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中国歼轰7B战机为何下马 造价直线攀升却未根除缺陷

中国歼轰7B战机为何下马 造价直线攀升却未根除缺陷
2019年05月07日 10:03 新浪军事
举报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426

  欧洲“狂风”战斗轰炸机,可以说是对地战术打击飞机中的“豪杰”了,双中推发动机,串列双座驾驶舱,无级可调变后掠翼,随动式重载复合挂架,可以挂载多枚大型弹药超低空高速突防,整体性能十分出色。

  “狂风”最引以为傲的性能,当属超低空突防飞行能力了。为了减小低空高速飞行阻力,又兼顾起降性能,“狂风”采用了变后掠翼设计,使用钛合金制造中央翼盒与机翼转轴。跟F-14“雄猫”一样,“狂风”的飞行控制计算机可以根据当前飞行姿态参数进行无级调节,使机翼始终处于最优化的后掠角度。“狂风”还装有4个随动式翼下挂架,机翼无论处在哪个角度都可以挂载大型弹药。

  由于低空高速飞行环境复杂多变,危险性高,“狂风”设计时充分利用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最新的空气动力学研究成果,很多技术细节看着很精巧,到现在都不算过时。比如说其机身两侧矩形多波系进气道,在不同高度和速度条件下都拥有很高的总压恢复系数。这一常见设计看着没什么特别的,但是“狂风”别出心裁地在唇口边缘安装了电加热装置,防止遭遇恶劣天气时进气道结冰,这样“狂风”即使在寒冬冰封时也可以向敌方发起低空突袭。

  最值一提的还是“狂风”的主机翼,安装有3段式前缘缝翼、4段式双开缝后缘襟翼。在最小后掠角、接近平直翼的状态下,襟翼完全放下时增升效果十分明显,机翼有效面积可以增加15%,升力增加30%以上。当在飞行中,向前伸出的3段式前缘缝翼可以进一步提高升力系数,优化升力曲线,明显提高盘旋能力;最重要的是能提高失速迎角,大幅改善失速特性,这在危险的超低空飞行中至关重要。

  狂风前缘襟翼打开

  狂风双开缝后退式后缘襟翼

  所谓“好马配好鞍”,“狂风”在优秀的气动设计基础上,还采用了四余度电传飞行控制系统,进一步提升飞行性能、优化操纵品质。“狂风”的飞控系统还可以和机载导航、地形跟踪等传感器交联,实现全自动、高精度的低空飞行控制。因此“狂风”即使在持续的地形跟踪和低空高速机动飞行时,姿态变化十分频繁剧烈,依然可以保持很高的飞行安全性和任务可靠性。

  狂风火控雷达(上)与地形跟踪雷达(下),与飞控系统交联

  早在20年前,中国歼轰-7“飞豹”战斗轰炸机就经常被拿来和“狂风”作对比。“飞豹”任务指标与“狂风”十分类似,但气动设计比较保守,采用了固定式进气道、常规后掠翼,翼型也很普通,没有前缘襟翼,后缘襟翼也是最简单的单片式,中低空机动性很一般。其实这无可厚非,因为在“飞豹”设计的年代中国航空工业实力非常有限,如果增加太多花哨复杂的设计,可能根本就造不出来了,因此保守一点可以理解。

  歼轰-7A起飞,可见放下的单片式襟翼

  但时过境迁,2010年前后国内开始研制改进歼轰-7B时,完全有条件、也有能力去解决飞豹的一些遗留问题,并且不用花费太多代价。比如说,在“飞豹”机翼前缘增加机动襟翼,即可提高中低空机动性,明显改善失速特性。美国在改进出F-4E时也是如此,新增的前缘缝翼并不需要对机翼主体结构进行大改,气动上的收益却十分显著。国内也有歼-7E的改进经验。

  F-4E改进了开缝式前缘机动襟翼和锯齿后,机动性大增

  然而歼轰-7B却并没有对机翼结构做出任何改动,仅仅是在机体内“动刀子”,把机械增稳飞控系统换成了全权限数字化电传飞控系统,并且像“狂风”那样与各个低空突防所需的传感器交联。虽然说电传飞控也能够通过“限制”飞机的某些飞行状态点,来制止飞机陷入失速的危险,但是毕竟“飞豹”原始气动设计的底子在那,失速条件还是很苛刻,导致电传飞控的增益有限。

  飞豹-B原型机照片,手机拍摄

  换装了昂贵的电传飞控,加装了各类种辅助飞行安全系统,“飞豹”B造价直线攀升,却没有办法从气动上根除低空飞行的性能缺陷。如此一来“飞豹-B”的改进就变得事倍功半了,反而失去了技术成熟可靠、使用成本低、维护保养容易的原有优点。歼-16成熟后,“飞豹-B”的存在感进一步下降,最终只能下马取消。如果“飞豹-B”适当改进机翼设计,部分弥补低空飞行性能,即便是不加装电传飞控,或许反而能够获得一席之地,成为歼-16的“低配”搭档。(作者署名:妹子杨)

  如今飞豹A停产,飞豹B下马

  《出鞘》完整内容请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中国飞豹战机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军事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sinamilnews)

36条评论|426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wangxichao1983辽宁大连
小编真是一点常识没有,批评都没有批评到点子上!飞豹B之所以没有改变气动布局,原始设计,正是为了保留老飞豹技术成熟可靠,使用成本低廉,维护包养方便等优点。但是随着中国军费的大幅增长,海空军已经越来越重视服役装备的实战能力和能否打赢未来高科技战争,把此作为检验实战装备的第一标准!飞豹的成本维护等方面的优势已经不能弥补它无法满足未来高科技战争的劣势,所以被淘汰是时代的选择,而不是其它
2019-5-7 11:10举报150回复
是因为弹射座椅不行吧,飞豹是摔机死亡率第一高的,没有成功的
2019-5-7 11:32举报52回复
fx_高山流水湖北十堰
不思进取只能被淘汰!
2019-5-7 14:53举报34回复
最新评论
飞豹再不行也是自己家养出来的孩子,侧卫家族再好也是老大哥家寄养回来的。隐身飞豹只是因为不成熟下马,但我相信军方绝对不会放弃这个系列。坐等装了WS10的成熟版本隐身飞豹再创辉煌。顺便说一句沈阳斯坦航空8行,J16要么给扬飞孙聪那帮人搞改进,要么注定是个过度产品。中国航空工业总要学会自己走路的。
2020-2-21 17:10举报回复
无盲123四川成都
苏34还对撞F35也摔机飞豹整么啦???唧唧吧吧唧唧吧吧都是哪门子的“专家”???
2019-5-8 15:50举报回复
冰072北京
航空事业也要多点开花,引进民企和私人的参与,有时民营企业也有不错的思路。
2019-5-8 15:48举报3回复
新浪军事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