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我军在珠海航展亮相两项尖端技术 可助歼20猎杀F22

我军在珠海航展亮相两项尖端技术 可助歼20猎杀F22
2018年11月08日 08:58 新浪军事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本次珠海航展上,八一飞行队和空军的歼10已同时亮相,作为十年前首次参展的“老兵”,本次参展,除了 “眼镜蛇”等空中机动表演以外,其细节和武器更让军迷圈遐想不断。

  矢量技术歼10C本次航展航展上的抢眼度堪比堪比歼20

  近日,一架带有矢量喷口的歼10C迅速成为刷屏热点。因为这标志着歼10的机动性迅猛提高,甚至有人其推力矢量的水平已超越了苏35两代之多!有的研究者直言,见到改进型歼10,让人忘了苏35。

  苏35的推力矢量喷管,矢量技术上已被歼10大幅度超过

  苏霍伊系列的飞控系统较落后,特别是矢量介入的调校效果很差,印度人驾驶的苏30MKI在模拟演习中曾被美军F15“暴打”,必然与其相关。尽管苏35和改进歼10的推力矢量喷管看着差别不大,但苏35的推力矢量采用万向接头式,导致偏转角度不足,高速偏转时飞行阻力加大,俯仰速度也不足;而歼10的推力矢量是作动环式,可以达到360度全方位机动,偏转角度也达到60度每秒,相当于苏35的四倍!

  歼10的推力矢量可以做到360度机动,世界一流

  歼10本身采用放宽静安定度布局和大面积三角翼,素来以轻捷著称,但由于鸭翼和主翼存在位置问题和早期发动机技术限制,所以大仰角飞行的潜力一直没被发掘。而矢量推力发动机的出现瞬间提高了歼10的机动性极限,同时歼10发动机的改进,使其抗喘振效能大大提高,避免了故障。

  说起近距离格斗战,就不能不说我国战斗机的新“佩剑”:霹雳10空空导弹。本次珠海航展,霹雳10E外贸型亮出了寒光。霹雳10是我国研发的第四代空空导弹,技术团队相继战胜了多元/红外成像探测及抗干扰、高速飞行器气动光学干扰、飞行器超大攻角飞行控制、高敏捷快速转弯稳定控制等世界级难题。现在,霹雳10的性能不在美国AIM9X之下,达到世界顶尖水平。

  霹雳-10E是霹雳10空空导弹外贸版

  霹雳10可谓专门针对四代机空战时代的空空导弹,它的发射离轴角高达180度,远超老式导弹的30度,可击落进入我机前半球任何方位的敌机,甚至发射后反向反击追尾敌机。不但如此,它的极限过载超过了60G,也就是说,一旦被锁定,敌机飞行员技术再高,敌机机动性再厉害,也插翅难逃。最厉害的是,它不但采取热成像红外探测方式,而且其凝视视红外焦平面阵列在处理速度上完胜扫描型的红外焦平面阵列成像,由此,雷达隐形绝招面对霹雳10将很可能无用武之地。

  未来战争中,如果两个具备研发四代机能力的国家交战,双方的电子战干扰能力必然空前强大,这种情况会让战场透析度骤降,机载雷达效率折扣甚至失灵,而远距和中距导弹导弹也会随之失效。另外,根据美军军演的结果,F22部队内对抗时,机载雷达和雷达导引头的空空导弹经常无法探测到目标。此时,空战距离的降低会导致近距离格斗战爆发。

  歼20飞行员的瞄准头盔

  此时,战斗机本身机动性将再度成为胜负关键,F22曾依靠超群的机动性,即使在面对“违规”模式机动的三代机对手,也轻松完胜。随着我国矢量技术的成熟,加上歼20即将换装推力猛增的国产发动机,就为我军带来第一张近战王牌;同时,近战性能强化的霹雳10在我国新型瞄准头盔控制下发射,这是第二张近战王牌。

  用成熟机型作为载体,实现新战机技术设备的验证,已成为各国空军多年的准则了。此次现身珠海的4架歼20中,已有一架换装了改进型的WS10发动机,可以预想,矢量技术和霹雳10空空导弹等杀器部署于歼10部队,不光是我国三代机部队的提升,也是为歼20做出的技术验证。不久的将来,矢量技术融入换发后携带霹雳10空空导弹的歼20,基本水到渠成,那时,歼20将全方面抗衡甚至超越F22。(作者署名:迷彩派)

  《出鞘》完整内容请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点击进入专题:
专题:第十二届中国航展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军事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sinamilnews)

新浪军事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