在学校,面对电子、激光、红外等前沿学科知识,课堂8小时,他分秒不怠;课余时间,他闭门自修。毕业时,他取得了绝大多数课程90分以上的优异成绩。由他总结的指挥仪修理“听声初判、观表定位、按图推演、实地解难”四步排除故障法,在学校教学中推广。除了埋头苦读,他还把注意力放在动手能力的锻炼上,一有机会,就钻进实验室拆拆焊焊。到毕业时,向南林的指挥仪修理技术已经能和学校里的行家媲美。一位教授据此预言:“这个学生日后必成大器!” 离开校园之际,向南林录下了革命导师恩格斯的一段诗以自勉: 一股汹涌的洪流,呼啸着奔出山谷。松树在它面前轰然倒下,就这样它给自己冲开一条大道……走出校门,向南林直面知识与现实实践的“鸿沟”。他对着团队的装备一招一式地练,严寒、酷暑不稍辍。听声音辨故障的“拿手绝活儿”,就是向南林在毕业头一年内练就的。部队组织训练,他常常在指挥仪旁一天就要蹲上十几个小时,听音、辨情、记参数,摸索机器运行规律,练就了“一听准”的功夫。一次,他随连队保障演习,开始前几分钟,指挥仪忽然发出异常声音:“不好,线芯有问题!”他手到病除,指挥仪很快恢复了正常。 检验的机会来了。2004年9月,集团军举行专业大比武。参加比武的都是专业技术士官,可谓高手云集、群英荟萃。年纪最轻、资历最短的向南林成为大比武中“一匹最黑的黑马”,一举击败比他早当兵8年、甚至10年的老兵,轻松夺魁,团队为他记三等功一次。颁奖仪式后,向南林走在回驻训点的路上,比赛对手单位的一个领导老远就指着他对身边的人说:“这个兵,不简单!”向南林果真不简单。从那以后,在军区、集团军和师团组织的专业技术比武中,他连续6次以绝对优势取得了第一。2005年7月,刚刚由指挥仪技师改为情报指挥技师的他,带领全班战士参加军区雷达站专业比武,获得4个单项第一和团体总分第一名的骄人战绩,被军区评为“装备技术士官优秀人才标兵”、“优秀新装备操作手”。 心要比天还高远,脚要比路更广阔 2004年底,先进的某新型雷达到装,既无使用教程又无专业人员,操作训练无法展开,团里着急,官兵束手。向南林把电话打到了几家军事院校专家教授的宿舍请教,然后揭了“英雄贴”,誓言要牵头成立训练攻关小组,拿下这块硬骨头。团长往向南林肩头猛击一拳头:“你小子有种!有啥困难直接来找我!” 樵夫的斧头,向树要斧柄。“向班长带着我们,每天早晨4点起床到零下30度的训练场,对照说明书逐个部件、位置、动作进行悉心研究,为测算程控联动数据,连续十几天趴在雪地里接线记录,手脚裸露的地方裂了许多口子,生了冻疮,疼得站也不行、坐也不行,把来检查工作的总部领导都感动了。”修理连雷达维修班战士王文亲身经历了那一段“最苦的日子”。 光掌握了新装备的操作,那只是“初级阶段”,要让新装备形成战斗力,还得进行全方位的训练。可训练怎么搞,练什么内容、多少时间,训练合格的标准又是什么……诸多的问题在向南林的脑海里萦绕,逼迫他去探索、去实践。 胜利,就是精神和血肉之躯长期痛苦的结晶。最后,向南林制作出了6部教学课件,在破解雷达与火炮联动等数十个技术难题的基础上汇编出20多万字的操作教程,培训出15名号手、5名教练员。 茫茫草原,硝烟弥漫。2005年10月,向南林带着新装备随部队外出演习。一声号令,向南林带领人员冲向天线车,熟练地卸拉杆、装波导、组装天线……在油机的轰鸣声中,所有工作准备到位。只见向南林飞身跃上雷达方舱,迅速调整屏显、距显……雷达天线指向浓厚的云海傲然旋转,源源不断的空情迅速、准确、连续上传到团指挥所。 随着“放”的射击口令,“咣”地一炮,拖靶炸飞了。接着,人们又听到“咣咣”两炮,又有两具拖靶被炸飞。“成功了!成功了!”耳机里传来战友们的欢呼声。 庆功宴上喝羊汤、吃羊肉是高炮部队的老规矩。当晚会餐,各个高炮连抢着拉向南林上自己的餐桌。 向南林常对班里的战士说:“搞训练就跟赛跑一样,要想取胜,就得有‘绝招’。我的‘绝招’就是抢跑!”正是这种“抢跑”的劲头,使他处处领先他人一步。 指挥仪训练,几尺高的电路图往训练场上一摆,向南林觉得教练员教得费力,战士学得吃力,训练质量和效果也不理想,将来打仗要吃苦头。他想搞个多媒体教学软件,把教学插图和挂图由静止平面转化为三维动画。一些人嘲笑他,说这个小士官是多管闲事,杞人忧天。