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阿里巴巴这份报告:为何始终强调“中国内涵”?
昨天(8月29日),阿里巴巴发布了其2022 ESG报告,强调“创造商业之上的价值”,报告同时认为,ESG的有效运转,既需要对接国际标准,更需要符合中国实际。
ESG是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治理(Governance)的统称。近年来,越来越成为各大公司完善治理的一个切入点。
初看起来,ESG这三个字母不容易理解。确实,这个概念源于海外投资市场。但稍微抵近看就不难理解:ESG,就是要在财务报表之外,为投资者提供更多非财务信息,展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动态及风险点。简言之,用ESG既做投资层面的风险排雷,也来审视一家公司是否真正嵌入到了社会,与社会共同成长变化。这些要素、指标,在财报里看不到,但对企业基业长青十分重要,对于社会挖掘留下真正的好企业很重要。
国内政策层面其实也十分关注ESG的中国内涵与标准。日前,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在第二届ESG全球领导者峰会上表示,“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部将大力营造有利于ESG发展的政策环境。其中第一点,就是探索构建与国际标准相衔接、且具有中国特色的ESG政策标准体系,积极培育ESG评级机构,规范和提升ESG评价标准与质量。
也因此,阿里巴巴在这份报告中强调:希望以后,公众用两份报告就可以认识阿里巴巴:一份是财报,一份是ESG报告。阿里巴巴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勇在报告序言中进一步强调:“ESG应该是一把围绕价值、责任和风险的标尺,驱动我们采取切实、明确、有耐心的行动策略,搭建高度透明化和严谨的指标体系,时刻自我审视、自我提升。”
企业要盈利,但企业的使命不能止于盈利。ESG行动,诠释的正是后半句话。
与此同时,阿里巴巴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勇认为:“ESG必然会在中国企业的广泛实践中,形成中国标准和中国内涵”。什么是ESG行动的中国内涵?重要的是以下几点:
首先,是要实现ESG国际话语与中国话语的衔接。其实,如果仔细分析一下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行动以及国际上ESG评级标准,许多都与中国实践一脉相承。无论是环境保护、节约资源还是扶危济困。阿里巴巴在报告中,也强调助力建设绿水青山、助力中小微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等,更好的话语转译,有利于ESG行动的本土化普及。
其次,反过来,要用ESG的中国行动去拓展ESG的内涵。ESG不是死的标准,是活的行动方案,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价值容器。正如阿里此份报告体现的,要在联合国国际标准以外,将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教育公平等一系列行动融入到ESG中。我们在阿里巴巴的ESG报告中看到,2022财年,阿里巴巴减碳619944吨,使用淘宝视障版的用户达到30.5万。到2021年底,淘宝村增加到了7023个,832个脱贫县在阿里平台销售额达1281亿元。
再次,要将ESG真正融入今天中国企业的实践,而非停留在A4纸面。在我们看来,阿里巴巴的ESG行动最重要的一点,是将可持续发展融入到商业设计。比如“公益宝贝”项目整整运行了15年,可谓真正践行了长期主义,累计有超过800万商家参与“公益宝贝”项目,产生了473亿笔爱心订单,所汇集的筹款使得4300万人受益。换句话说,真正的ESG行动不是今天才开始的,是一连串的企业善意行动的总和。
不夸张地说,ESG概念不发源于国内,但中国已经成为该领域的行动派。在环境领域,双碳目标已经明确提出并坚定推行,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已经获得实效,风光大基地一二期建设有序开展,去年全国碳市场开市第一年,就已经覆盖约4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越欧盟成为全世界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这里面,一个重要的背景是:无论是绿色发展、乡村振兴、共同富裕,ESG所涉议题在中国的推进,有很强的顶层设计与主心骨,政府、企业、个人在观念在大方向上是高度一致的。因此,当ESG行动在国内有宽敞、舒适的政策背景,也对中国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如何加速将ESG行动与中国实践、社会需求结合起来。
中国企业需要抓住这个机遇。比如低碳发展是环境行动最重要的内涵,而实践中,数字化与低碳化就是孪生发展。怎么理解?各行各业的数字化是推动低碳发展的一个关键变量。而中国有全世界最好的数字经济发展土壤,数字经济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平台经济推动的“参与者经济”,让ESG在中国,能比在其他地方更快更好落地生根。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sinamilnews)
热门推荐
推荐新闻
- 【 新闻 】 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为何出现回调?
- 【 军事 】 【独家】东升西降:西方孤立了俄罗斯...
- 【 财经 】 雀巢奶粉短斤少量?
- 【 体育 】 莱万当选世界足球先生
- 【 娱乐 】 刘宇删除蒙面舞王兰陵王舞台微博 涉嫌...
- 【 科技 】 年薪涨2个月,互联网人:@老板,懂?
- 【 教育 】 做作业拖拉?有一种“学习困难”是家...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