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想让巨浪导弹数量增长 中国需要的不只是战略核潜艇

想让巨浪导弹数量增长 中国需要的不只是战略核潜艇
2020年05月13日 11:11 新浪军事 作者:帧察点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想让“巨浪”不断的增长,我们不仅需要更多的094和096

  来源:帧察点

  由一条微博引发的,关于中国核力量规模与发展的大讨论,这两天仍在继续。个人看来,在这件事上,普通人各自观点的对错与否并不是最重要的;这场“核威慑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让更多人去思考相关问题的同时,还能让其中一部分人去查阅资料——信息时代的资料固然良莠不齐,好歹量大管够,使得他们或多或少地增加了一些对当代核武器的常识。

  ▲对于一个远离冷战多年的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来说,让更多人意识到核武器的现实性不是坏事

  而在5月11日发布的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拟表彰名单中,“水下发射大型固体运载火箭”的入选也让很多了解中国80年代弹道导弹试验掌故的朋友们会心一笑:1982年10月12日和1988年9月15日,当负责潜射弹道导弹试验的6631型常规动力导弹潜艇和092型弹道导弹核潜艇分别成功在水下发射巨浪-1时,在《人民日报》等媒体的公开报道中,均称之为“(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

  ▲1984年国庆35周年阅兵时的巨浪-1,注意弹体上的QD代表“潜地”

  无论是去年国庆阅兵亮相的巨浪-2潜射远程弹道导弹,还是巨浪-2的增程改进型——最近进行了多次试射的新型潜射洲际弹道导弹;“水下发射大型固体运载火箭”能与中段反导、高超声速飞行器这些近年来共和国国防尖端科技领域的代表作,并列在这份创新争先奖拟表彰名单中,这与其技术突破背后的象征——大国核反击能力的形成密不可分。

  ▲2019年国庆70周年阅兵时的巨浪-2

  潜射弹道导弹要想形成可靠的威慑,不仅要能把核弹头送到足够远的地方,更要保证在环境复杂的水下能够时刻打得响。这就使得,相比同等级的陆基弹道导弹,潜射弹道导弹必然在设计制造上有着更复杂的高要求。当然,这种要求也必然会带来一定的牺牲,比如前两天说东风-21D的时候,曾提及在“巨浪上岸”——由巨浪-1衍生出东风-21时,出于时间和经费的种种限制,前者为水下发射而考虑的一些设计在东风-21上仍然保留,而这些陆上发射时并不需要、徒增重量的设计却影响了导弹的性能。不过也要看到,巨浪-1的另一些为海上使用的专门设计,却对东风-21服役后的高可靠性产生了正面影响。

  ▲早期试射中的东风-21,弹体涂装都与巨浪-1完全一致

  当初通过“二四协定”,我国曾随6631型导弹潜艇获得过苏制R-11FM液体燃料近程潜射弹道导弹的教学样品。虽然这型导弹技术并不先进,而且只能水上发射;但通过对苏制导弹样品的分析,以及对未来潜射导弹使用环境的展望,科研人员还是得出了如下结论:

  1、 同等射程要求下,潜射弹道导弹相对陆基弹道导弹不仅要小型化,还因为系统元器件更复杂,导致内部设备密度高,故障概率高;

  2、导弹从出厂到部队,从吊装运输到长期贮存再到战备值班,需要经受复杂的振动和机械/环境应力影响,特别是导弹随潜艇航行时的摇摆与浮沉而产生的环境应力,是陆基导弹设计时从未涉及过的情况;

  3、 我国海岸线漫长,导弹核潜艇不同部署地域的气温、湿度、盐度等差别都很大,加之艇上有害气体、辐射环境等的客观存在,它们对导弹的可靠性也会产生影响;

  4、 当时已经确定巨龙-71(巨浪-1早期代号)采用固体火箭发动机,而固发对振动、冲击、潮湿和低温等均比较敏感。。。。。。

  ▲6631型服役早期的舷号为1101,后改为200艇,该艇于1968年开始进行改装巨浪-1的改装,此前并未进行过与苏制导弹的匹配测试

  所以早在1970年代初,巨浪-1的研制单位航空航天部二院(航天科工二院前身)四部就提出,应当在巨浪-1试射前,尽早提前开展巨浪-1的岸上贮存/随艇航行试验。虽然由于导弹本身研制进度问题等的影响,直到1980年3月国防科工委召开的工作会上才确定,由01批第5枚巨浪-1(含核弹头在内)作为贮存试验弹;但1982年5月贮存试验开始时,巨浪-1尚未进行首次水下发射,所以总体说来还算及时。

