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中国或研新型空射弹道导弹替换鹰击12 歼16也可挂载

中国或研新型空射弹道导弹替换鹰击12 歼16也可挂载
2020年01月21日 16:48 新浪军事 作者:帧察点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1月15日,印度空军南部司令部参谋长蒂瓦里中将表示,印度国防部长拉杰特·辛格将于20日出席第222中队的苏-30MKI入役仪式,仪式将在印度南部泰米尔纳德邦的坦贾武尔空军基地举行。在该基地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蒂瓦里说,作为印度空军在南线的第二支前线战斗机中队,重新组建的第222中队,其苏-30MKI可以挂载“布拉莫斯”超声速反舰导弹。

  ▲从坦贾武尔基地起飞的苏-30MKI,在挂载1枚布拉莫斯和少量自卫武器时,高空作战半径加上布拉莫斯本身的射程,足以威胁在安达曼群岛附近的水面舰艇 

  像印度这种地缘条件比较占便宜的国家,通过给岸基战斗机搭配远程空舰导弹,就能够有效控制周边的重要水道。守在第一岛链上的日本,研发ASM-3其实也是本着类似的原则,只不过长期不达标的ASM-3距离服役还得继续折腾很久,而传统的亚燃冲压超声速反舰导弹能够压榨的潜力也确实不多了。

  ▲日本不仅做着拦截高超的梦,自家的高超梦也在做着;只是放在周边环境的压力下,夹在中间的ASM-3系列到底该发展到什么程度,才不至于陷入“鸡肋”命运就很难讲了

  在去年12月26日,对岸也进行了增程(岸舰)型雄风-3试射,从禁航区设置来看,这次试射可能达到了370千米左右的射程。按照他们的规划,2021年之后投产的增程型雄风-3将只装备在机动发射车上,企图在更远距离上威胁我水面舰艇和船团。而由于这种发射方式对于导弹体积和重量的增加并不敏感,因此导弹只需采用最基本的“面多加水”式改进就能实现较大幅度的增程。

  ▲虽然一体化布局什么的还是洗洗睡吧,更不要指望空射型,但需求明确的“雄三飞弹”好歹在实用化程度上走在了日本的前面

  相比周遭这一圈折腾,已经实现了空舰/舰舰/岸舰平台发展的鹰击-12家族,倒没有传出太多后续改进的消息。这事儿也不难理解,在这个“不惧强敌敢较量”的年代,既然“小马弹”(指导弹类似“马弹”——现代级使用的P-270“马斯基特”的缩小版)的突防性能,仍然难保在美国海军花样翻新的拦截手段面前一锤定音,自然要把更多精力放在下一代导弹的发展上。

  ▲挂载鹰击-91超声速空舰/反辐射导弹的歼-15,目前看,即使是其弹射改进型,把鹰击-12带上航母甲板也都不是最为迫切的任务

  不过就跟当年空舰导弹进入超声速时代一样,空舰导弹要想进入高超时代同样得跨过小型化这个门槛。参照外军目前较为成熟的类似型号——俄罗斯Kh-47M2“匕首”空射弹道导弹,由改装后的米格-31搭载;该弹长约8米,直径约为1米,比“伊斯坎德尔”要稍大一些,“导弹威胁”网站据此认为其重量达到了4300千克。

  ▲2018年红场阅兵上亮相的“匕首”,该弹还计划挂在改进后的图-22M3上,据称最多可挂载4枚(机腹并列2枚,两侧翼下各1枚)

  这个重量,其实跟一款我们很熟悉的空舰导弹差不多,它就是曾出现在苏-33机腹挂点下的空射型“马弹”——Kh-41(出口型也称ASM-MSS),是个0.8米直径、4吨出头的大家伙,所以跟苏-30挂“布拉莫斯”一样,都只能挂载1枚。而且苏-33毕竟是滑跃起飞的舰载机,挂上一枚这东西基本上就告别短点起飞了,长点起飞也挂不了多少自卫武器,实用性并不高,所以一没卖出去二来俄军也没有采购。

