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南林忍痛辍学把继续读书考大学机会留给弟弟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5日 11:41 东北网
向南林忍痛辍学把继续读书考大学机会留给弟弟
向南林正在维修装备。张桂江摄

  东北网2007年9月25日电 题:时代骄子青年楷模——记沈阳军区某高炮团修理连班长向南林

  在胡主席向全国青年发出争做“四个新一代”伟大号召的日子里,一位普通青年士兵的名字,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极大兴趣。连日来,从白山黑水到松嫩平原,从军营到地方,他的感人事迹在广大官兵、社会青年、大学骄子中引起了强烈共鸣。他就是沈阳军区某高炮团修理连情报指挥技师兼雷达维修班班长、二级士官——向南林。

  “不管道路多么崎岖坎坷,都要相信脚下有路”

  8年前,向南林走出了“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参军入伍,目的就是考军校、当军官。 向南林的家乡四川省旺苍县是一片红色的土地,当年红军长征就途经这里,至今这里还留有许多红军的遗址、遗迹。这片英雄的土地,不但养育了他的生命,还孕育了他富于理想、坚忍不拔的性格。大巴山区,地处偏僻,经济落后。在当地,读书是唯一能改变命运的途径。学习十分优秀的向南林对考大学一直有着强烈的企盼,但他看到父母为了供兄弟俩读书日夜操劳那个辛苦劲,还差半年就高中毕业的他忍痛辍学,而把继续读书、考大学的机会留给了弟弟。直到今天,正在读大学的弟弟每当说起这事,眼圈总是红红的。他知道,凭着哥哥的学习成绩,这大学该由哥哥来读。 “大学梦”的破灭,并没有泯灭他心中的希望之火。当兵那年,北大荒雪大天冷,不少新战友想家哭鼻子,向南林却满是好奇、兴奋。新训结束,队列、长跑、投弹、射击等新训科目,向南林几乎全是优秀。 2001年春天,已是第二年兵的向南林有了报考军校的机会。然而,这一年的春天并没有给他带来希望。论学习成绩,他考军校应该是手拿把掐,可轮到他时却偏偏没了名额。但他并没有气馁,不久,他以集团军第二名的成绩考上了武汉军械士官学校。两年的军校生活,向南林从当班长、区队长到模拟连指导员,岗岗叫得响。毕业时,他除了英语差四分,各门功课都是优秀。 向南林由于表现出色被作为留校对象,却因全军精简调整,愿望没能实现。留校不成,他想回原部队,结果却被告知,原部队也接到了撤编命令。一位校领导找到向南林,关切地说,“小向,你看我帮你分回家乡驻军如何?离家近,又方便照顾父母”。这在许多人的眼里,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可他觉得,当兵就不能恋家。再说,如果专业不能对口,自己两年军校岂不是白读了!他婉言谢绝了校领导的好意,正常分回了原驻地的某高炮团。到了新部队,既没有了老领导的关照,也没有了熟悉的工作环境,但向南林坚信,是金子在哪里都会闪光。他一切从头开始,轻装上阵,很快就凭着过硬的素质在团队脱颖而出。毕业不到两年,他胸前已经挂上了两枚军功章。2005年4月,士兵提干的指标分到团里,他以绝对优势在全团排名第一。然而,命运又和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政策规定:全日制士官学校毕业的不能提干。第二年,团党委从爱惜人才的角度出发,又一次把他作为头号提干人选向上级推荐,都因为同样的原因被“卡”了下来。如果说,以前的曲折对向南林还是一种历练的话,这两次挫折却意味着他的“军官梦”十分渺茫了。军官、士官,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却是许多优秀士兵跨越人生的梦想,向南林更不例外。熟悉他的领导、战友为他惋惜,担心他“扛不住”。一个士兵到底有多大的心理承受力?团政委孙殿文一直十分关注向南林的成长进步。