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中国8.6毫米步枪亮相珠海 5.8口径效能太差或被淘汰

中国8.6毫米步枪亮相珠海 5.8口径效能太差或被淘汰
2018年11月03日 10:06 新浪军事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即将亮相珠海航展的国产8.6毫米高精度狙击步枪

  根据兵器知识消息,中国相关单位将会在2018年珠海航展上公开国产8.6毫米高精度狙击步枪,这样意味着国产轻武器正在重返“中口径”。

  8.6毫米口径意味着该枪发射的是国外比较流行的。338马格南枪弹,这种枪弹是被认为是当今最为理想狙击步枪枪弹,作战能力明显超过现在流行的7.62毫米口径(。308),大有后来居上之势。

  据说美国狙击手利用TAC338创造了2100米狙击距离

  上世纪60年代之后,轻武器掀起了小口径热潮,当时普遍认为小口径将会淘汰中口径,不过很快大家就发现小口径武器远距离杀伤能力不足,在需要远程射击任务之中例如远程狙击、山地、沙漠等战场环境尤其严重,最终大家还是保留了7.62毫米口径用于狙击步枪、通用机枪,上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防护装备进步,即便7.62毫米口径子弹也难以在远距离上穿透高级别防护装备,这样就需要威力更大枪弹,经过试验和对比,8.6毫米马格南枪弹出现,这个口径可以提供最佳截面密度、弹道系数和枪口动能,在威力、精度等方面达到最佳平衡点,因此新世纪狙击步枪率先向8.6毫米口径过渡。

  英国狙击手将这个距离进一步提高到2700米!

  从海外资料来看,8.6毫米马格南枪弹威力远大于现有7.62毫米口径枪弹,终点动能比后者要高6倍,可以在1000米击穿5层军用防弹衣,能为狙击手提供1200米左右射击距离,这个指标完全可以压制现有7.62毫米口径狙击步枪、通用机枪,根据美英两国实战经验,8.6毫米马可南枪弹在射程超过2000米情况下,仍然还有较大杀伤能力,美国狙击手曾经透露利用马格南枪弹消灭过2100米处目标,而英国狙击手进一步将射击距离提高到2700米之远!,现在美英等许多国家已经研制和列装8.6毫米狙击步枪,例如美国TAC-338,英国AWM等等,8.6毫米通用机枪也在发展之中。

  8.6毫米枪弹明显大于7.62毫米枪弹

  国产狙击步枪曾经走过一度受到轻武器小口径化影响,发展了5.8毫米小口径狙击步枪,从现在来看,效果只能说差强人意,部队一直有“重返中口径”呼声,根据国内外实用经验,中国相关单位在新世纪研制了7.62毫米狙击步枪,考虑到国内7.62毫米枪弹已经陈旧,同时为了国外比赛弹药通用,国产7.62毫米狙击步枪选择的是北约标准7.62毫米子弹,而不是国产7.62毫米枪弹。意味着我军已经确定淘汰现有7.62毫米口径系列弹药,这样就为国产新一代轻武器选择8.6毫米口径创造了有利条件。

  我军此前以88狙击步枪为标准狙击步枪

  现在已经被7.62毫米狙击步枪替代

  为了提高射击精度和降低后座力,此次公开国产8.6毫米狙击步枪采用浮动枪管,这个设计主要考虑到8.6毫米枪弹威力巨大,但是后座力也不小,因此采用了浮动枪管降低后座力对于射手影响,同时也可以提高狙击步枪的射击精度,该枪采用5发直弹匣供弹,手动装弹,枪上装备有最新M-LOK接口,另外枪管上面也有常用的皮卡汀尼导轨,它并不直接与枪管接触,而且装在M-LOK上面,以保持枪管浮动,它也表明国产枪械也开始重视附件通用性。

  陆军的确需要一支新狙击枪与12.7毫米反器材枪配合

  目前国产88式狙击步枪正在逐渐退出狙击一线,有可能回到步兵班作为精确射手步枪使用,另外国产88式5.8毫米通用机枪已经停产,撤装应该不远,这样我军缺少中口径狙击步枪装备合成营狙击排、缺少中口径通用机枪装备步枪连(排),而国外还在大规模装备中口径狙击步枪和通用机枪,结果就是我军步兵分队面对对手可能在火力处于弱势,考虑到7.62毫米本身也是明日黄花,所以从8.6毫米口径着手不失为一个捷径,从这个角度来讲,陆军是否会列装8.6毫米狙击步枪令人关注。(作者署名:小飞猪观察)

  《出鞘》完整内容请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点击进入专题:
专题:第十二届中国航展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军事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sinamilnews)

新浪军事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