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中国海军拦截美舰画面:不改变航向后果自负(图)

中国海军拦截美舰画面:不改变航向后果自负(图)
2018年11月05日 16:52 观察者网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编译/观察者网 童黎]

  “如不改变航向,后果自负。”1个月后,港媒披露了当时中国海军是如何向美舰发出警告的。

  昨天(4日),香港《南华早报》首次公开了9月底中美军舰在南海发生“零距离”冲突时的现场视频。报道援引专家说法,中方在现场所使用的措辞也与此前大不相同。

  到底有多近?

  9月30日,中国海军驱逐舰逼至离美国海军驱逐舰仅“45码”(约41米)处之前,曾向后者发出严厉口头警告。

  《南华早报》自英国国防部处获得的文件表明,中国海军这样警告道:“你正处于一条危险航线。如不改变航向,后果自负。”(港媒所录原文如此:You are on dangerous course。 If you don’t change course your will suffer consequences。)

  同时公开的还有一段由美方拍摄的现场视频。从这段此前未公开的紧张对峙画面中,可以看到中美两舰当时离得有多近。

  视频截图

  这段视频记录了美舰被逼停转弯的瞬间,一名没进入画面的美国海军士兵称:“本舰位置北纬10073,东经11407。本舰与一艘‘旅洋II’级(北约代号)导弹驱逐舰遭遇,最近距离45码。他们正逼近本舰左舷,想把我们挤出去。”

  港媒视频截图

  据观察者网此前报道,10月2日,海事新闻网站gCaptain发表了多张照片,据称这是美国海军提供给该网站的,中国海军“兰州”号导弹驱逐舰与美国海军“迪凯特”号导弹驱逐舰“危险接近”的照片。据报道,当时两舰的最近距离达到“45码”,“兰州”舰高速切入进入我国领海的美舰航线,逼迫其转弯。

  “兰州”舰(右)从美舰(左)侧面高速切入其前方

  美国海军称当时两舰最近距离仅为40多米

  《南华早报》报道称,美国太平洋舰队官员事后还试图给中方采取的行动贴上“不安全且不专业”的标签,称美舰在南沙群岛附近执行“自由航行”巡逻时,被迫改变航向,避免碰撞。

  另有文字记录显示,美舰辩称,“我们是在进行无害通过。”但中方随后强调,美舰已经进入中国海域,其行为具有挑衅性。

  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此前已就这次美舰擅自进入中国南海岛礁邻近海域发表谈话,9月30日,美国海军“迪凯特”号导弹驱逐舰擅自进入中国南海有关岛礁邻近海域。中国海军170舰迅即行动,依法依规对美舰进行识别查证,并予以警告驱离。

  “第一次听到这样的字眼”

  事件发生一个多月后,港媒在披露最新细节时援引伦敦查塔姆研究所(Chatham House)亚太事务专家海顿(Bill Hayton)分析称,中方可能是在深思熟虑并决定“提高对抗等级(raise the level of antagonism)”后,才采取了这样的行动。

  他表示,“据我所知,这是美舰首次收到(中方)采用这种措辞的直接威胁”,中国的回应也向英国、澳大利亚等徘徊在该海域的美国盟友传递了一个信息。

  海顿认为,英国作为美国盟友,同样会在南海执行巡逻任务,不太可能在未得到华盛顿批准的情况下披露这些此前未公开的资料。

  这名亚太事务专家解读称,此举或旨在“展示中国在南海的‘不当行为’。”

  无论华盛顿是怎么打算的,港媒进一步援引上海政法学院教授倪乐雄指出,中国的行动表明,一旦中美冲突升级,中国已经做好了准备。

  港媒视频截图

  倪乐雄同时补充道,两国海军很可能只是“表明姿态”,不太可能发动攻击。

  更直接的对抗

  被迫改变航向后,美国海军作战部长约翰·理查森(John Richardson)近日还叫嚣道,将继续执行“自由航行”巡逻,以突显其反对“不合理海事请求”的立场,未来还将继续与解放军就“海上计划外遭遇准则(CUES)”进行沟通。

  中国国防部则强调,尊重航行自由,但“坚决反对”其他国家挑战中国主权和安全的举动。

  除了“表明立场”外,《南华早报》还援引北京海军专家分析认为,该事件还表明,随着中国与菲律宾等国关系的改善,中美在南海事务上的对抗正变得越来越直接,“目前没有哪个(涉及南海问题的)国家愿意站在第一线,美国必须(与中国)直接接触。”

  专家还称,未来美军在12海里范围内航行的频率可能会增加,中国需要通过警告美舰来重申其领土主权。

  中国海军追踪美舰 图自英国防部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军事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sinamilnews)

新浪军事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