两次提干受挫,他每次都找向南林谈次心,结果每一次向南林都让他把担心变成了放心。挫折面前,向南林的确有过彷徨、失落,但他每次都会很快振作起来。回想自己的成长进步,他很知足:没有组织的培养,就不会有自己的今天。自己取得的每一个荣誉,哪一点不是组织上给的!直到今天,领导谁也没有抽过自己一根烟,喝过一口酒。他越想,心里就越亮堂。战友们惊喜地看到,提干“没戏”了的向南林,依然干得那么有劲。在团队的各类赛场上,有他欢乐的笑声和矫健的身影;在军地文艺演出的舞台上,有他悦耳的歌声和催人奋进的风采;在新装备形成战斗力的攻关中、在一次次装备抢修的紧急关头,有他精益求精的严谨态度和高度负责的精神……

  希望一次次破灭,新的理想也随之一次次升腾。向南林在挫折面前不甘沉沦,勇往直前的精神,在超越自己的同时,也鼓舞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你从崎岖蜀道中走来,艰难被你踩在脚下;你从风雪严冬中走来,寒冷被你热情融化。艰难困苦面前,你从来都是从容走过,用微笑作答……”零距离感受向南林,细细咀嚼着多达百余万言的采访记录,令记者感由心生。“不管心情多郁闷,生活工作中困难和压力有多大,只要和向班长唠唠,心里就像敞开了一扇窗户。”凡是熟悉他的人谁都没见经历挫折后的向南林愁眉苦脸、唉声叹气过,相反,阳光、青春、乐观向上却始终是他与人交往时的“名片”。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近日,向南林所在的团、师、集团军相继作出了开展向他学习活动的决定。他的事迹也再一次地引起了军区首长机关的高度重视。8月26日,向南林如愿以偿地接到了他梦寐以求的提干保送入学通知书。

  “基层也有开拓的土壤,士兵自有创新的空间”

  向南林从军8载,一刻也没有离开过基层。他脚下踩的,头上顶的,是连队的土地,基层的天空。但他却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了一个青年士兵勇于开拓创新的新篇章。在高炮部队,指挥仪是高炮的“眼睛”和“中枢神经”。因其结构复杂,极难精通,许多人在选择专业时都会“避重就轻”。喜欢挑战的向南林不信邪,主动选择了它。为了学懂弄通,他自学了普通物理、高等数学、电工学等相关知识。考上武汉军械士官学校后,向南林“重操旧业”。高尚华教授是全军指挥仪方面的权威人士,由于四川口音重,上课时许多学员听不懂,向南林便主动当“翻译”。每次上完课,他都要给同学们再叨咕一遍,为此,他总是要比人先学一步,学深一步。高教授年龄大,上下指挥仪不方便,通常是高教授坐着讲,向南林在上面操作。大家都称他是“助理小教员”。指挥仪构造精密,光线路图就有一尺多厚,线像头发一样多。向南林分管教室钥匙,他就利用中午休息、节假日“近水楼台”,遇到不明白的,他就到高教授那里“吃小灶”。在高教授的帮助指导下,向南林总结出了“听声判断、观表定位、按图推演、实地解难”四步排除故障法。2004年8月,集团军组织装备专业比武。向南林依靠这手“绝招”在众多强手中脱颖而出,以领先第二名20多分钟的绝对优势夺得第一,令考官惊叹不已。说起向南林,团副参谋长周常学印象最深的是他的创新精神。那是三年前,周副参谋长还是作训参谋时,发表了一篇学术文章,这在很多人心目中是一件高不可攀的事儿。当时团里能搞学术的人确实很少,有时一年都难发表一篇。文章发表后没几天,向南林拿着一篇学术文章找上了门说:“周参谋,我看了您发表的文章很受启发,写了点东西,麻烦您指点指点。”周参谋抬头看了看眼前这个小战士,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机关干部都没人会写,一个战士起什么哄!他随手把文章往抽屉里一放,很快把这事给忘了。过了几天,向南林又找到他。“周参谋,您帮我看了吗?”周参谋一拍脑袋,这才恍然大悟。他忙从抽屉里找出了那篇稿子,简单翻了翻,草草写了几条修改意见,便退给小向。可没过多久,向南林又找上了门。“周参谋,我按您的意见修改完了,麻烦您再帮我看看吧!”