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帧察点
▲在主题大会上发表讲话的老所长成志明和现任所长赵民,背景板上是611所建所以来研制的七个主要型号:歼-9、歼-7Ⅲ、歼-10、“枭龙”、“翼龙”、无侦-8和歼-20
12月18日,航空工业成都所举行了建所50周年主题仪式。尽管报道中的图片不是特别清楚,不过上述七个外形各具特点的机型还是很有识别度的。作为在601所起步研制,又是611所“建所之基”的型号,歼-9虽然在经历“三上三下”的命运波折、以及用户五次大规模修改技战术指标的“瞎指挥”之后,最终于1980年彻底终止;但关于它对当时初创时期的611所人才培养的带动作用,一直有着正面评价。
▲没有当初从“摸透”米格-21基础上开始的尝试,也就没有现在的“自由王国”;歼-9身上,也有着611所第一代人寄托的深厚情怀
所以在这次隆重的庆祝仪式上,歼-9自然也有着属于它的一席之地。说起来在歼-20公开之前,611所宣传歼-9时,要么选择的是1975-1980年期间的两侧进气鸭式布局方案,也就是下马前的最后方案;要么选择1970年11月(当时611所还叫601分所)的机腹进气“双二五”方案——毕竟这个方案外形上与后来的歼-10更相似,能更好地体现出611所“鸭翼魂”的传承。
▲上图为1970年11月进行风洞实验的“双二五”方案模型,下图为与歼-10模型共同展示的歼-9最终方案模型
现在既然已经是歼-20的时代了,那么选择把当年“双二五”因“指标保守”被用户否决后,再次上马的“双二六指标”歼-9——Ⅵ-Ⅱ方案拿出来,与同为双垂尾鸭式布局两侧进气双大推重型歼击机的歼-20,组成611所迄今半个世纪历史的一头一尾,就更是一种对前辈们当年奋斗青春的致敬了。
▲上面这几张歼-9方案系列的图,都要感谢@彩虹熊_白玮 老师的资料和复原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正经投入研制的三型歼击机中,使用涡喷-7甲的歼-8和使用涡喷-6乙的歼-12,虽说命运不同,但至少都装着这两款基于现有发动机的改进型上了天。而同样历经十余年奋战的歼-9,虽然包括前面提到的大折腾在内,最终没能造出实机的理由可谓千千万,但国产第一代军用大推力涡扇发动机涡扇-6(也是被“三上四下五转移”所累)那种“你说他不行,台架数据高;你说他行了,你敢装机吗”的状态,确实得把大锅背好。
▲也就是航发领域往细了掰扯看的人少,不然要是围绕涡扇-6撕起来,那效果怕是不比运-10差哪去
涡扇-6的是是非非先放下不论,对于611所来说,歼-9漫长而惨痛的教训,使得大家对“中国心”的低预期,已经成为了一块难除的“心病”。毕竟就连技术难度相比涡扇-6还有所“回滚”、基于现成苏制发动机研仿改进的涡喷-13,都能让歼-7Ⅲ的交付往后耽搁了一年;你要说让涡扇-10能赶上歼-10的试飞定型节点,那真是拍碎胸脯也不敢信。
▲关于涡扇-10的试飞历史,施佬之前也是科普过的
其实说到头来,甭管是涡扇-11与教-8这种类似歼-10和“枭龙”的单发飞机案例(当然教-8还占个“便宜”,不是战斗值班飞机,性能损失点能凑合,也敢花工夫去多磨合),还是涡扇-9与“飞豹”、涡扇-10与歼-11B这些双发案例,说到跟国产涡扇发动机的纠葛,谁家还没点故事呢?
