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中国89式重机枪为何弯道翻车:持续战力仅有四分钟

中国89式重机枪为何弯道翻车:持续战力仅有四分钟
2018年10月17日 10:52 新浪军事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89式机枪

  80年代,受国际上流行“中口径机枪消亡论”,以及对弯道超车式发展的非理性狂热;国内决定淘汰压制能力达到600-800米的7.62毫米通机,用5.8毫米通用机枪(88式机枪)和轻量化的12.7毫米机枪(89式机枪)实现火力衔接。

  二战后的高速小口径设计,直到现阶段对于常规的自动步枪、班用机枪、没有消声要求的手枪和冲锋枪、乃至于水下枪械都是合适的;但是绝对不适合于通用机枪、狙击步枪、专业消声枪械等武器类型。在盲目激进的投机心态驱使下,强行用小口径统一所有不同用途的武器来弯道超车,决策思路违背物理和数学规律,最后的结局必然是大面积翻车。

  88通机

  不仅是那些被错误小口径化的枪械要遭殃,连带着火力定位要与这些枪械完成射程衔接的高级别武器,同样也会被拉下马摔进泥塘——中国89式12.7毫米机枪就是极为典型的悲剧型号。强推5.8毫米通机,直接导致中国步兵整个中远程机枪火力体系陷入近乎全面崩塌的状态。

  一:远远超越工程技术极限的减重要求,使89式机枪精度和寿命完全崩溃

  美欧苏的原始设想,是用搭载12.7毫米的装甲车等机动平台,取代7.62机枪的步兵机枪组,因此没有对12.7毫米机枪提出过度的减重要求。但在80-90年代,中国陆军的机械化程度非常低,根本不可能有这个条件。

  67系列机枪

  为了衔接上5.8毫米机枪,不至于造成火力空白地带,新的12.7毫米机枪必须能人力背负,紧密跟随一线步兵运动。这限定了89式机枪的重量,必须与70-80年代中国军队大量装备的67系列7.62通用机枪处于同一级别——67式机枪设计水平极差,改进到67-1型时,三脚架状态(即重机枪状态)仍超过24公斤。

  和美苏的12.7毫米机枪相比,89式重机枪极其轻巧,枪身仅17.5公斤,三脚架状态下的全重仅有26.5公斤;只相当于美苏型号的枪身净重、甚至还不到。比如苏联在70年代初服役的NSV,枪身25公斤,全重41公斤;美军的M2HB机枪,基本设计年代较早,枪身重达38.1公斤,脚架重20公斤。

  苏制NSV机枪

  同时另一种说法、且有部分资料佐证的是,国内开发89式机枪的原因存在很大的鲁莽草率可笑的成分。在互联网时代以前,国内军工部门了解国外动态,主要依靠专门的机构编译国外的文献和新闻,编撰成相关情报杂志定期刊发——这种制度现在还多有保留。

  当年还是对内提供专业内容、尚未转型为大众科普的《轻兵器》杂志,在1986年第五期上,编译了英文杂志编译的东德杂志编译的苏联杂志上的NSV机枪的吹比资料,以《苏联新式重机枪提出的问题》为题刊发文章;给出的NSV机枪全重是25公斤。有关部门和单位相信苏联宣传,而缺乏对工程技术极限判断能力的结果,就是我们有了89式重机枪。。。。。

  美军XM806,全重28公斤,理论射速仅265发每分

  重量对枪械来说,既是负担和累赘,同时也是依靠自重吸收枪弹发射时的后坐冲击,用更厚实的结构部件为枪械提供强度和刚性(不易变形)的基础——而这又是枪械射击精度和寿命的关键条件。在同样的性能要求(精度、射程、射速、寿命等等)下,要实现更轻的重量;需要更好的设计水平、更好的材料性能、更好的工艺水平。

  在枪械设计制造水平远不及美苏的情况下,给出超越美苏水平几十年的重量指标——美军现在的最新试验型号都还是比89重机枪更重(28 vs 26.5)、射速低得多(265 vs 450~600)。这样的项目,可能成功吗?最后的结果就是无论精度还是寿命,89式机枪都一塌糊涂。

  89机枪射表

  精度换算公式

  计算散布圆直径

  D100(全散布的大圆直径)= R50(半数散布的小圆半径)x 2(转化为直径)x 2.5~3(大小圆的半/直径比例系数)

  二:89机枪400米弹着点散布直径达到5米33

  在公开出版的九五军队重点教材《轻武器射击教材》中,给出了89式机枪等国内各种主要枪械的射表。根据射表计算,89式机枪在发射威力较差的老式54式弹药(后被89式弹药淘汰)时,400米距离的弹着点散布圆直径达到2.88-3.47米。

  在发射改善弹头威力(重量、初速都更大)的89式弹药时,仅100米距离上散布圆直径就达到1.15-1.39米,400米散布圆急剧扩大到4.1-5.33米——这意味着,400米上,89机枪的弹着点散布面积达到22.3平米。这个精度差到让笔者在五年前把散布半径当成直径(2.6米)都还觉得太离谱,以至于忘了自己还得把数字乘个2。