小战士的执着劲,让周参谋很受感动。这次,他把稿子留了下来,一连几个通宵,改了一遍又一遍,并指点向南林把稿子投给了《军械理论与实践》杂志。一个月后,向南林的处女作终于发表了。有一就有二。初次的成功,让向南林备受鼓舞。短短几年间,他独立或与人合作撰写的《CHN-10综合测试仪常见故障分析及排除》、《部队应急输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9篇学术文章,分别在《军械士官》、《军械理论与实践》等杂志发表。“小战士能写学术文章”!这事在全团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全团上下掀起了一股立足本职专业、岗位学术研究之风。去年,学术研究成果一直在全师“打狼”的该团终于打了翻身仗,全年共发表40多篇学术文章,位列全师第一,并被《军事学术》杂志评为学术研究先进单位。在向南林看来,无论是在什么岗位,从事什么职业,不创新,就意味着落后。2003年7月,学成归来的向南林,透过美伊战争的浓浓硝烟,仿佛听到了一种使命在召唤:美军利用遥感技术,已经实现由专家在本土遥控指挥战场上的士兵进行装备抢修。相比之下,我军现有的野战装备抢修能力还处于“初级阶段”。深受触动的向南林,悄然萌发了研制“野战抢修综合支援系统”的念头。再高远的志向,实现起来也需要脚踏实地。向南林打听到,在团首长的支持下,四级士官侯斌已经先行一步,并被上级立项。向南林此时加入,意味着只能作为一名普通参与者,即使成功,荣誉的光环也不会属于他。而向南林全然没有在意这些。一次次试验,一次次失败,一次次从头再来。向南林并没有把自己当“配角”。最初,他提出微波传输、数模信号转换、计算机分析处理的设想,但由于缺乏基础理论知识,多次试验效果均不理想。研发受挫、经费不足、个别同志埋怨,这些都没有让向南林和他的伙伴停下脚步。向南林与母校取得了联系,寻求技术支持。在专家“点拨”下,他将系统分解为数据库、图象采集、信号传输、信息处理四个模块,并逐块攻关调试合成,终于研制出了灵敏度高、性能稳定、符合实战需要的“新型野战抢修综合支援系统”,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在别人眼里,一名士兵把本专业搞精通就很了不起了,可在向南林眼中,这离履行使命的要求还差得太远、太远。他想尽一切办法,从不放过一个可以学习提高的机会。每年,部队都有一些装备返厂维修。向南林总会抢先揽下押运任务。数九寒冬,坐在没有遮栏的平板列车去厂家送修装备,是一件极艰苦的活。无处避风,他就用稻草围个窝儿当帐篷,喝结冰的矿泉水,啃挂满冰茬的方便面的滋味,大概只有他自己知道,但他每次都乐此不疲。用向南林的话说,这“差事”很划算。每次送修装备前,他都把维修时遇到的“疑难杂症”记录下来,向师傅们当面请教,对有用的资料能复制的就用移动硬盘保存下来,能带走的资料就装进手提包里,每次都满载而归。如今,他除了精通本专业外,还学会了火炮、油机、电工等保障修理知识,成了全团装备修理的多面手。2005年初,某新型雷达列装、指挥仪撤编的消息传到了团里。这对团队来说,无疑是个莫大的喜讯,但对向南林而言,却意味着他又要从头再来。新装备还没到团里,他已经在未知的领域里开始了艰难的跋涉。那段日子里,他找厂家、找母校、找友邻部队;电话、书信、特快专递,所有能用的通信手段,他全都用上了。短短一个月,向南林就收集整理了百余万字的新装备资料。这年4月,驻地春寒料峭。新装备终于列装了。可许多人面对这个神秘的庞然大物,却显得有些一筹莫展。可向南林却又一次担起了新装备攻关的重任。一无教材二无教员,所有的性能、操作都只能靠自己一点点摸索。向南林每天早晨4点起床到零下30度的训练场,对照说明书逐个部件、位置悉心研究。为测算数据,他带领攻关小组,一连几天趴在雪地里接线记录,手脚裸露的地方裂了许多口子,生了冻疮,疼得他坐卧不宁。“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经过一个多月的潜心钻研,他先后编写出了20多万字的操作教程,制作了6部教学课件,总算拿到了新装备操作的“入门券”。