可他仍执著地把自己“折腾”了大半年:先是往微机室一“猫”,30多部教学软件看了一遍又一遍,然后钻到仓库里接连写了6个脚本。接着,用了3个多月,精读了一本《计算机技术专用词典》,学习掌握了多种计算机软件操作技术。经过反复研究,《指挥仪修理》系列教学软件开发出来了,三维动画模拟装备工作原理、拆装和维修步骤的一幅幅挂图和插图,图文并茂,授起课来既形象直观,又减少器材损耗。运用到训练场上,果然奏效,以前十天半月难以讲清楚的一些课程,变得简便易学。消息传出,原先的置疑变成了惊叹。 练好今天的本领,想着后天的角逐 向南林有个习惯,每天打开局域网搜索世界军情动态,阅读世界强军人才培养的报道,学习先进的军事理论。面对风云变幻,他于无声处听惊雷:随着武器装备技术含量的日益提高,国外一些军事理论家竟将未来战争概括为“士官的战争”。 隔岸听潮,洞若观火。一段挥之不去的记忆,也就成了他心中永久的痛。 那是在2004年初秋,部队组织的高技术条件下防空作战演练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突然,一门火炮与指挥仪连接中断。向南林迅速赶来对指挥仪进行全方位的检测,发现指挥仪性能完好,连接中断的症结在火炮。只可惜,自己对火炮修理一窍不通,只能是望“炮”兴叹,失去了战斗力再生的良机,影响了部队战斗进程。后来检测发现,火炮只是电击发出了点小故障。 未来作战不光是战斗装备的比拼,更是技术保障的较量。作为战斗力再生的主力军,一线维修人员应该尽可能多的担当起装备保持持续战斗力的责任,成为优秀的多面手。向南林把目光牢牢锁定在“用修双能”和“一专多能”的目标上,由从技术型士兵向知识型、专家型士兵大步迈进。廓清了奋起直追的方向,向南林加快了填补“知识空白”的步伐。团里每年送修装备时,向南林都主动请缨,带上平时积攒下来的疑难问题,找厂家的行家里手现场解答和技术讨教。尽管,这是一份苦差使。 有一年数九寒冬,负责到武汉送修火炮的向南林,临行时向团里申请,执意背上一组出了故障的中央配电箱。 送修火炮坐的露天平板车无处避风,向南林拿稻草围个窝儿遮挡风雪,渴了喝结冰的矿泉水,饿了啃挂满冰霜的方便面,有时甚至连续几天吃不上饭、洗不上脸。比生活更苦的是,途中还需管护中央配电箱,既要防止在火车上磕磕碰碰,又怕停车时被人乘机盗去。有几次在站台上买不到食品,向南林索性把这个沉重的家伙背在身上,有时一走就是半个小时。几十公斤重的东西,背上背下,谈何容易?但向南林咬牙挺了过来。他觉得,求知不怕苦,求学不畏难。付出的辛苦固然不少,但与收获相比,这算不了什么。 向南林的精神感动了厂家的技术人员,他们除了把技术倾囊以授,临行时破例送给他一套维修工具和一些零部件。 经年的刻苦钻研,使向南林身手不凡。他熟练掌握了全团五分之四装备的性能、操作、保养、维修检测技能,并且一次次走进近似实战的准军事行动,在战火中体味战斗氛围,摸索出十几种部队机动作战保障方法,攻克50多个机动作战中的装备保障难题。 胸燃烽火,信息化成了常挂在向南林嘴边的一个词汇。2003年底,每月只有600多元工资的向南林,借了7000多元,在全团第一个购买了高配置的电脑,开始系统学习掌握计算机。如今,他已经是位能够独立设计程序、制作软件的高手了。去年,他把各类大型装备维修保养中遇到的“疑难病症”,进行建档编程,制作成了维修辅助系统,维修人员只需轻击鼠标,各种“处方”便会“对症下药”,形成了快速、高效、便捷的战场抢修方案。有关专家称,这对打造一支适应未来信息化条件下防御作战的雄师劲旅来说,是一笔重要的积蓄。 无形的网络,无限的舞台。在向南林的网页上,储存着近千万字的文字资料和上百种型号的歼击机、轰炸机、直升机图片,他认真学习研究,各种技术参数烂熟于胸。团里利用局域网建成了集战术指挥模拟与装备操作模拟于一体的“网上演兵场”,向南林是常客,什么战术讨论、模拟训练、作战保障演练,在这方虚拟的战场上,他在展示和提升自己的谋略水平。 正是在训练场上不断跨过一道道赶超的标杆,使向南林在一次次出征前胸有成竹,在一次次重大军事行动保障考验中笑傲沙场,高歌凯旋。(作者: 于洪雷 吴鸿财 杜善国 王绍波 崔永昌) 相关专题:新一代青年士兵楷模向南林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