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万万没想到,这些少数民族学员的军校生活是这样的……

万万没想到,这些少数民族学员的军校生活是这样的……
2018年07月20日 07:56 中国空军网
举报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在空军预警学院,有一群少数民族学员。怀着同样一个军校梦,他们相聚在这雪莲生长的地方。多姿多彩的军校生活对于他们来说,会是什么样的体验?在生活和学习中,他们又有着什么样的经历?来,跟着小编一起听听他们的心里话吧——

肉孜麦麦提·阿布都嘎依提

我是空军预警学院研究生一队的一名学员。是的没错,看到我的名字你就会知道,我是一名少数民族学员。

还记得第一次迈进军校的那一刻,有兴奋,好奇,也有感慨;还记得第一次穿上军装,有骄傲,自豪,也有责任;还记得第一次把被子叠成四四方方的豆腐块,有不解,纳闷,也有成就感;还记得第一次从睡梦中跳起来紧急集合,有迷糊,慌张,也有刺激;还记得第一次手握钢枪走上靶场,有忐忑,害怕,但更多的是兴奋;还记得第一次的队列训练,第一次的五公里,第一次的行军拉练……很多很多第一次。每个军人的军校生活就是在诸多的第一次中开始的。

2017年8月28日,我手里拿着空军预警学院研究生录取通知书走进学院大门,终于来到了我梦寐以求的军校。作为一名从地方大学特招入伍的军官,我一直有个梦想,就是去军校学习提升,提高自身的军事素养,更重要的是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综合能力。

带着这种梦想,我奋斗了7年。在这7年里我以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从不搞特殊,用自己的努力得到了领导和战友们的认可,并获得了“三等功”、“优秀基层干部”等荣誉。7年后的我还是决定选择考研到军校,可是眼前的这个难关说起来很简单,但是做起来很难。对一名民族考生(从小学至高中用少数民族语言接受教育)来说,用汉语答题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对一名地方大学生来说,复习军事装备领域专业课也很难,更不用说仅凭自学掌握的英语知识要达到国家线那就是更有难度一件事。俗话说得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想,只要我努力,没有做不到的事情,不去试试,怎么知道自己行不行呢?

带着我的军校梦,我一次又一次地参加了全国研究生考试。前两次由于种种原因失败了,对我打击很大,可是我并没有因此而放弃梦想。就像老人家说的“好事多磨”,通过前两次考试我也明白了很多,积累了不少经验,于是第三次整装再出发。干部科科长还说:麦麦提,这是你最后一次机会了,再考不上,你就要安心工作了。听到这句话,我心里产生了巨大的压力。不过,有压力才有动力,平时除了工作,只要有时间我就跑到训练室开始复习专业课本知识,一遍又一遍地做政治和英语模拟题。在领导的支持、关心和帮助之下,我再一次参加了研究生考试。幸运的我,查到成绩的那一刻,都跳了起来,那种高兴不知道用什么词来形容。我兴奋地流下了眼泪,终于实现了我的军校梦!

刚到学校的时候,大家对我很好奇,还每天提好多问题。虽然很奇怪,有的问题也很搞笑,我还是耐心地回答了战友们的每一个问题。我也可以理解他们的心情,因为他们很多人没去过新疆,没接触过新疆的“儿子娃娃”(儿子娃娃:新疆等地的汉语土话,是新疆对男性的夸赞之词),只是在新闻报道和电视上见过而已。

我还记得,报到那一天教导员专门问过我:你的名字好长啊,我一般怎么叫你才合适?我就给教导员说,就叫我麦麦提吧,新疆这么大众化的名字大家都应该很容易记住。还有的同学开玩笑跟我说:你看你的名字,我做好的表格被你的名字搞乱了。还有人专门拍我的姓名牌发朋友圈,吃饭、健身也是如此的问题和如此好奇的眼神。就这样,一年很快过去了。

在这一年里,我在班里担任了班长职务,和同学之间有了很融洽的关系。在学习中,他们帮助我;在生活中,他们照顾我;在工作中,他们支持我。在大家的鼓励和帮助下,我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优秀学员”。在这一年里,我们之间从来没有隔阂,就是一个家庭里的亲兄弟一样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也是一名党和国家培养出来的少数民族解放军军官。

人生最美是军旅,军旅最美是情谊。我们既是同学,更是战友。在军校里,当别人问我们什么关系时,我们说的最多的是“战友”,而很少说同学。以后的我们一起训练、一起学习、一起吃饭、一起搞研究,太多太多的一起。

