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我军或放弃使用88式通用机枪 800米外目标都无法压制

我军或放弃使用88式通用机枪 800米外目标都无法压制
2018年10月16日 17:02 新浪军事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部队对88式5.8毫米通用机枪评价差强人意

  上世纪80年代中国确定轻武器小品径化之后,不但班组武器实现了小口径化,就是狙击枪、通用机枪也采用了小口径,不过从实用情况看来,后面两种枪可以说是差强人意,部队一直有“重返中口径”呼声,进入新世纪国产新一代狙击步枪重新采用了7.62毫米口径,因此通用机枪是否重返中口径就成为外界关注一个焦点。

  国产通用机枪小口径化实现上是受到当时“中口径消失论”影响,随着陆军机械化水平提高,外军普遍认为步兵支援火力可以由战车提供,随行武器以轻便的小口径武器为主,中口径通用机枪地位尴尬,M16设计师斯通纳来华访问交流的时候,就透露“美军可能会撤装M60,换装新一代轻量化大口径机枪”,部队通过实战也认为“12.7毫米高射机枪压制通用机枪可以说占据绝对优势”,另外考虑到未来作战对象已经实现机械化、摩托化,我军营以下反装甲能力薄弱,也倾向发展12.7毫米大口径机枪作为远距离支援火力,这样国产新一代机枪装备体系就采用了取两边、舍中间的方针,就是发展12.7毫米大口径机枪和5.8毫米小口径机枪,放弃7.62毫米口径。

  上世纪80年代大家曾经认为M60这样中口径通用机枪将会消失

  新世纪M60用的还是好好的

  还发展了M240通用机枪

  不过从后来发展来看,当时设想过于简单,加上国际环境变化,战场环境也随之改变,对于步兵武器要求也在变化,从外军实战经验来看,小口径机枪还不能替代7.62毫米通用机枪,尤其对付远距离、坚固防护目标,一般认为小口径机枪子弹终点能量大约只有7.62毫米机枪的50%,因此射程、穿透能力远低于后者,在现代战争之中城镇作战已经比较常见,许多情况下要压制砖墙这样掩蔽物后面的目标,这样小口径机枪就显得能力不足,山地作战之中双方交战距离较远,有时需要压制800米以上目标,小口径机枪压制这样目标也力不从心,另外一方面12.7毫米大口径机枪轻型化虽然得到较大发展,不过整体重量还是要高于通用机枪,并且机身重量可以降低,但是枪弹重量无法降低,1枚12.7毫米机枪枪弹重量120克左右,7.62毫米通用机枪枪弹只有20克,以1挺机枪配弹600发计算,前者重量达到72公斤,后者只有20公斤,也就是说7.62毫米机枪组可以2人编成,而12.7毫米机枪组光弹药可能就需要3人,因此12.7毫米大口径机枪难以做为班级支援武器使用。

  中国陆军采用12.7毫米机枪作为营连支援火力

  95班机作为直接支援火力

  有人曾经建议88通用机枪下放给步兵班

  因此我们现在看到发达国家实际上并没有淘汰中口径通用机枪,美国在M60通用机枪之后又列装了M240机枪,M249班用机枪也发展了7.62毫米放大型,尽管M240由连级掌握,不过在许多情况下会被下放给班作为直接支援火力使用,俄罗斯和英国也在或者计划用7.62毫米中口径机枪作为班级直接支援火力来使用,“中口径消失论”自己反而消失了。

  7.62毫米已经重返国产轻武器口径

  国产出口型7.62毫米通用机枪

  中国陆军现在机枪装备体系营连两级装备12.7毫米大口径机枪,步兵班级使用5.8毫米班用机枪,88式5.8毫米通用机枪可能已经被放弃,,这样班级火力在压制能力、射程等指标上面要低于外军7.62毫米通用机枪,此前曾经有人提出将88式5.8毫米通用机枪下放给步兵班作为直接支援火力,不过5.8毫米重弹压制、射程还是不能和7.62毫米机枪弹相比,这个建议似乎也没有得到采纳,12.7毫米大口径机枪下放班级又占据编制人员过多,因此是否需要研制新一代7.62毫米通用机枪就成为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作者署名:小飞猪观察)

  《出鞘》完整内容请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军事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sinamilnews)

新浪军事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