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100年前就被“瓜分”的南极 如今中国还有机会吗

100年前就被“瓜分”的南极 如今中国还有机会吗
2020年06月23日 12:44 军事自媒体 作者:军武次位面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来源:军武次位面

  6月21日夏至,中国出现了难得一见的日环食,这一天也是南极黑夜最长的仲冬节。

  B站联合自然资源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和新华社,首次网络直播连线中国中山站,展示中国的最新南极考察成果。

  ▲B站网友祝南极科考队员仲冬节快乐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考察也是中国自主研发的“雪龙2号”破冰船首次亮相,和雪龙号一起,帮助中国科考队实现了“双龙探极”。

  事实上,这次直播的意义,远远不止是一场简单的科普。

  比宇宙更遥远的地方

  2007年,日本首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毛利卫收到邀请,前往日本南极昭和科考站。

  到达基地之后,这位曾经远赴太空的宇航员忍不住感叹:

  只要数分钟便能抵达宇宙,但抵达昭和基地要花费好几天的时间,它比宇宙还要遥远。

  从地理距离上来说,毛利卫说的没错。毕竟100千米之上就可以算作太空了,国际空间站的高度也只有400千米左右。

  但是这句话,更多的是在感叹,比起15年前自己乘坐航天飞机前往宇宙,15年后到达南极反而要更加艰辛。

  ▲南极地形图

  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在《天象论》中提出南极的存在,并把它称为“未知的南方大陆”。

  尽管亚里士多德坚信地球是圆的,南极一定存在,但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确实对南极一无所知。

  公元前150年,托勒密在绘制地图时,在地图最南端标注了这块未知的大陆。

  此后,这块神秘的大陆如同亚特兰蒂斯一般,成为海洋上一个魅力无穷的传说,在水手之间流传。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无数的探险家开始寻找这块地球尽头的陆地,并刺激了一大批以此为题的探险和奇幻小说。

  ▲1570年,亚伯拉罕·奥特柳斯绘制的地图显示了南极洲与南美洲之间的假想连接。

  18世纪下半叶,大航海时代最后一个伟大的传奇——库克船长受英国皇家学会委托,寻找传说中“南方大陆”。

  1774年1月30日清晨,蔚蓝色的天空万里无云。

  库克船长站在甲板上,举起了手中的望远镜,一条白得刺眼的雪墙占据了他的整个视野,雪墙在海平面上自东向西延伸,看不到尽头。

  ▲库克船长

  桅杆瞭望台上的水手大喊:“是冰,船长,一片巨大无比的冰!”

  很显然,他们已经无法穿过海面上数不清的浮冰继续探索。

  “我们比历史上任何航海家向南考察得更远”,库克船长用几乎冻僵的手指勉强握住笔杆,在航海日记上写道,“雄心促使我,去到任何人类能去的地方。”

  库克船长永远想不到,自己刚刚看到的冰,就属于人类寻找了近两千年的“未知南方大陆”——南极洲。

  ▲库克船长三次远航路线,与南极大陆失之交臂

  直到46年后的1820年,人类才真正发现了南极大陆,不过英国人、俄罗斯人和美国人都宣称是自己第一个发现南极大陆的。

  1840年,查尔斯·威尔克斯率领美国探险队出发,再次抵达了南极海岸线附近,并沿着海岸航行了2500公里之久。在之后,又有法国人杜威尔、英国人詹姆斯。克拉克。罗斯相继发现了南极海岸,但都没能登陆。

  直到1895年,挪威探险家博尔赫格列文带领一个小型探险队探访南极海岸,被困在浮冰中动弹不得,挣扎着爬上了罗斯海入海口的陆地,才成为了事实上登陆南极的第一个人。

  在寒冷刺骨的南极大陆,博尔赫格列文和他的队伍拼命捕杀海豹和企鹅果腹,还成了第一批在南极过冬的人。

  同样是在这一年,第六届国际地理大会在伦敦召开,大会提出并通过了一项提议——“南极地区的探索是有待进行的最大地理探索”,要“无论以何种方式最有效促进南极探索事业”。

  南极探索的英雄时代拉开了帷幕。

  这其中最著名的就斯科特和阿蒙森之间的争夺。

  1904年4月,美国海军中校第一次将美国国旗插在了北极极点。这个消息几乎同时被两个人得知,40岁的鱼雷专家罗伯特·费肯·斯考特,以及37岁的挪威极地探险家罗尔德·阿蒙森。

  北极已经被征服,地球上只剩下南极这块处女地来满足探险家留名青史的野心,机会稍纵即逝,留给他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1909年9月13日,斯科特发布了他雄心勃勃的南极规划,随后以12500英镑重金购买捕鲸船“特拉诺瓦号”,并加强了破冰能力。1910年6月15日,“特拉诺瓦号”起航。

