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印象·长征】神兵天降腊子口

【印象·长征】神兵天降腊子口
2019年09月09日 15:27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还原的国民党军碉堡 

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东北方向的腊子口,在藏语中的意思是“险绝的山道峡口”,这里地势险峻、易守难攻,是红军长征途中的最后一道天险。

1935年9月,为攻克腊子口,红军将士们攀悬崖、爬绝壁,冲破敌人封锁线,打开了通往陕甘革命根据地的道路,实现了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腊子口战役纪念馆里的油画《激战腊子口》

初秋的腊子口,流水潺潺,树木青葱,百米高的峭壁林立在两旁,直插蓝天。当地人说“要过腊子口,如过老虎口”,站在腊子口,记者脚下的路只有七八米宽,抬头只能望见一线天。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二级巡视员孙瑛告诉记者,1935年9月,就是这道天险横亘在了红军面前,挡住了他们北上的唯一通路。

孙瑛:

此时的红军后面有国民党正规兵的追击,前面有甘肃地方军阀鲁大昌部队的堵截,侧面有当时的藏族土司地方部队的威胁,如果不快速地通过腊子口,就有可能陷入三面合围的境地。

腊子口几乎垂直的崖壁

现在的腊子河水流和缓,河上筑起的一座石桥和周围的景色相映成趣。而在84年前,水流湍急的腊子河上只有一座一米多宽的小木桥。

腊子口战役纪念馆讲解员王晶说,当年那座小木桥是红军过腊子口的唯一通道,盘踞在腊子口的国民党军为了阻止红军北上,早在桥头筑好了碉堡和防御工事,战斗打响后,红军将士们勇敢地迎着敌人的炮火发起了一次次猛烈进攻,可是,每一次进攻都被敌人密集的火力网拦了下来。

腊子口战役纪念馆里的当时战斗的画作还原

讲解员王晶:

团长黄开湘和政委杨成武趴在前沿对腊子口的地形反复观察,终于发现了敌人防守的两个弱点,一是敌人的碉堡没有顶盖,二是敌人所有的火力全部集中在正面。两人同时意识到如果能从绝壁上攀上去,就可以直接往碉堡中扔手榴弹。

直插云天的悬崖绝壁,怎么能爬得上去呢?后来在士兵大会上,一个苗族小战士站了出来。

还原的国民党军碉堡 ,没有顶盖

讲解员王晶:

小战士说到,我是贵州人,我家乡的山也很高也很陡,参军之前我是和爷爷上山采药的。如果我攀爬上去了,就可以放下绳子,别说一个连,一个营都不是问题。

这个苗族小战士赤着脚,把战士们的绑腿布接成长绳,缠在腰上,用一根带铁钩的长竿,勾住悬崖上的树根、崖缝,在几乎垂直的崖壁上,一点一点地向上爬。

腊子口战役旧址

在战友们的屏息凝视下,小战士的身影逐渐消失在暗夜里,一条绳索随后垂了下来,战友们顺着绳索一个个爬了上去。霎时间,神兵天降,手榴弹如同雨点般投向国民党军的碉堡。

腊子口战役纪念碑

为了炸毁敌人最猛烈的火力点,战斗中,那位苗族小战士腰里捆着几十颗手榴弹跳进了敌人的碉堡中。直到牺牲时,战友们都不知道他的真实姓名,只晓得他在贵州入伍,跟着红军队伍走过了贵州、云南、四川三个省,大家都叫他“云贵川”。

经过了一个昼夜的浴血奋战,英勇的红军出奇制胜,击退了鲁大昌早已部署好的守军……

如今,崖壁上密密麻麻的弹痕依旧清晰可见。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二级巡视员孙瑛向记者介绍说,在红军正面进攻和侧面迂回部队的通力配合下,天险腊子口被夺了下来,这一仗再次打出了红军英雄善战的威名。

崖壁上的枪炮弹痕

孙瑛:

打开了腊子口,党中央和红军陕甘支队顺利的北上,一年以后,四方面军、二方面军,他们到达腊子口附近的时候,守卫的鲁大昌部队一听红军来了就连夜撤走了。

通过腊子口后,红军一路北上。

标语“天险腊子 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 紧跟毛主席”

在甘肃会宁的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里,循环播放着红军胜利大会师的影像。1936年10月,在历经艰难跋涉,冲破重重险阻后,红军三大主力终于在会宁地区实现了大会师。从此,中国革命的重心从南方转移了北方,红军以陕北为根据地,走上了抗日战场。

记者:王冰

摄影:王冰 金歆

来源:CNR国防时空

编辑:刘鹏 张博帆

腊子口战役红军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军事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sinamilnews)

新浪军事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