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署名:看航空
4月14日,《今日印度》《印度斯坦时报》等印度媒体报道称,印度已经收到一批俄罗斯S-400导弹系统。据报道,俄罗斯是通过海运和空运方式向印度交付这一批次S-400的,期间没有遭遇任何延误。而几天前,印度还曾收到一批最新的、经过俄罗斯大修的发动机。
此前,一些西方的防务媒体分析称,俄乌冲突引起的西方对俄制裁或许会影响俄罗斯继续为印度提供武器装备。显然,来自印度官方媒体的上述消息在一定程度上澄清和反驳了西方媒体的这一猜测。
虽然眼下俄罗斯保证对印度的武器装备供应是持续稳定的,但印度媒体也推测,西方对俄的制裁可能会引起俄罗斯装备的涨价和交付延期。
但不论是多方的媒体报道,或者是近期印度军方的一些动作,都传达出了印度的焦虑——虽然号称拥有全球第二大陆军、第四大空军和第七大海军,但印度毕竟有近60%(一些印度媒体表示,这一数据是近70%)的武器装备必须从俄罗斯进口。为了维持军队装备的正常运转,印度每年要从俄罗斯进口超过5亿美元的上万件零部件和军事设备。
而接下来的一段时期,俄罗斯是否还能稳定地为印度持续供应这些装备,从目前的局势来说难以预料。
从2016年到2020年,俄罗斯武器装备出口总额的23%都输往了印度市场;而同时,印度武器装备的49%都来自俄罗斯。
印度国防有多离不开俄罗斯?
此前的早读系列文章中,看航空曾援引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的数据,关注过印俄间的军贸:
从2017年到2021年,俄罗斯武器装备占印度武器装备进口总量的46%。这一比例虽然依然较高,但比起2012年到2016年间的数据,已经锐减了47%。
但即便如此,来自俄罗斯的武器装备在过去多年已然成为印度国防军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产品囊括战斗机、运输机、直升机、航空母舰、驱逐舰、护卫舰、潜艇、坦克、步兵战车、多管火箭系统、导弹、步枪等多个领域。
印度空军拥有410多架俄式战斗机。这些战斗机或是原装进口,或来自许可制造生产,型号包括苏-30、米格-21和米格-29。自然,这些战机需要持续地从俄罗斯采购零部件和备件。
根据彭博社的统计,印军的20个战斗机中队(共34个)、21个直升机中队(共36个)和65个坦克团(共67个)、28个防空团(共55个),以及全部30个机械化步兵团都很大程度上依赖俄罗斯血统的武器装备。这些装备或直接进口自俄罗斯或是从俄罗斯引进相关技术,或是零部件来自俄罗斯。
相较于印度空军的270余架苏-30MKI,印度陆军更计划装备上千辆T-90坦克。作为印度两大军种的主战装备,苏-30MKI和T-90坦克在日常维护上自然离不开俄罗斯所提供的零部件和技术支持。
2021年年底,俄罗斯总统普京访问印度。两国政要在新德里签订了一揽子合作协议。作为协议的重要部分,双方表示将继续强化在防务领域的合作——这“合作”包括了价值54亿美元的S-400防空系统订单,以及价值6亿美元的协议,俄罗斯允许印度在其本土生产超过60万支的卡拉什尼科夫公司的AK-203步枪。
重中之重,是俄印双方签署了为期10年的军事技术协议,将继续扩大两国在军事技术方面的合作,开展武器装备、零部件的联合开发和生产,俄罗斯将向印度转让部分武器研发生产技术,并将部分武器的零部件制造工作转移到印度。
印度之所以离不开俄式装备,背后也有经济方面的考虑:“虽然美国或以色列的设备是最先进的,但所需资金也是俄式装备的三倍。”
俄印在军事技术领域开展合作的重要方式之一是成立合资企业,在“布拉莫斯”巡航导弹的设计和制造上便是如此。而因合作获益的印度也获得了菲律宾政府价值3.75亿美元的“布拉莫斯”巡航导弹订单。不过,近期西方媒体评论道,西方对俄的制裁很可能会导致这笔订单无法如期交付。
“自主国防”梦,印度的时间表
西方媒体认为,在俄乌冲突中印度之所以站在俄罗斯一边,其最大原因就是印度的国防装备离不开俄罗斯。
“将产业链转移到印度本土”,是近年来印度与俄罗斯、美国、法国、以色列等国家进行军贸交易时的一大重要需求。当然,这与其作为全球军贸市场“资深买家”的经验分不开。
