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美苏研核动力飞机能绕地球80圈 为何不约而同全放弃

美苏研核动力飞机能绕地球80圈 为何不约而同全放弃
2018年08月16日 16:28 新浪军事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冷战时期早期,美国和苏联不约而同的想搞一种核动力飞机。因为当时正在研制的核动力舰船和潜艇,都证明了原子能的巨大优越性。理论上,核动力飞机具有无限航程,例如苏联研制的图95核轰炸机就能在1.8万米高空绕地球飞行80圈,大约相当于航程320万公里,是常规型图95轰炸机最大航程的350倍。这样的性能,人类用内燃机一百年也无法做到。世界那么大,我想特么去哪儿,就去哪儿。爽死了!

  美苏的核动力飞机都是改装自大型战略轰炸机。1951年,美国核动力飞机的研制工作拉开帷幕。由通用电气公司负责机载核反应堆的开发工作,由康维尔公司和洛克希德公司合作开发载机,首飞计划定于1956年进行。康维尔公司计划改装两架基本型的B-36H轰炸机,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轰炸机。用改装的B—36H搭载核反应堆动力装置,改进后的飞机重新编号为X-6,第三架改装后的B-36H被赋予了NB-36H的型号,用作专门的飞行试验平台。

  美国海军则在1956年提出了一个核打击飞船的项目。为了与美国战略空军竞争,研制一种大型核动力水上轰炸机,力争能在战略导弹核潜艇投入使用之前,临时用于海上核反击。该机在P6M“海上霸王”大型水上飞机基础上研制,动力由一台核反应堆提供给两台大推力涡喷发动机,P6M的低空飞行性能异常优越,能以0.9马赫的高亚音速超低空飞行。

  P6M“核打击飞船”的机长40米,翼展31米,空重41吨,最大起飞重量80吨。而中国正在研制的AG-600蛟龙水上飞机的最大起飞重量是53.5吨。不过,这架核打击飞船的综合使用效率很令人怀疑,被美国海军视为昂贵和落伍的废物,随着北极星弹道导弹核潜艇的下水,该机最后只停留在图纸阶段。

  苏联也紧跟美国的步伐开始研制计划,不管怎样,美国有的,苏联也必须有。苏联部长会议于1955年8月12日下达第1561-868号决议,要求相关科研机构和航空企业投入核动力飞机的研制工作中。随即,代号图-119的计划被启动,也就是计划在图-95战略轰炸机上使用苏联自己的VVR-C核反应堆。

  图-119的原型机是一架改装的图-95LAL核轰炸机,一共试飞了34次,核反应堆开启了几次,核动力飞行的试验充分验证了核动力飞机的可行性,图-95LAL在理论上能够绕地球赤道飞行80圈不落地,只要飞行员还没死……

  经过一系列试验,苏联的图-119最终采用NK-14A型核动力涡桨发动机,于1965年实现首飞。随后这些项目没有再获得进展。美苏双方都经过了多年的研制和试验工作,也都获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此项目最终都纷纷下马。美国是在1957年,NB-36H被拆毁。

  在60年代,美国和苏联甚至还想研制核动力的巨型飞艇,这种疯狂的设计,只有在那个核弹至上的年代才能被军方提出来。但不论是核轰炸机,还是核动力水上飞机,还是核动力飞艇,所有这些实质研制和图纸设想的项目,最后都下马了。

  主要原因有三条。首先是核动力轰炸机能够在空中巡航几周甚至数月时间,当时的技术都无法解决机组人员的防辐射和机上生活问题。其次,美苏两国的远程弹道导弹到60年代获得了明显进步,各自装备了能打到地球另一面的洲际导弹。这时再使用核动力飞机长时间巡航来保持战略威慑,就显得很多余。最后,核动力飞机在空中飞行时,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它就像一颗会飞的脏弹,在空中飘荡,万一掉下来,后果不堪设想。。。。。。

  到了60年代中期,美国和苏联都认为图-95和B52远程轰炸机的航程已经足够,新型洲际弹道导弹也已经成熟,弹道导弹核潜艇的威慑力已经显现。这时已经没有必要再去研制核动力飞机。核动力飞机曾经在人类的历史上昙花一现,但是人类并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甚至是在民航领域。如果将来在相关技术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很可能会再次绽放光芒。(作者署名:科罗廖夫)

  《出鞘》完整内容请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军事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sinamilnews)

新浪军事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