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欧洲也有个“巴铁”:要和中国共建空间站 技术很强

欧洲也有个“巴铁”:要和中国共建空间站 技术很强
2019年06月23日 09:18 新浪军事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尽管诸如“欧洲宇航员努力学中文”之类的消息从来层出不穷,但中欧在空间站建设上的实质性合作一直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不过,随着近日中国空间站“中意合作舱”的正式出现,不仅中欧空间站合作的前景已经云开雾散,就连中国空间站的整体技术水平也有望得到质的提升。

  而带来这一剧变的原因可能从来都鲜为人知:在制造空间站加压舱室这件事上,意大利的经验和技术完全不亚于中国。

图为意大利建造的国际空间站三号节点舱“宁静”。图为意大利建造的国际空间站三号节点舱“宁静”。

  简单来说,时下的国际空间站可以理解成是围绕着4个“关键节点”建立起来的复杂系统,而在这四个“关键节点”当中,除却俄罗斯“插队”安设的“星辰”服务舱(它实质上就是苏联和平号空间站的核心舱,具备独立操控能力),其余三个“节点舱”当中有两个就系由意大利泰雷兹-阿莱尼亚宇航公司建造,剩下一个才是来自美国波音公司。

  除此之外,意大利人还负责国际空间站“莱昂纳多”等模块的建造,乃至于国际空间站上“风景”最好的穹顶舱也是出自意大利人之手。

图为国际空间站上风景最佳的“穹顶”,该舱段由泰雷兹-阿莱尼亚宇航公司建造。图为国际空间站上风景最佳的“穹顶”,该舱段由泰雷兹-阿莱尼亚宇航公司建造。

  从发射重量上来看,意大利泰雷兹-阿莱尼亚宇航公司建造的“和谐”节点舱和“宁静”节点舱分别达到15吨和19吨,前者体量已经是天宫二号的两倍,后者则和下一代中国空间站核心舱“天和”不相上下。

  而最为关键的是,这些由意大利建造的节点舱和功能舱已经在国际空间站上安然服役了超过15年,这份经验除可以说仅次于美俄,除此之外也再无人可以与之竞争。

图为由“超白鲸”运输机运往美国的,由意大利制造的空间站节点舱。图为由“超白鲸”运输机运往美国的,由意大利制造的空间站节点舱。

  毫无疑问,虽然部署有高能射线探测器的“中意合作舱”属于中国空间站的二期规划,也就是要到至少2025年之后才发射升空,但意大利的技术和经验必然会对中国空间站的一期设计和工程起到相当的完善作用:单从现在来看,中国空间站的设计已经逐渐向国际空间站靠拢,不仅远较“天宫”更强,比起俄罗斯后续无人的“和平”空间站也丝毫不落下风。

图为中国空间站二期结束后的效果想象图。图为中国空间站二期结束后的效果想象图。

  但想要建立一座大型空间站,中国所需的还不仅仅是加压舱室的建造:在建立国际空间站的过程当中,运力强悍且灵活方便的美国航天飞机可谓是居功甚伟,若中国不能研发出类似的入轨系统,仅仅只由长征五号火箭发射空间站舱段,那么所有舱段都必须具备的动力系统无疑就是一份“死重”,将大大降低空间站的整体效率。

  而雪上加霜的是,即便是长征五号发射空间站这件事,对于眼下的中国航天也十分不现实——换句话说,运载火箭本身就是中国空间站计划的最大短板。

图为在航天飞机货舱中的“和谐”节点舱。如此方便的运载手段暂时和中国无缘。图为在航天飞机货舱中的“和谐”节点舱。如此方便的运载手段暂时和中国无缘。

  从现在来看,长征五号运载火箭能不能在2019年年内完成“复飞”还是未知数。而即便可以复飞,“天和”核心舱的发射优先度也排在“嫦娥五号”登月舱、“萤火二号”火星探测器和下一代载人飞船之后,完成2020年升空的计划目标几无可能。

  当然,这一切猜测都是基于最好的预期:倘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继续疲软下去,“短板效应”就还将进一步扩大,届时“中欧合作”的大好局面也可能失之交臂。(作者署名:利刃军事 利刃/TONE)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军事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sinamilnews)

新浪军事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