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次实现火箭残骸伞降控制精准回收,这段珍贵画面发出后网友纷纷点赞。
为什么要回收火箭残骸?
回收技术到底有何难点?
今天为你解答!
3月9日,我国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54颗北斗导航卫星。在此次任务中,火箭助推器首次验证了基于降落伞的落区控制技术。
近日,科研人员披露了助推器在空中开伞和精准落地的珍贵画面。
给火箭助推器装降落伞 残骸落区范围大幅减小
当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北斗卫星送入太空后,包括助推器在内的火箭残骸就会坠落地面。
![](http://n.sinaimg.cn/mil/crawl/60/w550h310/20200407/0f9c-irtymmw8931032.jpg)
一般情况下,火箭残骸坠落是不受控的,会对落区周边居民的安全造成威胁,这也是火箭发射任务中的一个难题。
![](http://n.sinaimg.cn/mil/gif_image/625/w400h225/20200407/dddf-irtymmw8931115.gif)
![](http://n.sinaimg.cn/mil/crawl/59/w550h309/20200407/fb94-irtymmw8931332.jpg)
长三乙火箭残骸的落区范围达到了近3000平方公里。
每次发射前都要组织疏散当地群众,对地方经济和民生都造成了一定影响。
![](http://n.sinaimg.cn/mil/crawl/59/w550h309/20200407/967e-irtymmw8931407.jpg)
在此次任务中,科研人员给火箭的一个助推器安装了多个降落伞。
这些降落伞在坠落过程中先后展开,成功控制了助推器坠落时的姿态和方向,让坠落区的范围也大幅缩减。
![](http://n.sinaimg.cn/mil/crawl/59/w550h309/20200407/4b6c-irtymmw8931468.jpg)
历时10年实现突破 北斗助力25分钟找到残骸
从提出方案到这次成功实现试验验证,已经跨越了10多年时间。
![](http://n.sinaimg.cn/mil/crawl/59/w550h309/20200407/eb2d-irtymmw8931513.jpg)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伞控系统总体设计师张普卓介绍说,一个助推器重约4吨,分离时速度大概是2000多米/秒,姿态是不受控的。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开伞,如何在开伞之后保证伞不受破坏,都是难点所在。
![](http://n.sinaimg.cn/mil/crawl/59/w550h309/20200407/a5c2-irtymmw8931581.jpg)
为了找到准确的开伞时机,研制人员在助推器上安装了一套测量装置,能够实时监测助推器的位置和姿态。
![](http://n.sinaimg.cn/mil/crawl/59/w550h309/20200407/e298-irtymmw8931645.jpg)
这套装置还基于北斗系统,实现在复杂野外山林地区的精准定位跟踪,帮助研制人员在残骸坠落后迅速找到落点位置。
这也是我国首次在火箭发射任务中实现残骸信息的实时接收、处理和显示。
![](http://n.sinaimg.cn/mil/crawl/59/w550h309/20200407/3c77-irtymmw8931714.jpg)
根据定位到的落点位置,研制人员在25分钟之内就找到了火箭残骸,而此前完成这项工作短则需要几小时,长则需要数月。
据悉,今年还将有一到两次的搭载试验,还将使用更大面积的翼伞,来进一步加强对落点的精度控制。
![](http://n.sinaimg.cn/mil/crawl/59/w550h309/20200407/cbbf-irtymmw8931767.jpg)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http://simg.sinajs.cn/products/news/items/2017/pc_news_article/img/mil-code-7ec9a2.jpg)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sinamilnews)
推荐新闻
- 【 新闻 】 张文宏:这两个地方出现新冠疫情流行将...
- 【 军事 】 出鞘:摇摆炮塔在今天是否还有应用价...
- 【 财经 】 男士保卫发际线 三分之一90后头发稀疏
- 【 体育 】 瓜迪奥拉母亲因感染新冠肺炎去世
- 【 娱乐 】 英女王已得知首相转入ICU 前一天曾发...
- 【 科技 】 民宿平台自救:Airbnb IPO推迟 途家断...
- 【 教育 】 熊孩子凌晨离家出走被妹妹暴击:哥快...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