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中国岸防部队火力有多猛 可打击400公里外航母

中国岸防部队火力有多猛 可打击400公里外航母
2019年04月28日 15:12 新浪军事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中国开始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海防体系,可追溯至明清时期。明代为防范和打击倭寇袭扰,构建起一套包括敌情预警(包括烽燧)、海岸要塞、海巡水师在内的海防架构,并建有卫、所、寨3级指挥机构,从中涌现出戚继光、俞大猷等抗倭海防名将。

  清朝海防建设“前紧后松”,日渐废弛,直到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才重新加强,特别是引入新式岸防炮并组建近代化海军,在对付列强入侵过程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晚清以来的“落后挨打”被动局面,导致“有海无防”“有海少防”的根本问题在旧中国始终无法得到解决。

  1949年4月23日,人民海军在泰州白马庙正式成立,旋即将组建岸防部队作为自身建设的重大举措之一。遵照中央指示安排,新中国岸防部队属于人民海军下辖5大兵种之一,主要任务是围绕陆地安全为中心,打击敌方海上作战力量,阻止敌人对沿海陆地(包括岛礁)的袭击和登陆,保卫沿海城市和港口。

  1950年8月24日,东北军区炮兵6师从沈阳南下青岛,会同四野后勤2分部4大站、西南军区特纵炮兵10团,共同组建了海岸炮兵学校,由此拉开了新中国岸防力量建设的序幕。

  同年10月21日,经过该校2个月短训结业的258名学员被编为新中国第一个海岸炮兵营(配备苏制130毫米海岸炮,部队驻扎青岛市区以西、扼守海湾入口的团岛地区)。

  这里插句题外话,实际上早在1949年4月20日渡江战役期间,三野10兵团特纵炮兵3团重创擅闯长江并开火挑衅的英舰“紫石英”号(英军死45人、失踪1人、伤93人),就已经打响了人民军队岸防力量奋起抵御外侮的第一炮。

  书归正传,人民海军于1955年接收苏军旅大岸炮群。同年底,新中国岸防部队已在沿海13个基地港口、4个重要江河入海口、3处战略海峡水道两侧和18座近岸岛屿上,组建、部署了19个岸防炮兵团,初步构建起新中国海岸防御体系。

  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新中国岸防部队逐渐淘汰来自苏、美、日的“外国牌”小口径混装火炮,改为配属国产大口径远射程火炮,岸防战力进一步提高。到50年代末,新中国已建立起规模宏大的沿海防御-作战体系,并在多次实战淬炼中摸索、完善、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战术战法。

  比如在解放一江山岛和炮轰金门作战中,参战我岸防炮兵部队表现出色,充分发挥训练、观瞄和射击阵地优势,以猛烈炮火覆盖、压制敌军,有力支援了陆军炮兵的行动,并直接掩护海军鱼雷艇部队成功突袭敌方运输舰队,予敌以沉重打击。

  比如1953年1月31日首次炮击金门的战斗,就是由驻厦门海岸炮兵某营发起实施的,短短20分钟,该营即毁伤金门敌军登陆舰和汽艇4艘。1958年8月23日至9月8日,岸防炮兵先后取得成功压制金门岛上6处敌155毫米炮阵地、击沉击伤敌登陆舰和运输船3艘的辉煌战果。

  特别是1958年9月8日中午12时43分许,人民海军岸防部队集中4个连炮火猛轰敌舰“美乐”号,将这艘满载汽油和弹药的中型登陆舰炸得烈焰腾空、爆炸轰鸣,舰体断为两截急速下沉,伴随护航的美军7艘巡洋舰、驱逐舰吓得转舵逃跑。

  1959年4月,人民海军又组建了第一支岸舰导弹大队(营级单位),标志着新中国岸防部队的武器装备开始从单一岸炮朝着“弹炮结合”方向发展。上世纪60年代中后期至70年代初期,国产“海鹰”系列岸舰导弹研制成功并开始批量列装部队,新中国岸防作战距离显著提升,沿海防御态势也大大改善,外军舰艇从此远离我方12海里领海线。

  到80年代,随着采用喷气发动机、主动雷达末制导、战斗部达500千克的远射程“海鹰4号”岸舰导弹列装部队,新中国岸防火力的延伸射程已达到150公里,新中国海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巩固。

  之后,人民海军又先后列装“鹰击”系列岸舰导弹,其在射程、小型化、突防能力、可靠性、机动性、命中率等方面,均较“海鹰”系列有很大提高,整体技战术水平已跻身世界前列。此外,人民海军还研制、试射过C-301重型岸舰导弹,准确摧毁了350公里外的海上靶标。虽然该型导弹未正式列装部队,却引起当时美军高层关注,这足以说明中国岸防体系的强大让美军都不敢小觑。

  据外媒报道称,目前中国岸防部队约2.5万人,分属北海、东海、南海3大舰队,下辖2个岸舰导弹团、2个岸舰导弹营、2个防空团和1个岸舰-防空团,主要装备“海鹰-2”“鹰击-82”“鹰击-18”和“鹰击-62A”岸舰导弹,对海打击范围已增至400公里。

  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岸防部队自成立以来,单独或协同陆军及海军其他兵种遂行作战任务400余次,击沉击伤敌舰船70多艘,击落击伤敌机40余架,为巩固新中国海防、捍卫领土领海主权、保卫近岸交通和渔业生产做出巨大贡献。

  随着新军事技术革命蓬勃发展,人民海军岸防部队也在朝着信息化、合成化、全维体系作战的方向不断演进,尤其加强了战略岛礁、海外基地(比如吉布提)、电子对抗和防空反导力量建设。

  而随着中国军队武器装备不断更新换代,超越以往岸防概念和单纯海军范畴的“战略级反舰利器”也横空出世——比如火箭军的东风-21D弹道导弹(射程约2000公里),就被外媒称作“航母杀手”,东风-26则具备打击3000至4000公里大型水面舰艇的能力,而中国岸防体系从无到有、从弱变强的沧桑巨变由此可见一斑。(作者署名:军情突击手)

  《出鞘》完整内容请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军事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sinamilnews)

新浪军事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