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自民党将于14日举行总裁选举,选出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继任人。
日本自民党将于14日举行总裁选举,选出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继任人。据日本共同社13日报道,3位参选者——安倍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自民党政调会长岸田文雄以及自民党前干事长石破茂12日出席由日本记者俱乐部举办的公开辩论会,分别就内政外交政策表明立场,其中在中美博弈加剧的背景下,日本应该如何处理与中国的关系受到舆论广泛关注。
作为日本下届首相的有力候选人,菅义伟在辩论会上表示,日本外交的基础是日美同盟。以此为基础,与亚洲各国进行紧密交往尤为重要。他认为,虽然日本当前与中韩等国存在一些棘手的难题,但他不会在二者中做选择,而是希望推进能在战略上与这些国家进行随时沟通的外交政策。菅义伟还强调,“日中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难题,但重要的是继续灵活运用高层对话的机会,来逐一解决这些难题。”
曾任安倍内阁外务大臣、在外交方面颇具经验的岸田文雄则称,美中当前在军事和经济方面都存在激烈的竞争,“虽然日本外交以日美同盟为基础,但日中是邻国,在经济方面存在紧密关系”,(日本外交)必须考虑当前的世界局势。岸田还强调,“在东海、南海如果有片面改变现状的情况,包括香港的动向等,我们必须提出主张,但绝不能中断与中国对话的窗口,日本必须要充分掌控情况。”
与上述二人相比,曾担任防卫大臣的石破茂谈及对华政策时的语气较为强硬。有台湾媒体称,石破茂宣称,尖阁诸岛(我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日本固有领土。“中国否定香港的‘一国两制’,这是很严重的事,此事势必波及台湾,绝不能眼看这种事发生。日本该主张的一定要主张。”不过日媒对此鲜有提及,仅报道说,石破茂认为,“创造美中携手合作的世界是日本的责任”,强调建立平等日美关系的重要性,表示今后将致力于让更多的亚洲国家理解日本。
据日本《产经新闻》报道,由于石破茂曾提出构建“亚洲版北约”,所以在公开辩论会的自由提问环节中,菅义伟要求他说明意图。石破表示,构建“亚洲版北约”并不是要排除中国和俄罗斯,而是让拥有共同自由、法治等价值观的国家进行网络合作。不过,菅义伟质疑,此举“可能在亚洲制造敌人,变成反华包围网。从有助于日本外交的战略及国家利益的角度来看,这是不正确的。”
对于3人的对华政策,日本《产经新闻》13日发表社论称,“他们确实将中国在南海、尖阁诸岛以及香港等方面的举措视为问题,但提出的对策并不充分。”日本《每日新闻》认为,对日本来说,美国是唯一的盟国。但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对象国。对日本来说,美中毫无疑问是不可缺少的存在。“如果不听取国民的声音,只看美国的脸色行事,不利于日本的国家利益,也会导致与中国的合作空间变小。”《读卖新闻》强调,16日新政府(当天选举日本首相)诞生后,必须探索避免美中冲突的方法。
结合目前日本政局的形势,日本媒体普遍预测菅义伟将赢得自民党总裁选举,并顺利成为新一任日本首相。共同社10日发布的民调显示:50.2%的受访者认为菅义伟“适合担任下届首相”,而石破茂、岸田文雄的支持率分别为30.9%和8.0%。
一位熟悉日本政治的学者13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菅义伟此前曾明确表示将延续安倍政权的外交政策,结合他12日的表态,若成功当选,菅义伟有可能在深化日美同盟的基础上,继续推进中日关系的改善发展,预计日本将强化“后疫情时代”与中国在经贸、医疗等方面的合作。同时,两国也会存在一定的竞争。此外,在东海、南海以及钓鱼岛等问题上,从菅义伟以往发表的一些言论来看,他很有可能在这些问题上采取强硬的对华政策,在配合美国战略部署的同时,夯实自身的执政根基。
共同社13日称,日本财务大臣麻生太郎当天就自民党总裁选举一事表示,下任首相可能很快就会解散国会众议院。他同时表示:“在这种非常时期,我认为还是菅义伟更为优秀。”
此外,菅义伟13日在参加日本富士电视台一档节目时表示,他当选首相后,不会对内阁人事局(2014年内阁官房的新设部门,掌握干部人事任免大权)进行调整,并强调那些反对政府政策方向的官员将被“调走”。
来源:环球时报-环球网/程凯 陈洋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sinamilnews)
推荐新闻
- 【 新闻 】 美宣布对这家中企"不发布禁令" 它靠什么赢
- 【 军事 】 舰载预警机是怎么发展成今天这副模样...
- 【 财经 】 纽约年轻CEO被分尸 现场还有插电的电...
- 【 体育 】 中超-暴力鸟爆射恒大2-1鲁能 苏宁3-3...
- 【 娱乐 】 热巴为杨幂庆生 用蔡徐坤表情包后道歉
- 【 科技 】 鸿蒙手机终于要来了 华为能否绝地求生...
- 【 教育 】 民办重点高中违规开办复读班近十年 教...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