  5.3米层高

  不知道5.3米什么概念?这个两层楼的loft,从地板到天花板就是5.3米

  国内原有的7.62毫米通机,在400米上的最大散布直径为1.73米。显而易见,89式机枪由于极为糟糕的射击精度,根本不可能有效的负担起400米以外的火力压制任务,根本无法完成替代7.62毫米通机的任务要求。上文贴出了《轻武器射击教材》中的原文公式,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计算一下。没有任何夸张的说,现在全球范围内服役的12.7毫米机枪,89式是精度最差的型号,没有之一。

  三:看似巧妙、实则死马当活马医的振动控制思路,拯救不了89式机枪的精度

  要理解89式机枪的设计困境与设计师的抉择,一定要时刻牢记一点:钢铁也是有弹性的,枪械并不是真正的刚性体。即使是架在那不动,枪管也处于由于重力而下垂的细微弹性变形中;而每一次开火射击,更是包括枪管在内的全枪所有部件,都在往复来回的弹性形变过程中不断的振动摆荡。

  慢镜头下的枪管弹性形变

  对于正常的主流枪械来说,200米内的精度、也是整体精度性能的基础,主要是枪弹在出膛瞬间,枪管的振动特性所决定的——这个振动既包括枪管自发形成的,也包括后方枪身传递而来的。当两发子弹出膛的时候,枪口在振动过程中一次朝左,一次朝右,那俩子弹能奔着一个地方去吗?

  因此要做好一把枪的精度,最基础的两点就是:第一控制住振动的复杂性和幅度,越简单越小越好。第二,尽可能保证振动的高度一致,只要各发子弹出膛时,枪管始终具备相同的运动趋势,它们最终也能朝一个地方飞过去。

  在89式机枪相关资料中披露的的一个关键思路就是,既然不能靠重量和刚度来强硬的阻止振动发生和扩散;那就通过不同部件之间的振动进行相互制衡——这个部件振动带着枪管往左偏,那个部件振动起来带着枪管往右偏,调整好振动的频率和振幅,让振动同步传递到枪管上相互抵消岂不美哉?最终的结果看精度就知道,并不太好。

  削锋填谷,以毒攻毒

  这种思路一点都不神秘,其实就是振动波的相消干涉,用波峰去填波谷;实际上在机械振动控制中应用的非常广泛,是弹性力学在工程应用中的重要分支。但是枪械设计中,极少有型号会把它提升到在全局中特别重要的地位,特别是不会作为核心措施。原因也很简单,枪械的振动受到的干扰因素太多、影响程度太大:比如射手胖瘦轻重不同、据枪习惯不同,那么吸收枪械冲击的最大阻尼特性就变了;三脚架铺设的地面软硬不同,整个三脚架的振动特性也会随着改变。

  而且从枪械和弹药的制造装配来说,国内的水平一直很糟糕——比如92手枪直到近两年的改型手枪上才克服了弹匣不能互换的毛病。在各个部件外形尺寸和热处理实际差异都很大的情况下,这些部件本身的振动特性必定和设计相差甚远,组合起来就更是花样百出。

  四:89机枪既没有精度,步兵携行下更没有火力持续性

  12.7x108毫米机枪依靠步兵携行,还有一个非常致命的问题,就是携弹量。这个口径的子弹重量已经非常大了,弹头就有47-60克重,弹壳就有65-67克,全弹重量动辄120-140克甚至更重——特别是后来的新弹药加大威力,全弹重量更大。

  这个盒子就得2.1公斤

  89式机枪的弹链盒容量为51发弹,包括17节可散弹链在内重量是2.1公斤;一盒弹药重量就超过9公斤,204发弹药要4个盒子,全重达到36-37公斤,已经比89机枪本身都重得多了。

  搞到最后,一挺89机枪要4个人才能伺候得动,一个专门背弹药,一个背枪身,一个背三脚架,一个背备用枪管——连续射击100发后需停火冷却或者更换枪管。这四个人至少有三个人要携带用于自卫的95式步枪以及对应的步枪弹药,还有各种乱七八糟的东西。

  这玩意10发就有1.2-1.4公斤重

  一个撑死了能带204发弹药的机枪组,即使是按60发每分钟的射速去打,连4分钟战斗都维持不了。再加上400米外散布直径高达5.33米的感人精度,89重机枪的步兵火力组,是能在400米外压制7.62毫米通机火力组,还是反过来被人家用更精确的持续火力压制,并不是难以判断的事情。

  结语:89式重机枪系统的悲剧,源于总体方向就是存在根本性错误的弯道,后期已不可能用具体设计去加以挽回;一切超车的努力,都注定要以翻车告终。(作者署名:候知健)

  《出鞘》完整内容请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中国机枪武器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军事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sinamilnews)

新浪军事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