▲在我们看来,2018年珠海航展上歼-10B/TVC的精彩表演,已经是611所为中国航发打出的绝妙广告了
而在新兴的无人机领域,由于现有型号的动力选择并不像高性能战斗机那么挑剔,这就使得包括611所在内的国内各厂所都有了大显身手的机会,竞争也更为激烈。比如面对航天系统“彩虹”系列的强势竞争,“翼龙”系列的自用型号攻击-1虽然赢得了我军第一款察打一体无人机的身份,但赚得的利润着实“不多”。
▲当然,考虑到“翼龙”系列毕竟还有可观的外销收入,以及攻击-1/2作为空军首支察打一体无人机部队的“示范效应”——乃至放在全军无人作战平台发展的大趋势下,这个“不多”怎么理解就见仁见智了
有失,那也有得。虽然空军当初提出“飞得快、侦得上、回得来”如此接地气需求的高空高速无人侦察机需求时,航天系统同样提出了竞争方案,但无侦-8这种使用火箭发动机(除了部分靶机/靶弹之外,这在国内无人机领域此前并不算多见)的“跨界”产品,在依靠更“现成”的技术手段赢得竞标、并实现“短平快”列装的同时,还没怎么耽误赚钱——而且在构建为“撒手锏”服务的战场情报体系这一“刚需”的牵引下,这钱也给得心甘情愿。
▲立足于无人机成本低的优势,“能拔脓就是好膏药”式的实用主义,在成功的无人机型号中多有体现
不过在“聚焦航空主业、担当强军首责”面前,眼下的几款无人机只是“配菜”,而要把歼-20这道“主菜”做好,更强劲的“心脏”还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虽然歼-20已经走到了列装作战部队、投入战备值班这一步,但涡扇-15与歼-20这桩“明媒正娶的婚事”,在国产战机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过程中,仍然是接下来必须迈出的一步。
▲无论如何,当歼-20从内到外都符合第四代战斗机标准时,带给人们的底气自然是更足的;让歼-20补上看上去最大的那块短板,也是一个各种意义上的happy ending
要说“完全摆脱仿制的机体”+“目标国产发动机到位”这事儿,虽然当初歼-10的1004号原型机和歼-10B的1035号原型机都测试过不同技术状态的“太行”,但当配装国产发动机的两架歼-10B试装备部队时,更新一代的歼-20都已经试飞多年了,使得这份本该让人十分感动的“破镜重圆”,总让人觉得最多是“虽迟但到”。所以虽说歼-20之后的下一代战斗机现在是还没啥动静,但大家显然还是希望涡扇-15与歼-20能“加快进度”,避免重演上一代的“晚婚晚育”。
▲要是矫情一点,甚至可以说啊,这时候的歼-10不是当年的那个歼-10,“太行”也不是当年的那个“太行”了
同为21世纪第二个10年的“新机配新发”,涡扇-20装上“胖妞”,距离运-20原型机20001号2013年1月26日首飞已经过去了七年多;而从2011年1月11日2001号“718工程验证机”首飞算起,涡扇-15与歼-20的“爱情长跑”的确又要长得多。这也难怪在运-20喜迎“20+20”之后,又平添了不少“何时能看到歼-20‘完全体’的呼声”。
▲当然如果非要杠“上了机炮才算完全体”,乃至“上了XXX才算完全体”,那这个愿望清单就列不完了——我还能说没上俩人不算完全体呢
虽然两型发动机核心机技术起点不同、研发故事都有各自的不平坦,为运输类飞机换发和为歼击机换发的技术难度也明显不同,加上两型飞机在“换发分步走”的复杂程度上还有层级之分,直接比较节点周期的参考价值并不大;但对于普通关注者来说,这种比较仍能让人直观感受到先进战斗机动力系统的研发难度。
▲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代飞机”代表着的内涵正从传统的气动、结构和材料等领域,不断向设备、飞控和武器等领域拓展,但“一代飞机、一代动力”仍然是不变的道理
现阶段的国产新机研制,已经不用担心像歼-9那般命途多舛,即使在动力领域,也至少有足以“兜底”的型号为之先期试飞配套;但主客观条件相比半个世纪前的这类改善,还远没到能让人安心躺在功劳簿上的地步。特别是当这一次要轮到中国在这场不请自来的“新冷战”中,去和美国空军下一代战机项目NGAD(美军高官宣称其验证机已经试飞)别苗头,而非“摸着石头过河”时,压力也是空前的。
▲就像当初各种查论文那样,对下一代战斗机的蛛丝马迹,军迷们也在不停搜集着
在合理的环境培养与制度激励下,站在前人肩膀上的当代中国航空人,他们挑战未来的智慧与斗志,已经在一些方面崭露头角。而通过涵盖各领域多型号的重大专项任务,国内在项目管理能力上积累的经验也越来越多——而眼下正在攻克的“经验关卡”中,最神秘也是被人讨论最多的,应该就是下一代轰炸机了。
▲关于B-21这一代轰炸机,除了本职工作之外,美国航空界一些人认为,其研发过程还要担负部分为下一代智能化程度更高的战术飞机验证的使命;虽然中国在大型机领域的积累相比美国仍很薄弱,但也应有一定的前瞻意识
无论是借助下一代轰炸机技术,以及其他平台的技术验证,“一步到位”研发下一代战斗机;还是在现有四代机(美俄称五代机)基础上“半代叠半代”式的技术进化;乃至激进的“快进到无人空战”;21世纪第三个十年的空中作战平台,都将呈现出完全不同于前二十年的发展态势。也许就像见证了无数技术奇迹的冷战时代那样,我们正在面对的这个时代注定也要见证一些前所未有的作品,即使那是冷酷的美。
▲最后还是要说回现实,无论是轰炸机还是战斗机还是什么,让下一代国产战机更早“新机配新发”,更早与潜在对手站在同一起跑线的底气,归根结底仍然要靠航发人撑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网友在新浪军事争鸣栏目上传并发布,仅代表发帖网友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sinamilnews)
热门推荐
推荐新闻
- 【 新闻 】 钟南山谈抗疫成功标志:春节有序又能旅行
- 【 军事 】 我国是否有必要为歼20研硬管加油技术
- 【 财经 】 新能源发展写入多省“十四五”规划建...
- 【 体育 】 英超-铁闸进球 切尔西3-0紧逼前四
- 【 娱乐 】 何炅回应收应援礼:原本想引导不要浪...
- 【 科技 】 “盲盒+”模式快速裂变引爆年轻潮玩市...
- 【 教育 】 2020年青年关心的健康问题关键词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