15名操作手、5名教练员,他个个手把手地教。3个月后,这些人像种子一样被撒到各个连队,新装备训练也随之运转了起来。当年10月,军区所属防空兵部队在科尔沁草原集中“亮剑”。首次走上“战场”的新型雷达使向南林所在部队如虎添翼,一次考核击落14具拖靶,创造了军区历史上防空兵射击之最。部队首长动情地说:“新装备当年形成战斗力,首功当属向南林。”团里规定,凡是打掉拖靶的连队,奖励全羊。喝羊汤那天,全团好几个连队都争着抢着来请向南林。几年来,向南林以这种敢闯敢试的精神,4次参加大型演习,抢修装备五十多台次,有多项革新成果被上级认定。

  “只有时刻不忘蓝天的人,追求的脚步才会越来越扎实”

  说起向南林爱学习,就不能不提到他那间学习的小屋。一天晚上,连队官兵都已就寝。查铺的连长任振东发现库房里隐约透出亮光。走近一看,发现是向南林正打着手电看理论书籍。刚想发火的他,还是被向南林学习的刻苦劲感动了。几天后,连队把这间库房被改做了向南林的学习室。就是在这间陋室里,向南林通读了40余本理论专著,撰写出了30余万字的读书笔记;由他执笔撰写的《基层官兵理论学习基本观点辅导教材》、《科学发展观基层读》等通俗易懂的小册子,分别被师团推广。先后有10余篇学习感言和体会文章在报刊杂志上发表;10余幅书法作品从这里走进各类书法大赛并获奖;“全军优秀士官人才奖二等奖”、“国家法律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国家篮球二级裁判”、军区“学习科学发展观标兵个人”等32本属于向南林的烫金证书,见证了他追求进取的扎实脚步。向南林是一个勇于刷新自我的人,谁有点优长,他都千方百计地学到手,干什么像什么,干什么成什么,战友们称他为“可怕的向南林”。参军前,他就喜欢唱歌,一直是学校的文艺骨干。参军后,他更是如鱼得水。一次,佳木斯市歌舞团团长战斗来团里慰问演出,战斗团长那浑厚的男中音深深地吸引了他,也让他看到了差距。为了提高自己的演唱技巧,向南林找到了战斗团长要求拜师,向南林勤奋好学的精神感动了战团长,欣然收下了他这个“兵徒弟”。向南林的书法小有名气,多次在全国及省市获奖,可他不满足,一到周末他就带着自己的书法作品到当地书法家协会主席何常贵家里求教。2007年7月8日,军事科学院理论研究所副所长公方彬教授到大连疗养时,特意绕道佳木斯看望向南林。专家与部队最基层的战士促膝长谈,相言甚欢。在此之前,二人虽然素未谋面,却早已是电话频频的老朋友。公教授坦言:基层战士给自己打电话的并不止向南林一个人,但向南林学习的虔诚态度和对理论的认识深度却是别人不具备的,有些问题甚至是一些专业研究人员涉及的领域。在他身上,找到了自己20多年前在理论学习上的回忆。其他专家与向南林成为朋友,缘由概莫能外。在某一个领域打动专家,亦师亦友或许不难,难的是在众多不同领域中都能打动专家。一个人有十项特长也许并不奇怪,但一个人如果集中了十个人的特长,那的确可以用可怕来形容。新战士李波出生于唢呐世家。7岁时,就开始学习唢呐,除此,他还会许多乐器。到部队后,很快便让向南林盯上了,一有时间,向南林就与他切磋技艺。一次,他看到团里的乐器堆放在仓库里闲置没用,他建议团里成立了小乐队。缺架子鼓手,请人需要花钱。恰好李波又有些这方面的知识,但他是键盘手,向南林就决心自己上,弄不懂就问李波。刚开始,点敲不准,影响了别人排练,他就敲自己的大腿。一个月后,李波在礼堂外面听到架子鼓声,以为是请专业老师了呢,结果进屋一看,是向南林在打架子鼓,这让李波难以置信。李波与向南林相处三年,他发现,原本密不外泄的祖传本领,向班长也全学会了。团里办晚会,他是不可或缺的“台柱子”。在佳木斯市每年的双拥晚会,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他能当导演、搞策划、做主持,还能唱歌、演小品,笛子、唢呐、二胡、架子鼓等8种乐器,他件件拿得起放得下。三任宣传股长感受最深,少了向南林,团里的舞台要塌掉一半。