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在近日报道辽宁号南下时,罕见允许记者进入甲板下的阻拦核心舱拍摄,首次向外界展示了国产阻拦装置的工作过程。中国面对外国的技术封锁,自行研发成功了这套系统,并且成功用于辽宁号。曝光的原因,估计是马伟明院士研制的国产电磁阻拦索已经成功,即将用于下一艘目标舰。
阻拦系统
想当初,美国绝对不卖给中国拦阻索,俄罗斯宁把航母免费送给印度,也绝不卖中国一条拦阻索!没想到中国电磁阻拦索都成功了,要知道美国最新福特号电磁阻拦索存在重大问题,一是寿命短只能使用一千余次,而且拦截成功率在55%左右,也就是说管飞不管回,飞行员上天了就得靠运气回收着舰了!这就是福特号一直延期下水的原因之一。
四条拦阻索
中国辽宁号装备了四条拦阻索,世界标准。
那么,是什么能让战机在如此短的距离停下来的呢?答案就是拦阻系统。
拦阻系统原理图
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复杂性、技术性及可靠性要求等。
航母上的拦阻系统主要有钢索、定滑轮、动滑轮组、缓冲气罐、压缩气缸、缓冲汽缸、空气压缩罐、控制阀、导轨、拦阻网等部件组成。
J15成功钩住第三条拦阻索
当战机的尾钩钩住拦阻索的时候,一般它会在70米左右的距离停下来。钢索是拦阻系统中更换最频繁的设备,它达到一定强度使用次数或时间就必须无条件的更换。
滑轮阻尼器的目的是缓冲飞机钩住拦阻索时的过载,及起到及时保护作用。滑轮阻尼器工作看上去象拔开密闭的活塞,由于飞机的尾钩在钩住拦阻索的一刹那,起拉断保护作用。
拦阻系统
说完了拉断保护,就得说一下缓冲保护,由于战机的速度非常高,而拉动钢丝绳会拉动汽缸压缩气体,直接拉动汽缸会产生相当大的过载,钢丝绳不能承受如此大的拉力,而且如此大的过载飞机和人员都无法承受,这时就必须要缓冲一下短时的过载,滑轮阻尼器最先动作,吸收最初的能量。
拦阻索断绳,滑轮阻尼器产生的反作用力会使断绳产生很强的反弹,打在人身上,可以把人打成两截,打在飞机上,飞机也差不多报废了,因此航母上的人员都必须经过相当严格的训练才行,方能避免一定的危险。
拦阻装置还有拉阻网,它是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用,一般是飞行员心理发生问题或者尾钩放不下来,或者说钢丝绳断绳且战机急需降落等情况。
航母甲板上有4道拦阻索串联的,拉到哪一道都一样,整个拦阻系统中,缓冲十分重要,也就是防止过载。
美国电磁拦阻系统
美国福特号上最新的电磁拦阻系统的拦阻网没有变,变化的是不再是压缩汽缸,而是钢丝绳卷筒,卷筒带到一个发电机,当转子通过不同的电流时,会灵活的产生不同的制动力。电磁阻拦的优点是占用空间更少,控制更灵活,可以弹射无人机等。电磁阻拦,只需按下按钮,一切有自动调节装置搞定。
美国新泽西州莱克赫斯特的海军航空兵工程站弹射试验场
中国的电磁阻拦技术怎样?看看马伟明院士是怎么说的。
马伟明说:我们用了美国人1/5的时间就把电磁阻拦做完了,有了电磁弹射的技术阻拦还难吗?弹射和阻拦是一个正一个反,解决了正,解决反不就容易了吗?
马伟明还说:电磁的作用非常大,无处不在。凡是载运方面,过去用化学能能做的,大部分用电磁能也能做。电磁弹射技术,将在10年内取代传统的化学能技术。
央视也同时展示了中国歼-15连续着舰回收震撼画面,一架架歼-15呼啸飞来,尾钩瞬间钩住第三道拦阻索,轻松停下来。看整个运作操作,很有大国范儿,这个作战水平已经达到美国航母的训练水平了!
J15钩住第三条拦阻索
在目前现役的航空母舰中,除法国海军的“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和印度航母为3道拦阻索的设计外,其余国家的航母均是4道拦阻索。以飞行员的视角为例,从舰艉到舰艏依次为第一道、第二道、第三道和第四道,在着舰时,飞行员通常都会以勾住第二三两道拦阻索为标准。
即将勾住第三道拦阻索着舰的美国海军F/A-18“大黄蜂”舰载机
而某位飞行员如果勾住第4道拦阻索,恐怕就要危险了。(作者署名:航空制造网)
《出鞘》完整内容请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sinamilnews)
推荐新闻
- 【 新闻 】 被中纪委网站“点名”后 日本人感动得...
- 【 军事 】 出鞘:如何看待新加坡防长谈要买歼20
- 【 财经 】 湖南省委某领导暗访长沙楼市后震惊
- 【 体育 】 俄罗斯世界杯32强最终23人名单汇总
- 【 娱乐 】 某“当红影星”父亲求助:女儿拒绝赡...
- 【 科技 】 英国收治首例网络游戏成瘾患者
- 【 教育 】 大学考试允许带小抄 学生:还不如闭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