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从朝鲜战场带回来的“金达莱”,在这里默默盛开

从朝鲜战场带回来的“金达莱”,在这里默默盛开
2020年10月24日 09:41 军报记者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这是一场毋庸置疑的胜利

  经过两年零九个月的浴血奋战

  美帝侵略者不得不退回那条决不容跨越的纬线

  这是一场辉煌伟大的胜利

  197653名志愿军将士英勇捐躯

  换来了中华大地数十年繁荣安定的和平环境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是正义的胜利、和平的胜利、人民的胜利

  

  

  金达莱

  是一种粉红色的山花

  在朝鲜族心目中

  它象征着坚贞顽强和奋力抗争

  在许多抗美援朝老兵的记忆中

  当年战地上的金达莱不畏严寒、迎春绽放

  就像那支雄赳赳气昂昂的百万雄师

  就像那些十六七岁的志愿军战士

  他们用青春和热血书写历史

  在战地上默默盛开

  今天

  我们缅怀那段写就血泪的峥嵘岁月

  发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

  传承北海将士一脉相承的红色基因

  探寻在座座营盘灿烂盛放的“金达莱”

  第一代海军雷达兵

  建起一座志愿军雷达站

  身弥岛,朝鲜最大岛屿,位西朝鲜湾内,朝鲜平安北道宣川西南,面积53.1平方千米,上有城市云从里。

  朝鲜战争期间,就是在这个看似远离朝鲜本土陆上作战的小岛上,北部战区海军某雷达旅前身——我国第一座海军雷达站的第一代海军雷达兵们建起了一座志愿军雷达站。

  

  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志愿军历经五次战役,把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赶回“三八线”附近。这时,美国政府妄图实施“第二次仁川登陆”。

  1952年12月,党中央、毛主席作出关于各兵种参加朝鲜反登陆作战的指示,海军首长表示力求尽快参战。于是,青岛海军雷达站一分为二。9名雷达员及2名油机发电员,赶赴北京领受任务,入朝作战。

  

  志愿军雷达兵

  1952年底,他们突破重重封锁,到达朝鲜西海最前沿的小孤岛身弥岛,建起志愿军雷达站。

  几天后,敌机便轮番飞临身弥岛上空侦察、轰炸。雷达站的人员、机器都在地下坑道,非常安全。但敌人不死心,时不时超低空飞行侦察。在坑道口隐蔽处,雷达兵们可以清楚看到美国飞行员的嘴脸,他们本可以用机枪、步枪向飞机射击,但谁也不会动手,因为打下一架敌机是小事,暴露目标是大事,西朝鲜湾内只有这么一个雷达站!

  

  海军第一代雷达兵

  白天敌机逞凶,晚上特务捣乱,照明弹、信号弹此起彼伏。远近大海上的一切风吹草动,都没能逃过雷达兵们高度警惕的眼睛。正是有了他们时刻观察敌军飞机、军舰等活动情况,加之各兵种层层布防,美军搞第二次仁川登陆的诡计始终无法得逞。加之“三八线”附近又连遭惨败,美军不得不于1953年7月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朝鲜战争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海军第一代雷达兵吴先声

  而今,当年入朝作战的新中国第一代海军雷达兵仅有一位健在,他就是88岁高龄的吴先声老人。每逢部队成立周年纪念日,吴老便会回青岛看看。站在我国第一座海军雷达站隔海望去,身弥岛上那些伴随着硝烟的电波岁月,彰显的正是志愿军雷达兵们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空中铁拳出击

  首次打破敌军“圆圈阵”

  为夺取朝鲜战场制空权,支援地面部队作战,1952年3月,北航某旅前身——空十七师五十一团奉命参加抗美援朝作战。

  

  面对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飞行数百甚至上千小时的美国飞行员,该团飞行时间仅有几十个小时的飞行员们,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大无畏精神,不怕牺牲,敢打敢拼,机动灵活,屡建奇功,取得了击落击伤敌机11架的光辉战绩。

  1952年9月17日和12月17日,领航主任杨汉黄分别在辽宁省宽甸县和朝鲜大同江上空,击落美军F-86、F-4U战斗机各一架,不可一世的美军飞行员第一次受到了我空中铁拳的沉重打击。

  英雄飞行员杨汉黄

  为摆脱被动挨打的局面,美军耍出了“二战”中被称为“攻不破的空中堡垒”的“圆圈阵”战术。这种圆圈战术,是德国一名飞行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创造的。它的方法是将空中机群组成一个圆圈,呈飞碟状向前飞行,互相掩护,能攻善守。为了打破“圆圈阵”,全团上下群策群力,反复研究破敌方法。

  1953年2月17日,该团飞行员余开良、耿东清、李春孟、陈泰渠驾机空战,当敌5架F-4U被我机咬住,再次使出屡试不爽的“圆圈阵”战术时,我方立即缩小队形,以中速小角度进入,一举击落敌机3架,首创志愿军大破“圆圈阵”纪录。

  米格-15咬住美敌机不放

  在朝鲜战场上,第一代飞行员把我军敢于刺刀见红的传统带到了天上,击破了美帝国主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惯用的“圆圈战术”,打破了美国空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在世界空战史上留下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一页。

  

  空地勤交接

  从朝鲜到崂顶

  永远怒放的金达莱

  在被称为海上第一名山的崂山山顶上,一簇簇象征着志愿军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金达莱,正迎风冒寒、竞相怒放。

  坚守在这座高山的北部战区海军某部官兵,忘不了1957年济南军区199师、200师数千名官兵开山劈岭修建的盘山公路,也忘不了前辈们在朝鲜战场冲锋陷阵、舍生忘死的伟大功绩。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199师作为阅兵仪式步兵方队代表接受了毛主席的检阅,被称为“开国阅兵第一师”。

  

  在朝鲜战场上,199师官兵秉承“第一师”的称号,其所在的67军,作为第三批入朝作战的部队,凭借着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作风,不但创下了一次歼灭敌人一个团的战例,更是以歼敌87847人的战绩,成为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各军中歼敌最多的部队。

  从朝鲜战场凯旋后,他们征衣未解,随着党中央、中央军委的一声令下,一头扎进大山,甘做国防建设的“开山工”、“铺路石”。

  

  筑城老兵在崂顶建成后留下了“昔日朝鲜杀敌立功,今朝崂山艰苦筑城”的石刻,并将从朝鲜带回来的金达莱花种植在了为之奋斗过的崂顶上。

  先辈们不仅留下了石刻和金达莱,还将他们不怕牺牲、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植在高山之上,激励着一代代官兵扎根高山、踞高争先、建功立业。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回首那场战争

  英雄儿女在开满金达莱的土地上

  不惜流血牺牲、无畏向死而生

  如今,他们的呼唤与寄望

  穿过战火硝烟

  被一代代中国军人

  视为使命、热血践行

  

  抗美援朝精神

  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始终发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锻造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阔步在新时代的征程上

  人民军队“钢多气盈骨更硬”

  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

  我们更要守住“上甘岭”、闯过“清川江”

  任何遏制中国发展、

  破坏人类和平发展事业的荒谬言行

  都绝不可能实现

  

  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

  就不可能有强大的祖国

  北海将士们

  时刻绷紧练兵备战之弦

  练好胜战本领,随时准备战斗

  敢于战胜一切困难,敢于压倒一切敌人

  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坚决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

  这是对英烈最好的告慰

  也是对胜利最好的纪念

  

  审核:赵  阳

飞行员朝鲜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军事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sinamilnews)

新浪军事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