  10月12日他们途径墨尔本,不料收到挪威探险家阿蒙森10月3日发来的电报,这是一封简单而礼貌的战书:

  “请允许我知会你,前进号将开赴南极。”

  阿蒙森原本的目标是北极,在得知已经被捷足先登后,他瞒着所有人,甚至包括国王和自己的导师,将目标偷偷改为南极。

  1910年9月6日,到达非洲西海岸后,阿蒙森给国王写信致歉,向船员宣布了变更计划,让他们自由选择去留,结果,全体队员选择向南极点进发。

  ▲前进号

  这次16000公里的瞒天过海,让阿蒙森取得了领先优势,在他秘密准备前往南极时,斯科特正在四处召开演讲和发布会。

  虽然阿蒙森的电报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但是毕竟斯考特提前出发了两个月,两队人马的差距并不大。

  但是在南极严酷的自然环境下,任何细微的选择都会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

  ▲阿蒙森与斯科特的探索路线,绿色为斯科特,红色为阿蒙森

  斯科特曾经在8年前到过南极,当时他选择用爱斯基摩犬拉雪橇进行探索,但是在食物极度匮乏的南极,这些狗的食量实在让人有点顶不住,于是这一次他选择了大量矮种马担负重任。

  而阿蒙森则带了近100只爱斯基摩犬。

  事实证明,这个不起眼的选择,不仅决定了成功与失败,还决定了生存与死亡。

  刚出发四天,斯科特的拖拉机已经损坏的差不多了,补给转移到矮种马身上。但是矮种马较差的耐寒性很难适应南极高原的恶劣环境。

  矮种马一只只倒下,无奈之下,队员们只好自己拖着补给,在冰原上艰难地行进。

  此时,比他们晚两个月出发的阿蒙森已经远远超过了他们。

  就在阿蒙森离极点只有25公里时,斯科特的团队遭遇到恶劣天气以及准备不足的双重打击,他们的西伯利亚小马在严寒的天气下全部冻死了。支撑他们坚持下去的只剩下征服自然的信念。

  1911年1月17日,斯考特一行到达了南极点,斯科特在竖立的帐篷里发现阿蒙森于33天前留下的便条。

  ▲斯科特队伍发现阿蒙森留下的帐篷

  次日,疲惫的斯考特一行开始返航,食物匮乏的情况下,突然出现的暴风雪更是雪上加霜。

  最终,最后剩下的三位冒险家决定呆在帐篷里,从容接受即将到来的死亡。

  斯科特用冻僵的手指写下了自己的遗言,“我们是在冒险,我们知道我们在冒险。可惜天不如人意,因此我们将遵从上帝的意愿,也没有什么可以抱怨的……”

  他的最后愿望是:“请把这本日记送到我的妻子手中!”随后又划去了“我的妻子”,在上面写上“我的遗孀”。

  ▲斯科特和妻子凯瑟琳

  为了让人们永远地纪念他们,美国把1957年建在南极点的科学考察站命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站”。

  富饶的白色荒漠

  除了无数冒险家留下的悲壮故事,来证明人类一往无前的开拓精神,南极洲的另一面,则充满了人类为了争夺自然资源的勾心斗角。

  如今人类在南极洲的活动大部分属于科学研究,但是皑皑白雪下覆盖的是激烈的国际竞争。

  南极的面积约为1400万平方千米,约为大洋洲的两倍。

  这块大陆几乎全部被厚达两千多米的冰层覆盖,最大厚度达到四千多米。

  这些冰盖占世界陆地冰量的90%,淡水总量的70%,与此同时,根据联合国的统计,到2030年,全球淡水总量将减少40%。

  在南极周围冰冷的海水中,还蕴藏着丰富的渔业资源。包括鲸、海豹、磷虾、鱼类和海鸟等。

  其中最不起眼的磷虾,蕴藏量高达5亿-50亿吨。

  ▲磷虾历年产量

  而在冰层和海水包围之下的陆地,大量的矿产资源等待着人们的发掘。

  南极大概有220多种矿产和能源,有供全世界开发利用200年的“世界铁山 ”和总蕴藏量约 5000亿吨的巨大煤田资源。

  南极洲的石油储存量约500亿~1000亿桶,天然气储量约为30000亿~50000亿立方米。

  ▲ 南极矿产分布

  对于这些矿产资源,南极条约环境保护议定书禁止开采(科学研究除外),有效期从1998年起计50年,但没有交代50年有效期完了后会怎么样。

  最重要的是,南极大陆这片14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至今不属于任何国家的领土,这样的情况能够保持吗?

