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建伟 通讯员 朱小虎 喻 越 现场连线:沈阳军区某特战旅副旅长 孙 博
本期话题:野外就餐
初春时节,寒气逼人。官兵野外训练如何吃饱、吃好?本期邀请沈阳军区某特战旅副旅长孙博结合该旅训练实际,为战友们讲解野外就餐时的注意事项。
单兵食品充饥御寒
【现场回放】风雪正紧,特战连官兵与“敌”激战犹酣,他们连续不断地穿插迂回,已8个小时没有进食了。连长张文明下令:“全连原地休整30分钟,吃饭补充体力。”上等兵李传义从挎包中取出一包单兵自热食品,拆开外包装,随后从保温水壶中向加热袋中倒入适量温水,再将袋口压好。大约10分钟后,小李从加热袋内取出密封包装,撕开包装袋,加入附带的香辣酱,一份热乎的豌豆拌饭便做好了。吃完饭,小李又解开衣扣,从胸口抽出一根软管,喝了几口热牛奶,顿时感觉全身暖呼呼的。
在野外执行特种作战任务的分队需要在短时间内进食补充体力,像平常一样生火做饭显然不现实,尤其是在冰天雪地的野外。如今部队配发的单兵自热食品非常方便,按说明加水即可通过自带加热装置为食品加热,三五分钟就能热好,操作方便快捷。寒冷气候下为节约温水还可用雪水或者将雪直接倒入加热袋中加热食物,但注意需适当延长加热时间,以免食物夹生。
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事先将一人份热食做成半成品,冷冻后由单兵携带,用单兵燃油灶进行加热烹制,口味基本与热食无异。另外,在恶劣战场条件下,可在水袋中装入热牛奶、营养汤等,用电热装置进行保温并贴身放置,通过吸管饮用,既可随时随地供单兵充饥,还有保温取暖之功效。
半成品副食熟得快
【现场回放】一场演练下来,官兵们有了难得的休整时间,在风雪中战斗多时的官兵个个饥寒交迫。连长李海峰下令:“炊事班保障热食。”炊事班战士迅速打开器材箱取出连用野战给养单元,点燃防风无炊烟燃油炉。炊事班班长覃锐从挎包里拿出密封袋,打开包装,将密封冷冻的牛肉、土豆、排骨、酸菜还有袋装的调料一起放入锅里,15分钟后,热腾腾的牛肉炖土豆和排骨炖酸菜就出锅了。
初春季节在高寒地区野外训练,强度大,耗氧量高,物质代谢旺盛,所需能量多。官兵们应适当增加蛋白质摄入量,而单兵食品和野战干粮只能作为应急之需,在食品口味和营养供给上都比不上热食。因此在条件具备时,热食、肉食保障非常必要,既可调剂伙食,更能补充热量和营养。
茫茫雪野,天冷路滑,在炊事拖车无法伴随保障的情况下,可采用连用野战给养单元并携带半成品副食进行保障。野战给养单元构造简单、携行轻便,以柴油为燃料,适合在山林地伴随保障;半成品副食以牛肉、猪肉、鸡鸭鱼等为原料,可在后方先做到七成熟,并将调味料等调配好,然后密封包装。严寒条件下野外携行时保存时间长,不易变质,烹制时只需将半熟肉食加调味料煮上十多分钟即可食用,营养可口,方便快捷。
化冰融雪别忘过滤
【现场回放】时针指向上午10时,沈阳军区某特战旅火力支援连炊事班新战士小王犯愁了:今天离开宿营地执行任务,没有水车送水,怎么做饭?班长李天明看出了小王的心思,随手一指:“你看漫山遍野都是厚厚的雪,还愁没有水?”小王立即取雪化水,不一会儿,雪水开锅,他直接舀出准备往保温壶里灌,又被李班长拦了下来。只见李班长往锅内放了几片药片,又搅拌了一会儿,对小王说:“关火静置,沉淀一会儿再取上层的清水做饭。”1个多小时后,官兵们吃上了热腾腾的米饭和大锅菜。
初春时节冰雪未融,野外训练时取冰雪化水可轻易解决官兵的用水问题。不少官兵认为,深山密林,人迹罕至,也没有什么污染,直接饮用冰水、雪水是安全的。其实不然。河水及结成的冰中含有寄生虫卵、细菌等几十种微生物,如果直接饮用,可能会引起严重的肠胃炎。雪由水蒸气凝结形成,几乎不含微生物,看起来也是洁白无瑕,但其中含有灰尘和大气污染物,直接饮用也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因此,冰雪融化的水必须要过滤、净化后才可饮用。
最简单的消毒方法就是煮沸,这样可以杀死水中的大部分微生物,然后加入适量明矾搅匀,待静置沉淀后取上层清水使用;也可以用净水药片对其消毒,能起到杀菌沉淀的双重功效,缺点是消毒后的水有异味异色,且不宜大量长期使用。此外,还可用干净的棉布夹一层细木炭作为滤网,可滤去水中的大部分悬浮颗粒等杂质。
■本报记者 刘建伟 通讯员 朱小虎 喻 越 现场连线:沈阳军区某特战旅副旅长 孙 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