  在六年半的时间里,参与试验的这枚巨浪-1除了几次回厂定检之外,主要是在洞库里贮存,并先后两次吊上406艇进行部署航行,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岸上洞库保养经验和一定的艇上部署经验,直到1988年底撤场——也就是406艇完成了“9188”任务,两次水下试射取得成功之后。

  ▲这大概也是有据可考的,406艇最早一次携带着配备有核弹头的“完全体”巨浪-1出海记录

  在漫长的岸上贮存试验中,弹上不少组件出现了锈蚀、发霉、粘连、漏油等问题;不过弹体的主要紧固件、玻璃钢件、金属件和非金属件绝大部分仍完好,特别是核弹头在几年间“上上下下”的考验中,核装置和起爆系统性能未出现重大异常,证明了整流罩壳体气密性还是相当靠谱的。

  ▲洞库贮存中的巨浪-1,注意弹头部分已取下。由于测试期间不巧赶上洞库的空调和电站设备故障,导致洞库内湿度一度难以控制,使得锈蚀发霉情况更加剧烈,造成了一定损失。当然往好了想,这也算是为南方海区环境提前简单模拟了一下

  然而在至关重要的两次上艇测试中,科研人员通过对406艇导弹舱和发射筒环境条件的长期监测发现,由于结构设计和空调系统存在的缺陷,其温度/湿度控制等指标均未达到使用要求,这使得每次导弹下艇后进行水平测试时,都有一些组件发生故障。换句话说,这时候的406艇本身是不具备“带弹值班”能力的。

  这次试验结束后,首先是由四部牵头,于1989年1月联合制定了《巨浪一号导弹核武器温湿、盐雾、霉菌等环境试验等级暂行要求》。这不仅为后续交付的02批巨浪-1制定了改进与考核的相关依据,也使得与巨浪-1技术状态相同,同期生产的东风-21,在陆上部署贮存期间,获得了远超二炮之前列装型号的可靠性。

  ▲刮风下雨天气、喷淋洗消作业什么的,当然也会遇到,但相比潜射导弹来说,东风-21的部署环境对弹上元器件还是友好不少

  等到上世纪90年代后期,406艇回到渤船进行了结合中修的现代化升级,其中就包含对导弹舱进行的全面改造,由此才具备了携带潜射弹道导弹进行较长期部署的能力。虽然巨浪-1再怎么改进显然也不可能在406艇上对强敌形成实际威慑,但由这对组合摸索出的导弹核潜艇部署时“艇弹可靠结合”的方法,对094+巨浪-2的建造与测试还是有着很大的帮助。

  ▲顺便说,前一阵不少朋友还有着想让406艇携带东风-21D,改为水下反航母平台的想法;先不说别的,前两天咱们刚说,东风-21D的头锥相比巨浪-1/东风-21长一截子这事儿就不太好办。。。。。。还是让它在岸港训练中安度晚年吧

  即使因为巨浪-2本身较大的技术跨度和研制过程中的技术调整,使得巨浪-2的南北洞库贮存试验和随艇航行试验没法实现比首次试射更早——这也导致了导弹需要在根据试射情况调整设计的同时,也要对贮存/航行试验情况反馈的结果做针对性调整,进一步拉长了改进定型周期;但由于094型弹道导弹核潜艇的建造数量较多,国家建设海基核力量的决心与当年也不可同日而语,所以在各艇陆续建造试航期间,这两项试验还是得到了充分的保障。

  ▲夜间向094型弹道导弹核潜艇吊装巨浪-2潜射弹道导弹

  比如不同于当年巨浪-1随406艇测试时,受艇本身的可靠性等因素的影响,实际水下航行时间不过数天;巨浪-2在094上是按照实际部署环境,随艇进行了长时间水下航行并吊装上岸后,成功通过了水平检测的。虽然最终定型的巨浪-2在主要性能上还是有很多缺憾,但这个艰难的过程仍然为新型导弹的研制扫清了不少障碍,特别是其贮存/航行试验环节。

  ▲研制过程被称为“重走水下长征路”的巨浪-2,其长远意义除了大家常说的“锻炼研制队伍”之外,也是打通从艇员队到岸勤保障再到厂家这条装备形成战斗力链路的钥匙

  虽然本文讲的这些,都是过去完成时的事儿了,但由两代潜射弹道导弹的贮存/航行试验的故事不难看出,要想“增强可信可靠的核威慑和核反击能力”,造出更多更先进的导弹和弹头只是其中一部分;其背后依托的、让“大国长剑”能在设计寿命期内随时能战的、包含从发射平台到保障设施的整个核体系建设,同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点击进入专题:
新浪神评局20200515期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军事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sinamilnews)

新浪军事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