  ▲把机腹两个串列挂点并成一个挂载超大型外挂物的挂点,也是“侧卫”经常宣传的一项能力,歼-16理论上可以这样挂载长剑-20空射巡航导弹,但同样没什么实际意义

  不过相比“侧卫”,米格-31虽然也只能挂1枚“匕首”,但其高空高速性能远胜前者,更有利于高超武器的投放。某种意义上说,这就是冷战超级大国的好处:当新型武器需要测试时,总会有些性能恰好适合的现成平台可供改进,至少能帮着把武器测试成熟,还不必为此花钱研发新平台。

  ▲有时不仅是帮着测试,像“先锋”高超声速弹头这样,直接用UR-100N(SS-19)洲际弹道导弹作为推进级,实现测试与部署二合一的例子也有不少

  我们显然就没这条件,毕竟当年面对俄罗斯兜售图-22M3时,在备战打仗的压力下,谁也不可能为了当时最多处于预研、十多年后才出现的高超武器挂载试验需求,去引进一款并不具备投放精确制导弹药能力,价格又不便宜的大型轰炸机;所以尽管机体挂载条件和飞行性能上都不如图-22M3,但轰-6K平台仍然是现如今国内进行类似试验最好的选择。

  ▲“和平使命-2005”演习后,对我军公开展示的图-22M3,挂载2枚重5.8吨的Kh-22“厨房”重型超声速空舰导弹。当时海航对图-22M3倒是更感兴趣,但显然也更加支付不起

  通过轰-6N的研发装备,国内在远比“匕首”更大的空射中远程导弹领域已经率先完成了实用化,但该弹属于战略武器,平时不可轻用;而且由于新弹体积较大,也就只能挂这么一枚,无法充分利用轰-6N相比图-22M3更好的翼下挂载条件。所以研制一款突防能力较强、尺寸适中的空射弹道导弹,无论是从打击防御能力更强的对手的战术要求,还是从充分利用现有平台资源的角度上说,都是比较合适的。

  ▲2019年阅兵前集训的轰-6N,该机保留了和轰-6K相同的翼下外挂能力

  参考“匕首”的情况,我们可以把与“伊斯坎德尔”同等级,目前已经非常成熟的国产M20型外贸战术弹道导弹作为技术参考原型。该弹最早曝光于2011年,当时宣传其重量是4010千克。从近十年来国内在固体燃料弹道导弹各领域的技术进步来看,如果需要研发指标较高的自用型号,完全可以进一步控制这一等级的导弹的尺寸和重量,使其能够实现在轰-6等级的平台上外挂2-3枚的目标,甚至可以尝试在歼-16的机腹中线外挂1枚。

  ▲2018年珠海航展上,和其他型号共同展示的M20B反舰弹道导弹,可见其容纳雷达天线和战斗部的头部双锥体布局

  相比目前轰-6K改进型平台最多可外挂4-6枚鹰击-12的载弹量,轰-6挂载新型导弹时的火力密度确实将至少减半,但新弹的射程和突防能力等指标也是鹰击-12所远远不及的;如果能够在歼-16上乃至未来的歼-15改进型上使用,其平台生存性和打击灵活性也将更强。

  ▲虽然暂时还没有达到“万物皆可(水)漂”的地步,但采用不同突防方式的多种新型反舰导弹逐步列装部队,仍然能够显著增加对手的拦截成本,提升其介入难度

  可能对于在大阅兵后习惯了眼里只有东风-17,甚至把它作为国产新型导弹的“下限”的朋友们来说,双锥体再入段设计已经是一种“第三世界”级别的技术了。不过看着气动外形大差不差的各国“双锥体”导弹,由于应用材料和控制技术等领域的差距,它们之间在打击精度和突防性能等方面也有着巨大的、甚至可以达到跨代等级的差距,再说了,谁说中国不是第三世界国家啦?

  ▲东风-12这个在博物馆里沉睡已久的自用型号,会以新的形式重生吗?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鹰击-12布拉莫斯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军事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sinamilnews)

新浪军事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