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兵工科技(微信ID:binggongkeji)
图注:绵阳“风洞群”
国产歼轰-7歼击轰炸机的总设计师陈一坚院士,被人们誉为“飞豹”之父,是国产歼击轰炸机这一机种研制和技术的开拓者。上世纪70年代末,他带领航空603所的研制团队,在国内航空工业技术基础薄弱、从未接触过歼击轰炸机这一机种设计研发的大背景下,筚路蓝缕,克服重重困难,历经10年艰苦研发,于1988年12月14日将“飞豹”战机放飞蓝天,随后大量生产装备海军、空军航空兵部队,填补了国产对面攻击飞机的空白。而今距离“飞豹”国产歼击轰炸机首飞已经过去了30年,30年后,我们与已经88岁高龄的陈一坚院士再谈“飞豹”,聊起关于“飞豹”的一些鲜为人知的内幕故事。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飞豹”当年本来有更牛的设计方案,但却因为当时风洞试验设备水平不足而未能选上,要不然,现在的“飞豹”会另有一番面貌,同时会更先进!
据陈院士介绍,在“飞豹”方案形成之初的上世纪70年代末,603所设计团队曾将此前精心设计、计算和比对后筛选出的4个设计方案做成风洞模型,在著名的绵阳“风洞群”(现在称作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进行吹风试验。
而那时的绵阳风洞试验中心,刚刚组建和建设不久,风洞试验设备也比较落后,最大只有一个2米的风洞(指试验段的尺寸)。而受到风洞试验段尺寸的严格限制,只能做成小缩比模型去吹风。
我们知道,风洞试验设备的尺寸越大,可以吹的模型就越大,而模型越大,缩比越小,吹出的试验数据就越接近真实值越准确。当时2米的风洞有相当大的误差。
最终,经过风洞试验和对比,603所设计团队选择了现在我们所看到的“飞豹”的这个方案,而其实它并非是当时陈一坚院士设计团队所设想的最佳方案,当时四个方案中还有比现在的“飞豹”更先进的方案,之所以没有选上,就是因为我们当年没有更好的大风洞,当然现在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了。如果当时我们有更好的风洞试验设备,如今的“飞豹”可能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
不过值得高兴的是,随着中国航空工业的不断发展,中国的风洞试验设施技术也在不断发展进步,现在的绵阳风洞群早已今非昔比,截至2016年10月,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已拥有50余座配套的低速、高速、超高速气动力和气动热试验设备和特种试验设备,还具有进行理论研究、数值计算及模型自由飞试验的设备以及进行风洞部件与试验模型加工、测控仪器维修和计量的设备。从战斗机、运输机到高超声速飞行器、火箭,我们的风洞群都能进行全面的吹风试验。我国的风洞试验设施技术已经进入了世界领先行列!
《出鞘》完整内容请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sinamilnews)
推荐新闻
- 【 新闻 】 马云马化腾任正副主席 协助完成中央赋...
- 【 军事 】 出鞘:国产万吨大驱究竟是不是巡洋舰
- 【 财经 】 权健覆灭:束昱辉归案 天津紧急切割
- 【 体育 】 英超-旧将助攻阿森纳客负 利物浦小胜
- 【 娱乐 】 沈梦辰杜海涛秀恩爱 机场摸脸杀撒狗粮
- 【 科技 】 2018马云乡村教师奖:101位教师获奖
- 【 教育 】 院校为何独爱“艺考升” 它是什么来头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