在武汉军械士官学校期间,总装系统搞文艺调演,由向南林执导的歌伴舞《当兵的哥们》获得了二等奖。莫玉珍是武汉军械士官学校的体育教员,曾经给郑海霞当过教练。莫教员不仅水平高,而且为人正直,这让向南林感到,球场上的判官一定要恪守“公平”二字。为此,只要是莫教员执哨的比赛,向南林每场必看。后来,向南林也获得了“国家篮球二级裁判员”证书,团长王志恒是个“球迷”,只要是他上场,每次都要拉上向南林当裁判。在这个部队,基层战士人手一本《理论学习感言集》,这本书的作者就是向南林。他看到一些战友因为文化水平低,学习理论十分吃力,便自告奋勇,把理论学习读本中抽象的观点和大段的论述“翻译”成贴近战士生活、易于理解掌握的语句,并编辑成册。“给电脑升级,不能把钱全花到CPU上,必须全面考虑主板和内存的需要。这就叫统筹兼顾。”“炊事员把面和好,碱调好,这是科学;做的馒头一天比一天好吃,这是发展,合在一起,就是科学发展”……书中这些平凡朴实但又闪耀着哲理光辉的语句,浸透着向南林探求的心血。向南林担任了驻地20多所大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从2003年至今,先后40余次在军师部队和驻地学校进行理论讲座,次次座无虚席,掌声如潮。向南林在自己的日记中,这样诠释学理论与自身成长的关系:“理论会让你的目光看得更远,远方的风景会让你更加努力前行。” 2006年4月,向南林去武汉送修火炮,走走停停半个月,车到山东聊城时,蓬头垢面的向南林下车打水,被民警当“盲流”带到车站派出所,怎么解释也不相信他是军人。屋内,车站派出所副所长正急得直挠头。他正要写一篇学习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体会文章,偏偏对“五个统筹”记不全。向南林见状,从“五个统筹”一直说到科学发展观沿革、内涵,让在场的所有民警目瞪口呆。副所长握着向南林的手一直把他送上火车:“部队真培养人,这个小战士简直就是个理论家啊!”佳木斯鑫业风机经销处经理赵君玲,因儿子在佳木斯歌舞团学萨克斯,与到歌舞团学声乐的向南林相识。有段时间,赵君玲做水泵生意销路不畅,有点着急。向南林对她说:“城里不好做,可以向农村拓展。中央推出‘三农’政策,重视农业,关注农村,关心农民。农村经济红火,对水泵的需求量就会增加。”现在,销往农村成了水泵生意的重要渠道。赵经理问:“小向,你说得这么好,从哪知道的?”“这是中央说的,电视上有声,报纸上有字啊!”今年春节,又一次人生选择摆在了向南林的面前。探家时,未来的岳父,一位很有实力的矿主,为他和女朋友在宜昌买了160多平方米的房子,让他年底复员回家帮他打点生意。这的确是个诱人的条件。按时下流行的说法,叫“至少少奋斗20年。”一边是自己相恋4年的女友,一边是自己奉献了8年的军营,哪一头都让他难以割舍。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向南林诚恳地说:“在部队这么多年,有我放不下的事业,我要对得起各级组织的培养。”最终得到了家人的谅解。天空高远,大地坚实。一个人的理想可以比天还高,但也要脚踏实地去实现。向南林就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自己目光所及的远方。

  “心中有责任,面对重担就能举重若轻”

  虽然自己只是个战士,但向南林从未看低过自己的职业。在他看来,“战士”这个词代表的意义重千钧。 2004年金秋,军区洮南靶场。实弹考核还有一个小时就要开始,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二营的指挥仪突然出了故障。向南林主动请缨,冒雨抢修。雨天检修电路,危险可想而知。向南林用雨衣盖着电路,只把头伸到里面作业,任凭雨水敲打他宽厚的脊背,五名战士拿着雨衣跟在向南林身后,检修完一段遮上一段,避免线路进水绝缘。凭着过硬的素质,向南林很快断定线路没问题,是机械故障。他把指挥仪方位机拆下,换掉一个电机弹簧,果然手到病除。