在与多国的多项武器装备购买合同中,印度政府都明确要求将合同价值的30%-50%作为“贸易补偿”额度,要求武器出口国后续将这笔资金“返还”给印度。返还途径有二,一是通过进口印度产品来抵消补偿,二是对印度相关企业进行投资。
印度政府希望,这笔返还的资金能够通过“再投资”用于建设印度本国的国防工业,比如要求外国企业与印度企业通过合作、合资、转包生产等方式在印度生产制造武器装备等。
2020年,为了促进本土国防工业的建设,印度甚至宣布进一步放宽对外国企业在印度投资国防工业的限制——过去,印度国防领域的合资企业中外资占股不得高于49%,但2020年新政策生效后,这一最高占股比例已经被放宽到了74%。
波音AH-64武装直升机在印度国内,与印度企业塔·塔合作的工厂产线。
这体现着印度希望突破本国武器装备一直以来严重依赖国外的困境、实现“国防自主”的努力。
理论上来说,如果未来真的发生了极端情况,俄式装备确实因为西方制裁而“断供”,印度的这一努力也算留一个“后手”——虽然目前来看,这招“后手”属实绵软无力。
不过从近期印度政府在国防装备产业领域的新动作来看,印度政府依然在持续、有序地推进着“国防自主”的计划。
印度对“国防自主”列出了宏大的蓝图。
在近两年里,印度国防部不断发布“积极国产化清单”(POSITIVE INDIGENISATION LIST)。继2021年年中发布第2批次清单后,今年4月初,印度国防部又跟进发布了第3批次清单——综合来看,这是一份包含300多种产品的“积极国产化清单”,除了开列了禁止从他国进口、只能使用印度本土制造产品的武器装备和零部件产品之外,这份清单上还列明了必须使用国产装备的时间表。
印度媒体如此评论这一清单:
此举是印度国防装备建设实现自力更生并促进印度装备出口的重要努力,表明了印度政府和军方对本土国防工业的信心,印度本土企业有能力制造出符合国际标准的尖端武器装备。
据《印度斯坦时报》报道,自第一和第二批清单发布以来,印度军方已经累计签署了价值5383.9亿卢比(约70亿美元)、共31个项目的装备国产化合同;还签署了价值17725.8亿卢比(约231.5亿美元)、共83个项目的“必要性接受”(AoN)协议。所谓“必要性接受”协议的意思是,未来5到7年印度军方还会向相关的印度装备制造商共采购价值29374.1亿卢比(383.6亿美元)的国产装备。
第3批清单中开列的主要是印度政府希望在2027年之前能够实现国产化的装备。不过仔细观察便会发现,这总共3批的清单,对于具体项目的描述相当粗糙、模糊,而名单中的“大型装备”和“小型装备”在实现国产化方面,所面临的难度也完全不在一个量级。
力求摆脱对俄式装备的依赖
但任何客观的第三方观察者若仔细翻看这份囊括了300多种武器装备、子系统、零部件的国产化替代清代,都会发现其中的蹊跷:
这些装备产品大到新一代的护卫舰、中程无人机,小到为苏-30MKI配套的IRST和各式精确制导炸弹,可谓“无所不包”。而印度国防部对其提出了统一要求,要求印度本土企业应在未来三到五年内实现这些装备的国产化。按此要求,最早在2027年前,印度就将具备“无所不能造”的装备研发制造能力。从“今天什么都造不了”到“明天什么都能造得出”,印度国防自主梦能否如期实现?实在令人存疑。
2020年8月21日和2021年5月31日,印度政府陆续发布了第1和第2批次清单,分别罗列了101种和108种必须实现印度国产化的武器装备。图为第2批清单中,截至2025年底要完成的“国产化”装备,其中就包括对T-72、T-90等俄制武器的零部件、子系统的国产化。
不过从这些清单所开列的截止时间来看,印度国防部的“焦虑”已经表现无余:至少,目前要优先实现国产化替代的是印军所使用的各类俄式武器装备的零部件和备件。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2014年欧盟和乌克兰对俄罗斯发起制裁、断供了一些装备的零部件后,俄罗斯也发起了几乎同样的“国产化替代”计划,但目前来看,俄罗斯这一计划的成效并不明显。那么工业底子本来就薄的印度,能否成功实现对俄式装备的国产化替代呢?成效或许并不乐观。
未来的武器装备净出口国?
