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同样是中巴合作为何K8销量远超枭龙 因用美制发动机

同样是中巴合作为何K8销量远超枭龙 因用美制发动机
2019年01月22日 17:03 新浪军事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K-8

  在相当长时期内,中国的军事装备在世界军事市场中,一直被认为是低质量、低性能的苏联产品廉价复制版本。在军用飞机的出口上,这种观念尤为严重。

  在中国航空工业向世界证明自己的过程中,K-8基础/高级教练机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转节点,低廉的价格与较高的品质,使得K-8具备了非常强的市场竞争能力,出口了十几个国家;在90年代末期到2010年左右的十年间,K-8销量一度占据了全球市场同类飞机贸易总额的70%以上。这是中国第一种实现整机技术转让和生产线出口的飞机。

  它用于完成各种基础科目和部分高级科目的飞行训练、武器攻击训练。K-8最初不是为中国军队自己研发的,而是与巴基斯坦合作,定位于外销的机种——和后来的枭龙一样。

  歼10更大、更复杂、设计年代较早,因此可靠性、维护性、连续出动能力的设计水平都不及枭龙

  K-8教练机不仅价格低廉;而且在机体寿命、使用成本、可靠性、维护性上的表现水平都相当不错——它是中国第一种引入西方标准、全面开展可靠性与维修性设计的飞机(歼10是战斗机中第一种),这使得它具备了大量西方飞机的特征:

  口盖覆盖率高、覆盖位置全面——机身的敞开率达到34.6%。K-8只要打开各种口盖,就可以很轻易的观察到飞机内部的部件和各种设备,并进行对应的操作和维修更换;而且这些口盖都非常容易开启,整个检查维护过程非常简单快速——全机134个口盖,快卸口盖达到77个,超过一半以上。而且K-8是中国第一种机体主结构承力部件(垂直尾翼)采用复合材料的量产机型。

  发动机是制约FC-1出口的最大死穴

  在这里必须要强调一下K-8需求中,巴基斯坦的作用。巴基斯坦本身几乎不具备飞机研制能力,但是他们的军官队伍都是接受西方培训出来的,具备长期使用西方装备的经验;这使得他们特别注重飞机的实用性表现,而非少数几个主要指标能达标——强调飞机是否好检查、好修理就是典型。

  因此在与中国军工的合作中,巴基斯坦经常被抱怨穷、抠门、要求苛刻刁钻、还看不起国产产品;这个过程中,伴随着很多并不愉快、乃至于难堪的歧视、偏见、矛盾。但必须要承认的是,巴基斯坦的高要求,使中国的相关企业无论是否愿意,都必须主动的引入西方的设计理念、标准、规范,全面更新设计手段,提升设计标准;这种基础能力的积累,以及研制、售后交流过程中消化吸收的巴方的经验,对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帮助。

  L139

  1999年,K8E型教练机在竞争中击败捷克的L-139飞机和意大利的S.211A飞机,赢得埃及的80架飞机合同,并出口生产线。L139是L39在安装美国发动机/机载设备的改型,L39性能出色,是苏联和华约国家的标准教练机,影响力巨大。意大利的S.211系列性能不错,出口多个国家。

  由于性能出色,而且国内自己的装备体系中,缺乏类似的型号;K-8随后又被国内军队所采购,衍生出JL-8(JL代表基础教练),用于取代老式的歼教5飞机。这个型号的主要特点,在于发动机和机载设备都逐步实现了国产化替代。国内自用的JL-8,经过乌克兰发动机的过度,逐步换装了涡扇-11发动机,但性能上不及前者。

  意大利S.211

  出口的K-8系列上采用了很多国外的设备,具体情况随着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合同各有差异,但发动机型号主要是美国霍尼韦尔的TEF731-2A-2A涡扇发动机,海平面最大推力1.63吨。少量国家因为政治原因,美国不同意提供发动机,则选用乌克兰的AI-25TLK涡扇发动机,比如出口苏丹的K-8S。

  AL-25TLK的最大推力比美制发动机还高近100公斤,但是对这种教练机来说,更长的寿命、更高的可靠性、更低的油耗才是客户看重的。美制发动机虽然单价较高,但是它带来的安全性和长期使用的优越经济性(毛病少、寿命长),为K-8的外销成绩奠定了至今不可替代的基础。

  TFE731是非常成功的发动机,可靠性、经济性受到全球认可

  K-8的出口成功,在1990-2000年之间,极大的改变了中国航空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中的供货商形象。但这种改变是有限度的,是从“只能出口廉价复制、改进苏联产品”,提升到了“在西方等强国提供发动机、航电/机电设备的帮助下,研制出口性能出色的较简单小型军用飞机系统”。

  到了FC-1时代,中国在国际市场上已经开始能够提供复杂、且性能较高的三代战斗机系统,不仅在总体平台(气动外形、机体结构、飞控系统)上都大进一步;而且原来的弱项——各种机载设备,也有不少产品(比如机载火控雷达)能依靠性能与品质,用更高的价格堂堂正正的击败其它国家的竞争者。

  只有用不起美制发动机的客户才会考虑乌克兰发动机,图为AI-25

  但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中国军机出口的市场形象问题,仍然未能摆脱发动机的困扰。这在很多竞争中,甚至是致命的。原本FC-1也要延续K-8的成功经验,整机和生产线出口埃及,谈判工作已几近尘埃落地;但因为使用的是俄制发动机,最后被俄国卡着脖子把订单抢走。

  中国军用飞机出口的下一个历史性突破,就要看何时才能提供足以在国际市场上获得认可的发动机型号了。否则就算国内拿得出五代机平台,FC-1出口埃及的悲剧也难免再次重演——毕竟在战斗机出口上,中国像K-8那样获得美国发动机的支持,可能性太低太低了。(作者署名:候知健)

  《出鞘》完整内容请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军事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sinamilnews)

新浪军事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