当天下午,二营在考核中打了个“满堂红”。向南林是个犟脾气,越是困难的事,越是别人不想碰的事,他越要去尝试,而且非要干出个样来。还是一次实弹演习,天依旧下着雨。某连队的火炮出了问题,炮修专业的战友许光亮鼓捣了三天三夜也没鼓捣明白。他愁眉苦脸地对向南林诉苦:“团首长发火了,咋整?”向南林二话没说,拽起许光亮就扎进茫茫雨幕。整整一上午,两人一个一个螺丝检查,一条电路一条电路检测,终于确定是继电器出了问题。回到帐篷,两人看着对方湿透的衣服,糊满泥巴的脸,忍不住笑出了声。2006年9月,驻地佳木斯市依托地方高校为村级干部办了一个“村村通”培训班。学员年龄小的二、三十岁,大的已经四、五十岁了。开学时,请求部队帮助军训,团首长亲自“点将”,向南林明知这是个棘手的活,可他还是欣然接受了。军训第一天,这些“特殊兵”就给向南林戴了个“眼罩”:走起队列稀稀拉拉,打电话、唠嗑、吸烟,干什么的都有,压根没把教官放在眼里。心理早有准备的向南林并不感到意外。夜深人静,当外出办事的“村官”们回到宿舍准备就寝时,却纷纷呆住了:原本像发酵面包的被子,变成了刀削斧刻般的“豆腐块”。好半天,竟没一个人舍得打开,他们像欣赏一件艺术品一样,小心翼翼地摸着被子上的一棱一线。再次走上训练场。一些年龄较大,身体协调性差的“村官”面露难色。向南林不嫌麻烦,一遍又一遍为他们示范,不厌其烦地蹲在地上反复纠正踢腿高度,每次都是一身汗,一脸灰。让这些“村官”感受最深刻的,是向南林给他们上的一堂不算课的教育课:训练间隙,向南林有意把话题扯到“三农问题”、“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上,娓娓道来,句句精辟。“村官”们个个叹服不已:比我们搞农村工作的还了解农村政策!……向南林不算高的身躯,就这样在他们心中逐渐高大起来。原本稀稀拉拉的队列整齐了,散漫随意的动作规范了,对向南林“老向”、“小向”、“哥们”等五花八门的称呼,也变成了发自内心的“向教官”。军训结束那天,学院组织军训大学生进行了一次分列式阅兵。当这个由“村官”组成的特殊方队通过主席台时,他们严整的军容、高昂的气势令在场军地领导为之震撼。他们一致决定,将“最佳参与奖”授予这个特殊方队。听到这个消息,“村官”们欢呼着把比他们几乎年轻一倍的向南林高高地抛向空中。2004年11月的一天,一阵阵急促的电话声,把修理连留守同志的心一下子吊到了嗓子眼。“驻地一家煤矿发生大面积渗水,请求部队火速调派一台油机和保障人员支援……”电话那头,团首长焦急的声音让大家感到情况十万火急。此时,人员、装备都远在千里之外的演习场,家中仅有的一台油机因“趴窝”停放在库房。当务之急,是给“趴窝”的油机动“手术”。但留守人员却没有一个是油机修理专业。怎么办?怎么办……大家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向南林。人命关天,事不宜迟!向南林来不及思考,尽管修理油机不是他的专业,但情势已容不得他再有半点犹豫。查线路、装电瓶、开机、关机……如此反复,催促的电话几乎是毫不停歇地一个接一个打到连队,向南林额头上的汗水也像断了线的珍珠一样大滴大滴地往下淌。三个小时过去了,随着油机“轰”地一声,围在一旁的干部战士如释重负。“登车!”卡车拉着油机向煤矿飞驰,卷起阵阵烟尘。向南林不住地催促司机,一次次把油门踩到最大。“来了,来了!”矿井前的人群欢呼雀跃起来。站在人群最前面的矿主三步并作两步赶到车前,一把拽开车门,攥住了向南林的手:“你们可来了!……”矿井前,人们又一次忙碌起来。随着抽水机巨大的轰鸣声,一股股乌黑发亮的泥水从井下抽出。一天、两天、三天,为抽水机供电的油机轰鸣了三天三夜,向南林也三天三夜不离左右。矿井保住了,设备保住了,生产恢复了。此时,空气仿佛又一次凝固了,一切感激的语言在这里都显得苍白无力。人们紧紧握住向南林的手,久久不愿放开。请吃饭,被向南林婉拒;给钱,被向南林推开。无奈之下,只好装上满满一车饱含着全矿人心意的煤,回到了营区。这乌黑发亮的煤所释放出的光亮,不正映照着一名士兵面对重任时的赤诚之心吗!