  和平从来不曾到来

  事实上,对南极的争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当然,这种事情永远少不了英国人的身影。1908年,英国率先宣称,从南极点到南纬60°、西经20°~80°之间的领土,为英属南极领地。

  ▲英国宣称的南极领土

  1912年,日本人在一块南极区域插上旗帜,命名为“大和雪原”,宣称日本对此拥有主权。

  随后,不断有国家对南极提出主权声明。新西兰1923年、法国1924年、挪威1929年、澳大利亚1933年、智利1940年、阿根廷1943年都提出了自己的领土主张。

  英国、阿根廷、智利的领土主张还互有重叠引起领土争议。特别是英国和阿根廷,双方都派海军参加争夺,拆掉对方的标志物,换上自己的。

  其中澳大利亚的胆子最大,索取的部分共589.65万平方公里,约占南极总面积的42%。

  到了1940年,83%的南极大陆已经被“瓜分”,只剩下西经90°—150°,这块土地是“预留”给美国的“空白”。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作为战败国的日本,本土都差点被占领,“大和雪原”自然不复存在。

  再加上世界各地反殖民主义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之前对南极的主权声明自然统统不算数。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也不会允许自己被排除在南极之外。

  为了协调各国的行动,防止发生政治和军事冲突,1955年,12个国家在巴黎举行南极问题国际会议,这次会议就是后来《南极条约》及体系的先声。

  1958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邀请巴黎会议11国来华盛顿开会商讨一个正式的《南极条约》方案制定。

  经过了多轮谈判,1959年12月1日,规定了世界各国在南极洲这块无主之地上行为的《南极条约》签订,并在1961年生效,南极条约体系也随之形成。

  它的第一条“南极应只用于和平目的,禁止军事性质措施”和第四条“冻结一切对南极的领土要求,并禁止新的领土要求”严厉地制止了在南极的一切政治军事行动。

  但是《南极条约》只是将主权暂时搁置,虽然没有承认,但也没有否认已有的权利要求,这项临时的权宜之计根本无法保证南极长久的和平。

  近些年,随着全球变暖的气候变化,北极的冰盖开始迅速减少。除了忧心忡忡的科学家,北极圈周围的美国、俄罗斯、加拿大以及北欧诸国等马上开始了对北极圈资源和航道的争夺。

  ▲俄罗斯北极科考队在北极点的北冰洋洋底插上俄罗斯国旗

  南极能够幸免吗?

  1983年,中国成为《南极条约》的缔约国,这一年9月,中国派出代表团参加第十二届《南极条约》会议。结果会一开始,主持人宣布:“请非协商国退出会场,到会场外喝咖啡。”

  在南极没有考察站的中国代表团就这样被赶到了场外。

  如今,中国已经相继建成了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以及正在建设的罗斯海新站。

  ▲中国各南极科考站分布

  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所有的条约和协议都是建立在实力之上的,国际资源的争夺从来就不相信人类大同的童话。

  探险家与科学家们或许拥有纯粹无比的精神与求知欲,但是地球远比科学要复杂得多。

  我们的责任

  新华社、极地中心联合哔哩哔哩进行南极直播,首先是要让国人认识到中国在南极探索和科研方面取得的巨大成果和进步。

  更重要的是,要让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关注这片“比宇宙更远的地方”,因为它对我们的影响,要比想象中更大。

  至于为什么要选择B站,因为这是和年轻人沟通最直接、最方便的桥梁。

  很多人对B站的影响还停留在二次元或年轻人的娱乐平台这样的印象。实际上,B站早就成了许多人学习的首要选择。

  根据B站的统计,2019年有2027万人在B站学习,是同年高考人数的两倍,泛学习类内容的观看用户数更是突破了5000万。

  6月5日,B站干脆直接上线了专门的“知识区”,逐渐突破了自己的小圈子。

  在B站“破圈”的同时,更多的专业人士和机构也开始“入圈”,纷纷入驻B站进行科普。2019年,B站学习类UP主数量同比增长151%,学习视频播放量同比增长274%。

  比如罗翔老师的刑法课就成了许多B站用户的“必修课”,“法外狂徒张三”更是许多人期待的保留节目。

  而且除了知识区的各位UP主,越来越多的专业机构和学者开始入驻B站,直接和年轻人面对面交流。

  除了南极直播外,B站已经直播了中国航天日直播、珠峰高程测绘探秘等各种硬核内容。

  事实上,无论是B站自己,年轻用户还是整个国家,对B站的定位和期望早已经不是单纯的娱乐平台。

  1984年,中国第一个南极科考队前往南极前,几乎找不到任何资料。

  最终,考察队中的记者金涛从一个旧书摊淘回来一本叫做《南北极志》的旧书,这本出版于民国十六年的书成为了科考队员了解南极的重要资料。

  如今,想要了解南极,直接在B站这样的平台搜索,就能够得到大量的科普视频和资料。这是当年的科考队员无法想象的。

  前辈已经为我们打好了坚实的基础,如何守护好这份礼物,在南极发挥中国的力量,保护中国的权益,则是我们要面对的问题。

南极条约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军事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sinamilnews)

新浪军事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