过去几年里,印度军政官员不断强调“只有凝结印度智慧、印度自己开发的武器装备,才能更好地实现对印度对手的独特优势。”
印度国防工业目前包括9家大型国营企业、41家政府控股的企业以及诸多民用企业(20余家大型民企、100多家中型企业和约6000家小微企业)。过去几年里印度国防部一再宣称,每年会拨出至少100亿美元专款用于从这些印度本土企业采购武器,近70%的军费都花在了从本土国防企业采购产品上。
此外,印度已经在北方邦北部和泰米尔纳德邦南部建立了两条国防工业产业走廊。根据政府规划,到2024年,印度政府在这两条产业走廊的投资将达到万亿卢比。
对于印度政府的不断努力,印度国防制造商协会这样回应:
自2002年印度政府向民营企业开放国防业务以来,印度的国防自主化取得了稳步长足发展。尤其是在过去的七八年里,在政府的持续支持下,民营企业可以更好地适应快速变化的技术。未来,印度在实现国防自主的同时,也将实现武器装备出口国的梦想……我们肯定会在未来10年内成为武器装备净出口国。
不过,国防产业的进步并不是“一唱一和”之下、“一朝一夕”之间就可以实现的。
根据近期的经济数据,最近印度330家拥有武器装备制造许可证的民营企业中只有110家开始了生产。就算开动生产,这110家的生存状况也并不理想——与上游蓬勃发展的国营防务企业相比,下游的小型民企作为其分包商获益并不多。不论印度政府的“国产化替代”调子起得有多高、决心下得有多狠,国防产业高投入、高成本、长周期、慢收益等特点注定了其发展过程是漫长、烧钱、又无法保证结果的。
因此,防务新闻等专业媒体也指出:
过去几年印度国防工业几乎没有结构性变化。
在报道印度国防自主化相关新闻时,一些西方媒体在点评之余也不忘揶揄往年印度军购案中的腐败丑闻,称印度的“装备国产化”并不能治愈这类对外军购中的腐败,反倒可能“传染”到印度本土。
其他”后手“?换个地方买
不过,在“国产化替代”之外,印度显然也没有放弃另一条能够协助其摆脱对俄式武器装备依赖的道路:装备多元化。比起自主研发制造,从多国购买武器装备的难度显然要小很多,只要不缺钱。
譬如印度与美国的双边军贸,就从2009年的近乎为零陡增到了2019年的150亿美元。
近年来印度从美国购买的武器装备包括P-8I“海神”反潜巡逻机、C-17和C-130运输机、AH-64E武装直升机、CH-47F、MH-60R直升机、RQ-1、MQ-9B无人机、F404发动机、“地狱火”反坦克导弹和“鱼叉”反舰导弹等。而美国也在2011至2015年间一跃成为仅次于俄罗斯的印度第二大武器供应国,不过在2016至2021年,美国又落后于法国和以色列,位列第三。
SIPRI所统计的多国对印军贸数据。通过“趋势指标值”(而非实际交易额)可以发现历年来俄罗斯、美国、法国、以色列等国对印军贸的趋势变化。
印度花大价钱从美国采购了30架MQ-9B“海上卫士”。
在华尔街日报的这篇报道中,除了在标题中点明“俄力保对印供应”之外,还提到了一些耐人寻味的细节:英国外交大臣与美国负责国际经济的国家安全副顾问陆续访印,随后俄罗斯交部长也到访印度,随后印度国防部长和外交部长又访美……印度的“左右逢源”可见一斑。
对于美国在对印军售中份额落后于法、以两国,印度表示,美国需要做出技术转让承诺才能在印度国防进口中获得更大份额。但目前来看,美国正是因为顾及到印度与俄罗斯之间的合作关系而“不得不”有所保留。
根据美国政府制定的、旨在遏制俄罗斯的《通过制裁反击美国对手法案》(CAATSA),对于任何与俄签署国防协议的国家,美国都会将其列为对手,并施以制裁。那么对大手笔购买了俄罗斯S-400导弹的印度,美国又将根据CAATSA对其实施怎样的制裁呢?
