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中国直升机产业或重蹈遍地外国品牌的汽车产业覆辙

中国直升机产业或重蹈遍地外国品牌的汽车产业覆辙
2019年04月25日 22:35 环球时报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空客H215型9吨级中型直升机

  空客直升机在欧洲以外设立了第一条H135直升机总装线

  近期,两则直升机相关新闻颇为让人忧虑。一则据4月17日的青岛日报,欧洲空中客车(通常简称“空客”)H135直升机青岛总装线正式投产,这是是空客直升机在欧洲以外设立的第一条H135直升机总装线,号称是“填补了国内3吨级民用直升机制造的空白”。另一则据民航资源网4月23日消息,国家电网全资子公司“国网通航”接收了一架空客“超级美洲豹”家族成员的H215直升机(9吨级),成为该型机在中国的启动用户,报道提及国网通航目前运营着15架空客直升机(H120、H125、H225)。

  直升机堪称军民通用的典型产品,在一些特殊环境下应用直升机的效率很高,一些特殊任务甚至只能使用直升机,比如深入交通不发达地区运输,高效完成抢险救灾、森林防火、应急救援、公安执法、反恐维稳、人员交通、货物运输和大型装置吊装等工作。

  目前国际市场主要直升机公司有:欧洲空客直升机、莱昂纳多(原称意大利芬梅卡尼卡)、波音直升机、贝尔直升机德事隆、西科斯基和俄罗斯直升机等,这六家通过多年并购重组、发展军民通用直升机等方式,已经垄断全球80%的市场。尤其是空客直升机,其产品早已全谱系发展,产品结构最为全面,是目前全球直升机生产商中交付量最大的公司,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中国民用直升机市场,已经被空客直升机这一家占据了近40%的份额。

  现代直升机融合了各种先进技术,研发一款成熟的直升机绝非易事,是对一个国家高端科研实力的极大考验。即使是十分强调自主国产的军用领域,除了早先的那批美制“黑鹰”之外,俄罗斯“米”系列(米-8/17/171)占据了相当份额,在国产武直-10(6吨级)问世之前,陆航长期只能依靠授权生产或国产化的2吨级直-11(源自欧洲“小松鼠”系列)和4吨级直-9(源自欧洲“海豚”系列)以及直接采购的俄制米-17(11-13吨级)勉强撑着场面,还有13吨级的直-8(源自欧洲“超黄蜂”系列)长期担负我国大型直升机的角色,后来的AC313其实就是直-8F的大幅升级版,再后来的直-18运输型、直-18预警型、直-18反潜型等等,用军迷的话说,实际上是直-8的“魔改版”。而被军迷热切地称为“中国版黑鹰”的10吨级直-20通用直升机,虽在网络上不时出现她的身影,但还是“爽约”去年的2018珠海航展,不知今年的天津直升机博览会上有无她的后续消息,航空迷还得继续期待。

  世界最大的米-26给国人印象至深

  值得一提的是,在唐家山堰塞湖彪悍救灾而一举成名国人尽知的俄制米-26重型直升机,绝对是激发国人下决心研制自己的重型直升机的一大因素,2015年的天津直博会上,最大起飞重量38.2吨的中国重型直升机模型现身,此后关于中俄联合研制的消息不断,但到了2018年的珠海航展展台,重型直升机的最大起飞重量变成了42吨,其他性能数据也有更新,这凸显了中国在未来重型直升机具体需求方面的摸索、探讨甚至争论。后续中俄合作下的国产重型直升机进展,我们保持谨慎乐观,但不知2019年直博会上她的最大起飞重量数据会否再次“跳票”。

  而近年来一度频繁在媒体现身的7吨级直-15(中国AC352或欧洲H175),号称是50:50的中欧对等合作研发,但欧洲那边2009年底就实现了首飞,中国这边直到7年后的2016年才在哈尔滨实现首飞,主因还是发动机问题。另外,早在2013天津直博会首度发布、在2014珠海航展上正式揭幕的3吨级AC3X2(AC322),号称是“基于60年产业积累、厚积薄发的成果”,如今5年过去了,那个“珠海航展最美的中国直升机”依然还是一个据称是外国人打磨的精美的1:1的超级高端模型,可以查到的最新说法是“相关工作正加快推进”。

  那个“珠海航展最美的中国直升机”依然还是一个据称是外国人打磨的精美的1:1的超级高端模型。

  总之,当前的形势十分严峻,国内民用直升机市场几乎被国外垄断,民族直升机产业已经到了“背水一战”的局面,而且随着多年来开放低空空域的呼声趋强,中国直升机的巨大市场需求正在显现,国外顶级直升机公司不仅虎视眈眈还张开如盘大口加快布局,国内市场已呈国际化竞争态势,相比对手,中国产品在可靠性、经济性、用户体验等方面尚存有较大差距,甚至不客气的说,品类齐全性都没有到位,一些机型还没有解决有无的问题,更何谈登台竞争!

  如果从全球数量的对比来看,我国民用直升机人均数量很低,2017年底中美民用直升机保有量是13982架:999架,只是零头,百万人均保有量是0.71架:43.42架,与全球平均水平4.52架也存在巨大差距。从军用直升机数量来看,我国与美军有总量7倍、人均10倍的差距。中国每万名军人拥有直升机的数量如果达到东亚与南亚的平均水平,那么我国直升机总数量或扩大到现有数量的2-3倍,才能满足我国军用直升机的需求。

  怎么办?

  有业内人士指出,直升机产业较为特殊,它有市场的饱和量和产业发展规律,以及产业发展的窗口期,不能完全按照市场经济任其自由发展,否则不待这个产业成熟就已经被瓦解了,形不成自己独立的产业体系,这方面我国已有了前车之鉴,汽车产业就是活生生的例证。

  该业内人士还认为,需要国家将民用直升机产业发展提升到更高的经济战略高度,像高铁那样来扶植和培育,加大投入力度,树立自主品牌,抢占国内市场,在国家支持下进军全球市场,最终达到与世界直升机巨头同台竞技的目标。

  然而,目前的态势来看,要不重蹈汽车产业的覆辙,很难,除非各方拿出根本性的实质性对策。

  无论如何,民族直升机产业依然让我们期待。(文/综合 子非鱼)

  2015直博会上的重直数据

  2018珠海航展上的重直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军事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sinamilnews)

新浪军事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