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美国首次实现飞机离子推进技术 科幻星舰或成现实

美国首次实现飞机离子推进技术 科幻星舰或成现实
2018年11月23日 18:45 新浪军事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未来的飞机会用什么方式推进呢?螺旋桨、喷气引擎?还是磁悬浮、反重力,那些科幻的技术在若干年后或许真的能够实现。

  而本周三,就有一项曾经只有在科幻电影中才会出现的航空航天技术,成为了现实——那就是飞机的离子推进技术。当天一架采用离子推进技术的测试飞机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体育馆内起飞,美国航空媒体将此比作是能够与莱特兄弟首次飞行媲美的壮举!

  图片:这架小小的航模没有螺旋桨,没有喷气引擎,采用了离子推进技术。

  这是一架其貌不扬的飞机,甚至可以说是模型飞机,在空中飞行也仅仅12秒,但是这架飞机没有螺旋桨,也没有喷气引擎,她采用了一种全新的飞行驱动方式——离子推进技术,这是人类航空史上的一个巨大的飞跃!

  这架只有16英尺长的测试飞机除了机翼周围空气流动外,没有发出一点声音。她的动力来自于前后运动的带电空气分子,而本身没有一点活动的部件,所以又被称为“固态飞机”。

  图片:航空界将这个小小模型的飞行比作是莱特兄弟的首次飞行,意义非常重大!

  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指出:“这种水平的测试性能表明,在现有材料和电力电子技术所能实现的技术限度内,(通过离子推进)固定翼无人机的稳定飞行是可行的,”

  由于没有活动部件,也没有燃烧化石燃料的发动机来提供动力,“离子推进技术”这项新技术可能会彻底改变人们在对抗温室气体排放的斗争形势,减少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变化造成全球变暖以及一些更严重影响。

  图片:其貌不扬的小航模却开启了人类对星辰大海的征程!

  根据Ars Technica的数据,这架小型飞机的飞行高度约为181英尺,时速约为11英里。

  “未来的飞行不应该是螺旋桨和涡轮机之类的东西,”该机的设计师史蒂文·巴雷特(Steven Barrett)补充说,“它应该更像你在《星际迷航》(Star Trek)中看到的那种东西,有一种蓝色的辉光,还有一种无声地在空中滑翔的东西!”

  这架简单的飞机使用由极细电线组成的前后平行电极系统提供动力,在前部产生高达20,000伏特的电量,设备周围的空气很快就会增压,带负电荷的氮和氧离子被强行分离。

  在飞机的尾部,机翼吸引这些离子——从正极向负极移动——离子流沿着空气颗粒拖曳,形成所谓的离子风,为设备提供飞行所需的升力。

  图片:离子推进技术不但能够应用到航空领域,还能够应该用到未来的航天领域,星舰的年代不会遥远!

  证明离子风实用性的技术其实最初是由罗伯特?戈达德(Robert Goddard)在1906年提出的,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Konstantin Tsiolkovsky)在1911年提出,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对于离子推进技术的探索就一直存在,但效率对功率输出的挑战阻碍了它的引入,直到最近才有所改变。

  《南华早报》援引未参与此项研究的航空航天工程师盖伊?格拉顿(Guy Gratton)的话说:“很明显,这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但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做了一件我们以前从未想象能够成功的事情,那就是用加速电离气体推动飞机。”

  图片:科幻推动着人类的进步,那些仰望星空的人们值得我们尊敬!

  据首席设计师巴雷特说,目前的样机可能会“大量”升级,但他警告说,现在的离子推进技术的推进力还是有限的。“我们还不知道是否存在这样的限制,我们肯定会尽量增大推进力。”

  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指出:“这将比目前使用集中引擎产生推力的情况有效得多,目前的发动机必须对抗产生阻力的大型被动机身。”

  图片:离子推进技术能否让人类迈入深邃的宇宙?

  虽然这架人类历史上首个采用离子驱动的飞机只飞行了几十米,但据预测,这项技术将会应用到航空和航天领域,人类的足迹毕竟是浩瀚的星辰大海!(作者署名:虹摄库尔斯克)

  《出鞘》完整内容请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飞机飞行离子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军事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sinamilnews)

新浪军事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