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张召忠谈中国核航母何时问世:这型舰船建造是征兆

张召忠谈中国核航母何时问世:这型舰船建造是征兆
2019年03月30日 09:12 新浪军事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可能是因为咱们的海军节即将来临,各家对中国的海上实力都分外关注,昨天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就发布了专题报道——中国核动力破冰船。

  (图截: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报道通篇都透露着不看好的语气,毕竟世界上第一艘水面核动力船舰就是苏联的“列宁”号核动力破冰船 ,而目前俄罗斯自家的核动力破冰船也发展成熟,俄罗斯在核动力破冰船领域很有话语权,前辈在此我们后来者也要谦虚。

  那么抱着谦虚的态度,我们好好了解中国的核动力破冰船。

  核动力破冰船

  核动力破冰船与破冰船一样主要用于破碎水面冰层,开辟航道,保障舰船进出冰封港口。

  目前全球最大的核动力破冰船是俄罗斯22220型核动力破冰船,2016年下水,预计首艘“北极”号今年交付,明年5月正式投入使用。另外的“西伯利亚”号和“乌拉尔号”将分别于2020年和2021年交付。

  这次我国的核动力破冰船是3万吨级的,它的动力技术来源于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小堆技术,与俄罗斯一样,我们的核动力技术都属于三代小型堆,这个核动力破冰船项目去年就已经对外招标。

  小型堆被称为核能行业的游戏变革者,它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能源部在2000年提出的,是要用小核堆替代或城市附近电、热、淡水、蒸汽联供 。

  小型核动力核燃料数量少,事故后衰变热度低,具有更高的固有安全性,能够以较高安全水平来提供不同的核电联产解决方案,还可以在多领域使用。

  而小型堆发展到第3代技术更加成熟,也更加安全。

  我们的小型堆技术是中核集团花费60多年核电建造、运营管理经验自主研发的,具有零污染、零排放等特点,并且该集团此前的浮动式核电站的研发和运营给核动力破冰船的核动力带来更多的经验。

  为什么我们需要核动力破冰船

  商业和战略等价值

  全球变暖虽然带来了很多的负面效应,其中就包括北极冰川融化,但是北极冰川融化的同时又使得北极诸如航道、能源等方面的资源可为人类开发利用,加上北极的战略地位不一般,于是这里就成为了新的香饽饽。

  就像我们之前《时隔27年美国航母再闯北极圈,北极也要大洗牌?》里说到的,北极的商业和战略等重要性已经凸现出来。

  我国现阶段极其重视北极的商业价值,去年1月,我国首次发布《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明确提出愿依托北极航道的开发利用,与各方共建“冰上丝绸之路”,9月份,中远海运“天恩”号货轮也顺利完成首次“冰上丝路”航行。

  动力和续航优势

  虽然我国已经有了自主建造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但是核动力破冰船比起普通破冰船的优势最明显的就在于动力和续航层面,理论上说有了核动力,只要船上的生活资源充足,核动力船舰就可以一直工作下去。

  破冰船需要在极地连续工作数月之久,对于续航等方面的要求自然是越久越好。

  跨向核动力航母第一步

  俄罗斯在核动力破冰船领域有绝对的发言权,但是仍然没有造出核动力航母,而美国和法国都没有走核动力破冰船跨向核动力航母的过渡路子,就成功跨越到核动力航母上。

  美国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

  从上述情况来分析,虽然核动力破冰船并不是核动力航母开发的必然途径,但是它确实是向核动力航母迈进的一步。

  核动力破冰船虽然作为民用船,但它对于核动力航母的研究还是相当有启发的,特别是动力运作等方面的问题研究。或者说通过核动力破冰船这一台阶再去实现核动力航母会更偏向于稳中求胜。

  除此之外,它的出现会达成中国核动力在民用和军用间的军民融合,好技术民用、军用都开发,民用发展成熟可以为军用借鉴,将来助力于中国海军的远洋能力。

  当然,我们距离核动力航母还是任重道远,期待我们核动力航母会在短期的未来出现在海面!(作者署名:局座召忠)

  《出鞘》完整内容请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军事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sinamilnews)

新浪军事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