开学不久,学校来了一批“4+1”国防生,他们是来任职培训的。我偶然注意到,里头还有几名少数民族学生,于是在吃饭的时候专门过去跟他们聊了一会儿。这些少数民族学生中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还有蒙古族。以前在学校里见不到几个少数民族同学,现在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走进了军校,说明上级领导越来越注重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这也是组织的信任和关怀。无论是哪个民族,我们都是用自己的青春甚至生命捍卫祖国的尊严与安宁,也是未来扎根边疆、保卫国家的卫士。

肯巴特·努尔兰

我是哈萨克族,从小在昌吉呼图壁长大,2013年考上了兰州交通大学的国防生。因从小就接受汉语教育,和汉族朋友们一个院子嬉戏打闹着长大,又坐在同一间教室学习,对我来说,并没有语言难关。每当寒暑假,内地的同学跟我一起到我家去玩,他们有时也会说些令人啼笑皆非的话:“没来新疆之前,以为你们骑着毛驴去上学。”“没有来新疆之前觉得这里相当危险。”“没碰到你之前,觉得有些害怕和你们相处。”这些揣测、猜疑,在随后的共同成长中早已不见,现在的我顺利完成学业成为了一名军人。

作为一名国防生,我向往部队更喜欢蓝军装。虽然我们现在还略显稚嫩,现在还不能扛起钢枪为祖国站岗,但我们拥有一颗赤诚的心。与军校生相比,我们没有他们那样高强度的军事训练,与普通士兵相比,我们没有那样好的体能和军事素养,但我们也有自己的优势,我们有比军校生更充分的学习时间,有比普通士兵更优秀的专业技能,所以我们应该虚心但不应该心虚。

作为一名还未踏入军营的准军人,我们现在做的就是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培养一定的特长,为以后到部队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一定要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牢记强军目标、坚定强军信念、献身强军实践,努力做一名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合格后备军官。

帕提塔尔·斯迪克(维吾尔族)

我是一名维吾尔族国防生。少数民族军人因为民族习惯,在饮食方面有一些禁忌,使得我们在统一的军队饮食中多有不便。一日三餐看似事小,其实不小,这不仅影响到他们的身体健康,更是影响到日常管理和军人个人心理。“衣食足则知荣辱”,吃饱饭、吃好饭,才能保证有充足的精力投入军事工作。令我们没想到的是,学院领导早已充分考虑到这些问题,结合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专门开设了少数民族窗口解决就餐问题,给我们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海沙尔别克·沙兰(哈萨克族)

在军校培训一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我面临的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这次学习,是巩固所学理论知识,掌握装备操作技能和训练组织方法的必要途径,更是一次夯实任职基础,提升专业素质的重要机会。我要好好利用这一年的时间,认真学习,刻苦训练,为走向部队任职积储力量。我坚信,只要有克服一切困难的恒心和毅力,不抛弃自己,不放弃信念,少数民族战士一样可以成为“预警尖兵”。

保卫祖国,不分你我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朵朵哟哪个开在也阳光下”……正如歌中所唱,全国各民族团结一心、共谋发展,凝聚起了祖国飞速发展的强大动力,奋力推进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其实,军营中也闪动着不少少数民族军人的身影,他们或是专业骨干,或是业务尖兵,或是岗位能手,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奋进在强军征途上。

部队大家庭,战友亲兄弟。这些性格淳朴、乐观、简单的少数民族战友,很快融入了这个大家庭,与学员队其他战友打成一片,情同手足。就像蒙古族学员巴·达娃加甫说的,在足球场上、篮球场上,我和同学们不分民族、共同协作,直到现在我参军入伍,我们的友谊也没有断过。

这些少数民族学员纷纷表示,不管我们是谁,不管我们在哪里,当祖国和人民需要时,我们会挺身而出;当祖国和人民呼唤时,我们会毫不犹豫献出自己的一切。既然选择了军营就要甘于奉献;穿上了军装,就要珍惜荣誉;走上了战场,就要冲锋陷阵,将来的我们一定要做“劳道”(新疆土话,厉害、给力的意思)的中国军人。这,就是少数民族学员发自内心的心声和誓言。

学员进行心理障碍训练。

足球场上,少不了少数民族学员的身影。

相关要闻: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军事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sinamilnews)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新浪军事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