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中国研第6代战机部分技术细节曝光:速度或超3马赫

中国研第6代战机部分技术细节曝光:速度或超3马赫
2020年10月26日 11:11 军事自媒体 作者:兵工科技
举报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3,121

  图注:中国六代机想象图

  目前,五代机歼-20已经开始小批量交付使用,正在走向成熟,而世界范围内六代机的研制也已经拉开了帷幕。目前,中国关于六代机的研制还处于绝对保密的阶段,官方并没有透露任何的信息,不过我们仍然可以从许多信息中探究中国六代机发展的蛛丝马迹。

  变循环发动机

  首先自适应变循环发动机,这是目前能确定的六代机必选技术之一。六代机要达到更高的巡航马赫数,在动力系统上,现有五代机的发动机肯定不合适了,会需要所谓自适应变循环发动机。

  早在2012年珠海航展上,时任中航发动机副总裁的张健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中国已经在研究国产变循环发动机,有着相应的计划来研究未来先进发动机。中国发动机研制是生产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探索一代。他还透露,中国发动机研制的技术目标时间表已经排到了2030年。

  2017年在北京举行的航空技术展上,中国相关单位低调展出了新一代发动机概念图,从技术指标来看,这款发动机“适用飞行速度3-4马赫,飞行高度3万米的战斗机”它已经远远超越了现有五代机的飞行包线,而且它具有两种工作状态,有可能属于自适应变循环发动机。因此,这款发动机应该属于专门为第六代战斗机配备的发动机。

  综合航电系统

  第六代战机的一大核心技术就是将普遍使用光传控制、光纤通信技术。中国歼-20战机已使用了达世界先进水平的多传感器融合技术。中国歼-20上,配置有“有源相控阵雷达+分布式光学孔径系统”为核心的多传感器系统,具有强大的信息化战力;在物联网技术开发方面,中国已与发达国家并驾齐驱。将在歼-20战机使用的多传感器融合技术与中国正在开发的物联网技术作适当升级,就可移用到第六代机上去。

  图注:中国歼-20上,配置有“有源相控阵雷达+分布式光学孔径系统”为核心的多传感器系统,具有强大的信息化战力

  隐身技术

  第六代机所用的全向、全频谱隐身技术,对中国来说,也不是无法攻克的难题。在隐身战机外形设计方面,中国已走在他国前面;在纳米隐身材料开发方面,中国近年来更是捷报频传,中国有多所理工科大学,已研发出一系列宽频吸波材料,这些材料具有重量轻、吸波能力强的特点。

  太赫兹雷达

  雷达作为战斗机最重要的探测设备,在第六代战斗机上理应要有大幅度的性能提升。而中国近年来军事方面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就是雷达,目前已经在多款战斗机上安装了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歼-20装备了我国新研制的有源相控阵雷达,配置2000到2200个T/R组件,每个T/R组件拥有8瓦的峰值功率,雷达总发射功率达到16千瓦以上,超过F-22A战斗机配置的AN/APG-77雷达的15.6千瓦以及F-35战斗机配置的AN/APG-81雷达的10千瓦数值。对于未来的雷达,除了进一步提升探测距离和精度之外,还积极研究了具有颠覆性的新概念雷达产品。

  据俄罗斯媒体报道,中国在太赫兹雷达领域的研发工作进展迅速。这种超高频雷达可以越过障碍物获得物体的图像,以及敌方飞机的反射信号,即便后者使用了能吸收雷达波的涂料。卫星和侦察机上安装这种雷达后,不但可以发现空中的隐形目标,还能很容易地发现水下潜艇以及伪装目标。中国的太赫兹雷达项目很可能会安装在中国未来的第六代战机上。

  图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顺利完成了首部全固态太赫兹成像雷达系统样机的研制

  国内航空战略有一个理念,叫发展一代,成熟一代,预研一代,这是很明确的,我们的五代机歼-20已经开始小批量交付使用,正在走向成熟,换句话说,第六代战机的预研可能已经“水落石出”,不妨做个大胆的假设,三五年之内,我们的六代机就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惊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网友在新浪军事争鸣栏目上传并发布,仅代表发帖网友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中国歼-20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军事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sinamilnews)

127条评论|3,121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风城阿牛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
中国科学家了不起!
2020-10-27 09:52举报378回复
陈捷1浙江杭州
现在中国的卫星已经能够在高空通过雷达锁定F22,应该研制一种长航时的大型高空无人机,在3万米以上高空利用太阳能自主飞行,战时直接锁定隐形战机,从高空发射激光直接击落,可以避免从地面发射所受到的云雾影响。无人机采用复合材料,可以利用高机动性能快速摆脱地空导弹的威胁。
WaffenSS68:太阳常数决定了太阳能动力的功率密度不足以满足高空高速高机动飞行的需求,更不足以满足高能激光武器的能源需求。太阳能飞行器都是一些受力结构和气动特性近似滑翔机的纤弱缓慢的产品。
2020-11-1 06:24举报1回复
德天独厚Tony新浪网友
这样的速度和高度,飞行员身体肯定吃不消,一个加速或减速身体就可能被挤扁或撕裂。所以必须是无人机,而无人机怕干扰,所以六代机想要出来,通信技术必须要领先。
WaffenSS68:限制飞行员过载耐受力的不是撕裂身体,而是脑部和视网膜等部位的脆弱血管。
2020-11-1 06:16举报1回复
WaffenSS68:飞行员最不能耐受的是从脚到头的负过载,一般不能超过3g,从头到脚的正过载则可耐受到9g。
2020-11-1 06:14举报1回复
最新评论
3.3能力不是现在才有的:米格-25在上世纪80年代就实现过,但是不实用。现在重提3马赫,是否有绝对意义,值得研究。毕竟导弹速度也在增加,所以绝对速度必须有绝对的可靠实用性才有意义。
WaffenSS68:米格25和SR71实现双三性能是上世纪60-70年代的事情,而且都是实际批生产装备部队的成熟产品,特别是狐蝠,拥有侦察,截击,教练,防空系统压制,对地攻击等多种改型。
2020-11-1 06:03举报1回复
你好!
2020-10-29 10:48举报回复
沉默的天空86安徽池州
还没有突破空气动力吗?
WaffenSS68:人类在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领域取得进一步突破的概率远小于在AI 和受控核聚变领域取得突破的概率。
2020-11-1 06:20举报1回复
新浪军事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