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中国海军舰载机飞行员培训的话题,又在军迷圈中热烈讨论了起来。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呢?2018年,中国海军下属的海军航空大学已经批量列装了教-10“猎鹰”,在院校阶段形成了“初教-6、基教-8、歼教-10”的飞行学员三级培养体制。

教-10“猎鹰”已经批量列装中国海军
初教-6是中国最具安全性的初级教练机,曾批量出口给美国,享誉世界;基教-8是著名的洪都K-8教练机的国内版本,是世界上目前销量最好的喷气式基础教练机;歼教-10“猎鹰”更不用说了,是目前世界上技术水平最好的多用途高级教练机之一。中国海军航空兵由这三种飞机组成的“初级、中机、高级”三级训练体制,应该说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海军舰载机部队接装了歼教-9G“山鹰”

网友讨论舰载机飞行员培训的话题
然而,由于舰载机部队目前的配套教练机是歼教-9G“山鹰”;当飞行学员从海军院校毕业后,转分配到海军舰载机部队时,就要在歼教-9G“山鹰”上接受舰载机起降适应性培训。那么网友推测出一个略显“尴尬”的问题:海军飞行学员在院校阶段,用的是具有三代半水平的歼教-10“猎鹰”,拥有先进的全权限数字化电传飞控和高机动性能;接下来却要接手只有二代半水平的歼教-9G“山鹰”,模拟增稳式机械飞控、二代半水平的机动性。网友调侃道,假如这种情况属实,那岂不是等于在驾校开奔驰练车,然后真正上路时开桑塔纳吗?

歼教-9G改善了低速性,但牺牲了超音速性能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还是跟海军航空兵装备快速转型有关。歼教-9G是在歼教-9 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机翼、机身和航电设备而来的型号,优化了低空低速飞行和起飞降落性能,尽可能在起降速度特性上接近歼-11/苏-27SK,降落速度从280千米/时优化至230千米/时,以更好地培训歼-15舰载机飞行员。为此歼教-9G甚至不惜牺牲掉了超音速飞行性能,最大速度从1.6马赫将至1.2马赫,基本只能做跨音速体验飞行,不再具备实战化的超音速能力。


书中“陆上训练用的教练机”定位,证实无法阻拦着舰
歼教-9G可以完成陆地上滑跃起飞、模拟着舰进近过程,极大地节约了歼-15舰载机的使用寿命,降低了舰载机飞行员培训成本。但是,歼教-9G有一个巨大的问题始终无法解决,那就是无法进行阻拦降落。根据官方出版的传记披露,由于结构强度问题,歼教-9G机体无法承受阻拦着舰时产生的巨大纵向拉力。尽管歼教-9G原型机曾安装过尾钩进行试验,但并非真正的着舰尾钩,这一问题只能放弃。

“山鹰G”陆地滑跃起飞试验成功,但无法阻拦着舰。歼-8、歼-11也进行过陆上滑跃起飞试验。

海军航空兵已经使用“猎鹰”开展高级飞行训练
之所以放弃着舰尾钩,还是由于歼教-9G机体结构源于米格-21,完全继承了米格-21的前后分段式机身结构。这种结构普遍应用于一代机和早期二代机,前后机身分开制造,通过中部的螺栓连接在一起。其实也有很多舰载机采用了这种结构,比如著名的A-4“天鹰”舰载攻击机。但A-4是纯粹的舰载机,在最初就以阻拦着舰的结构强度标准来设计;而米格-21是陆基飞机,歼教-9G要是想在米格-21的结构基础上进行补强,方案上虽是可行的,但是技术上要将全机结构全部推倒重算,几乎等于研制一架新飞机。如此一来就很不划算了,时间上也满足不了“给海军应急”的设计初衷。

歼-15S双座型舰载战斗机太贵,用来“蹲起落”不合适
总而言之,海军舰载机部队给歼教-9G“山鹰”的定位是“陆上训练专用教练机”,这个过渡性质明显的头衔,注定“山鹰”无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舰载机。目前,中国教练机在航母上滑跃起飞已经不是问题,但是阻拦着舰的能力还是空白。随着歼教-10“猎鹰”的发展成熟,打破这一空白的,将很可能是“猎鹰”衍生的舰载教练机,将具备电磁弹射起飞和阻拦着舰能力。待到该机服役时,中国海军舰载机飞行员在完成初教-6和基教-8的训练后,可以直接上歼教-10舰载版进行高阶训练,整个过程将更加简洁、先进而科学。(作者署名:妹子杨)

这张很久之前就有的“猎鹰”着舰设想图,或许几年内就将成为现实
《出鞘》完整内容请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sinamilnews)
推荐新闻
- 【 新闻 】 这座名山也开拆别墅 比中央点名多一倍
- 【 军事 】 出鞘:中国六代机如何与美俄欧竞逐胜...
- 【 财经 】 马云:若要开新公司 会进入农业领域
- 【 体育 】 韩中卫金玟哉加盟国安 将出战中超亚冠
- 【 娱乐 】 李晨退出范冰冰合资公司 范母成新合伙...
- 【 科技 】 现在你很难在知乎上学到知识了
- 【 教育 】 “私立幼儿园将退出历史舞台”属误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