  “美德就像花儿一样,开在哪里,哪里就一片芬芳”

  向南林的父亲是乡政府的一名干部,家庭生活虽说不算富足,但也说得过去。前几年,因母亲的一场车祸,花光了家中的所有积蓄,生活上陷入了困境。高中时,为了给父母省点钱,住宿,哥俩挤在一张床上。吃饭,他每次都是挑些辣椒、青菜吃。弟弟心里清楚,是哥哥想让自己多吃点肉。有时哥俩吃饭没有钱了,向南林也不轻易向父母张口,身材瘦小的他则是利用晚上时间偷偷跑到工地上去筛沙子、搬砖挣钱,手磨破了,鲜血浸透了纱布,可他从不在弟弟面前表现出来。向南林从小过惯了苦日子,到部队后,生活依然十分俭朴,从不乱花一分钱。每次发津贴费,他除了买些牙膏、香皂等生活必需品外,都把钱存起来。2005年8月,弟弟向秋林考入了河北工业大学,父母高兴之中也多了一分愁绪,因为供一个大学生需要一笔很大的开销。此时的向南林也已士官院校毕业,转上了士官,也挣了工资。他十分理解父母的苦衷和处境,写信给父母说:“你们二老为了这个家,操劳了大半辈子,如今我已挣工资了,弟弟上学的费用,你们就放心吧。”打这以后,向南林每月都按时给弟弟寄钱,经常写信询问弟弟的学习情况,并告诉他有了困难,尽管向他说。这些年里,向南林给弟弟和家里的钱达两三万元。向南林对钱有着特殊的敏感。在向南林的理论学习笔记本中,夹着一张这样的支出计划表:“月工资945.8元。弟弟生活费300,寄给家里200,买书100元,资助失学儿童100元,日常开支50元,其余的存起来。”2004年11月,在送老兵文艺晚会上,患重感冒的向南林既当导演又当演员。忙前跑后,汗水湿透了衣服。休息间隙,时任宣传股长卢炳光递给他一瓶易拉罐解渴,向南林像吃人参果一样,每一口都细细品味。“大点口,别跟个大姑娘品茶似的。”卢炳光看着向南林消瘦的身体又疼又爱。“不怕股长您笑话,长这么大,这还是我第一次喝这个。”听完这话,卢股长心里酸酸的。但向南林绝不吝惜。未婚妻小院说:他是个“穷大方”。一次,两人在武汉市的一个公交车站等车。一位白发苍苍的大娘走来对他们说,自己一天没吃饭了。向南林掏出10元钱递给大娘,又给大娘买了吃的,最后还和未婚妻小阮一起把老人送到武汉市社会救助管理站。小阮夸向南林心眼儿好,向南林却说:“能帮一个算一个,能帮一时算一时,总不能因为大忙帮不了就连小忙也不帮。再说,10元钱对我们来说不是什么大事,但在那些需要救助的人手里,也许这10元钱就能帮他们渡过难关。”他在日记中写道:“黑夜里的点点光亮,不仅为自己照亮了行程,更让夜行的人看到光的希望。力量虽然微薄,但倡导的是一种社会责任。”入伍七年来,向南林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温暖着和他接触的每一个人。听说记者前来采访,正在休假的战友姜宝成提前归队,一再要求讲一讲向南林与自己一家人的故事。去年,黑龙江省方正县遭遇大旱,火辣的太阳晒得秧苗直打绺,这下可把姜宝成给愁坏了,家里打井急需用钱,可他这个当儿子的却一点也拿不出。同样从农家院走出来的向南林深知,保住秧苗对农民意味着什么,第二天他就寄出了4000元现金,解了姜家燃眉之急。后来,姜宝成才知道,向南林不仅掏空了自己所有的积蓄,还从其他战友那里借了1000元。姜宝成的父母被深深地感动了。他们在电话里说:“如果你不嫌弃,就让我们老两口认你当干儿子吧!”一天,向南林所在的修理连和机关队进行篮球比赛。向南林担任裁判。由于两队势均力敌,比分交替上升。终场快结束时,本连主力徐斌被向南林吹了个带球走步,结果以一分之差输给了机关队。小徐对此耿耿于怀,一连几天,不和向南林说话。