对此,印度正在积极活动,希望能够获得美国国会的CAATSA豁免,而美国也有多方力量正在积极推动此事,以方便之后能够放开手脚、继续大力掘金印度。
4月11日,印度与美国开展“2+2”高规格会谈。在媒体的公开报道中,会谈话题包括美国将帮助印度摆脱对俄式武器装备的依赖、两国将开展太空领域合作、举行联合军演等,以及美国暂时将对印引进S-400“网开一面”。
而近些年来印度对以色列装备的“青眼有加”,一方面是因为以色列熟稔俄式、法式装备的升级业务,譬如,以色列帮助印度升级了老式法国“幻影”2000的航电系统;另一方面是因为以色列为其提供了丰富的货架产品和技术合作开发项目,包括“苍鹭”无人机、预警机雷达系统、“塔沃尔”步枪、“长钉”反坦克导弹、“怪蛇”空空导弹、“巴拉克”防空导弹、合研MR-SAM中程防空导弹等“尖货”。
这也使得印度一跃成为以色列武器装备的最大出口国。
这张简图初步概括了印度与以色列在武器装备领域的合作项目。其中就包括了多项“技术转让”,比如以色列向印转让航空复合材料技术,IAI等以色列公司与印度企业合资建厂,在印度本土生产精确制导弹药等。
此外,印度国防部的官员在接受防务新闻的采访时也表示,印度也正在评估从熟悉俄式装备的苏联加盟共和国和华约国家寻购相关产品的可能性。这些国家包括保加利亚、波兰、格鲁吉亚、哈萨克斯坦和乌克兰等国,印度希望从这些国家获得苏-30MKI、米格-29、安-32等军机的零部件,并与其合作,以实现对印军T-72、BMP等俄式地面装备的现代化升级工程。
在俄乌冲突的影响下,印度即将开展的与乌克兰合作升级R-27空对空导弹和安-32运输机,并从乌克兰获得米-17V-5备件等项目的计划,可以确定已经“泡汤”。
站在十字路口、左右逢源、手里正捏着“积极国产化清单”的印度,看起来的确有很多条路可选。但短期内,能够真正支持其国防力量的途径并不多,难以迅速摆脱对俄依赖的印度依然要推进多元化采购。
不论未来,印度对于“国防自主”这条路到底是泛泛而谈或者切实推进,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国防自主”必将是艰辛坎坷的漫漫长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网友在新浪军事争鸣栏目上传并发布,仅代表发帖网友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sinamilnews)
热门推荐
推荐新闻
- 【 新闻 】 中国海军好消息“N连击” 神秘新导弹亮相
- 【 军事 】 美军方评估莫斯科号起火细节 首次估算...
- 【 财经 】 国产电动车这价格,BBA都跪了
- 【 体育 】 莱万当选世界足球先生
- 【 娱乐 】 刘丹称刘恺威外出工作小糯米都会哭
- 【 科技 】 年薪涨2个月,互联网人:@老板,懂?
- 【 教育 】 多地因防疫需要取消体育中考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