一天,小徐听说团长王志恒要打球,特意搬个凳子早早地来到了球场,他想看看向南林到底咋吹!令他没想到的是,向南林照吹不误,王团长几次抢断和带球突破都被向南林吹了犯规,最后,吹得团长累计犯规离场。小徐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他埋怨自己错怪了向班长。这天,小徐找向南林承认了错误。“你小子,怎么多云转晴了?”向南林对他说,我知道在那个时候我吹你犯规,你肯定不高兴。一个人做人要负责任,是你犯规就是你的犯规,要是让你赢了,才是对你不负责任呢。随后,他又给小徐讲了个故事,说:“一头驴驮着两袋盐,路过小河的时候,驴感到口渴,下去喝水,不小心滑到水里,盐遇水化了。驴上来后,感到非常轻松。过了一段时间,主人又让它驮了点东西,那驴自以为聪明,又去喝水,故意往河里跳下去,结果它这次驮的不是盐,而是棉花把自己淹死了。”一则寓言,让小徐如梦初醒。打这以后,小徐干什么事,都不心存侥幸,干工作更加扎实了,球艺也有了较大提高。向南林有过一次“撒谎”的经历。那是2005年10月,向南林奉命为佳木斯大学基础医学院的学生军训。一个多月的朝夕相处,向南林给这些大学骄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军训结束那天,一些对向南林心存爱慕的女学生,频频发起了爱的攻势。有的朝他要照片,有的要求与他合影,还有的向他要联系地址和电话。这些都被向南林婉言谢绝了。一位女生单刀直入:“向教官,你有女朋友吗?”对方这话一出口,向南林已是心知肚明。如何回答才好呢?说“有”,怕伤了人家的自尊。说“没有”吧,又难免让人家心存侥幸,给人家留下不必要的麻烦。此时,从没撒过谎的向南林,说出了一生中第一句谎话:“我已经结婚了,孩子已经半岁多了。等你嫂子来队时,我一定带着她们来看你们。”其实,了解向南林的人都知道,那段时间,向南林正和女朋友闹着别扭。临近中午,学校为军训教官准备了丰盛的午餐,席间,当这些女孩子们端着酒杯来为向教官敬酒时,才发现向南林已悄然离开,回到了部队。一年来,当初那位暗恋着向南林的女大学生,一直没有停止对向南林的寻找,她曾骑着自行车,找遍了当地所有驻军,见着军人就问:“认识向南林吗?”直到前不久,由于采访需要,这位女大学生才再次见到了向南林,不禁失声痛哭。当她得知向南林当初对她讲的是善意的谎言时,她仍然直言:“如果再次让我选择,向教官仍然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男人!”向南林,这个普通的士官,已经成为人们心中的“道德名片”!人们感叹一个普通青年士兵取得的不平凡业绩:入伍8年,8次被评为优秀士兵和优秀士兵标兵,1次被集团军树为学习成才标兵,被军区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装备技术士官人才标兵和优秀新装备操作手,荣获首届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二等奖。今年6月,被军区树为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标兵个人,三次荣立二等功,一次荣立三等功。数字从不会说谎。向南林,你就是这样用自己的言行告诉了所有人:一个普通士兵的事业舞台可以如此宽广,一个青年士兵的人生舞台能够如斯精彩!

  相关专题:新一代青年士兵楷模向南林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