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16日,波音民机公司首席执行官卡森宣布,787项目进程的再度调整,按照新的进度,787的首飞和交付都将延迟一个季度。这是继2007年10月10日波音公司第一次宣布787项目推迟6个月之后787项目的第二次调整,有媒体甚至预期波音787项目有可能再次延迟。波音787项目一再延迟,引起了业内外公众的密切关注。本报记者特就此问题专访了中国一航市场营销与国际合作部部长陈灌军。
记者:对于波音787项目的一再延迟,业内外公众都很关注也有些疑问,请陈部长帮我们分析一下项目延误的主要原因。
陈灌军:关于波音787第一次延迟,波音公司宣布的原因包括分系统的软件和系统集成问题、部分零件短缺的问题。就787项目的第二次延迟,波音公司明确承认项目主要问题出在787项目的供应链管理。
波音公司在787项目上有非常突出的技术和管理创新,波音787在民机技术上所取得的突破已经使之成为干线飞机产品的标杆,但实际上波音787在供应链管理上的管理创新更为突出。波音在787项目上采用了波音历史上空前的风险合作模式,高达60%~70%的研制和生产工作量由波音的供应商来完成,波音将许多过去由自己完成的复杂的系统集成工作打包交给风险合作伙伴来完成,大幅度地减少了自己需要承担的项目研发投入和工作量,降低了投资风险。但与此同时,787项目的技术和管理风险也随之上升。
首先,波音的风险合作伙伴的系统集成能力必须大幅度提高才能满足787项目的研制需求。从目前波音宣布的情况来看,有相当一批风险合作伙伴还没有达到波音期望的系统集成能力和管理水平,造成许多系统研制进度的拖延。关于此次延迟,波音表示有多达27个分系统未能在通电试验之前完成分系统集成,甚至还有另外20个分系统要在通电试验完成之后才能装机到位。可以看出,波音供应商出现了普遍性的项目延迟。除系统之外,结构件方面也出现了很多问题,由于结构供应商向波音交付了未完成件,引起总装线上生产管理的混乱。
其次,波音787全新的供应链结构对波音的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多层次的供应链管理降低了波音对供应商控制能力,由于不能有效预见底层供应商进度风险,787项目甚至出现了紧固件供应量严重不足而影响组装的情况。
记者:请问陈部长,787项目的一再延迟,会对整个项目的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陈灌军:从目前航空公司的反应来看,航线结构中点对点细长航线比重较大且787订单数量较大的航空公司对延迟反映强烈,如澳大利亚的快达航空公司。但其他大多数航空公司、包括各大飞机租赁公司的反应温和,资本市场对波音此次延迟的反映也较为理智。波音的股价只在宣布当日出现了4.7%的下跌,次日回涨了2.6%。这反映出整个市场对项目的延迟已经有所预期,对项目前景仍然看好。
787再度推迟对供应商打击巨大。787项目的数千家供应商都将不同程度地受到此次延迟的影响,这主要是由于787取证和交付的延迟已长达9个月,严重影响了供应商的现金流。有报道说,仅项目的三个主要供应商2009年就将面临总额达12亿美元的资金短缺。
毫无疑问,787项目的延迟对波音将产生严重影响,第一次延迟6个月已经造成波音需增加2亿美元的研发投入以及25亿美元的收入延迟。估计此次延迟将进一步造成波音的经济损失,预计波音还需向多家航空公司支付一系列罚款。
但是从整体情况来看,此次延迟对波音公司的整体影响相对有限,原因有三:第一,全球航空运输业仍处于上升阶段,波音2007年订货进一步增长,除787以外的其他机型都正常交付,公司整体运营状况良好。第二,787技术性能优越,市场定位精准,客户忠诚度很高,787在宣布第一次延迟后,并没有航空公司取消订货,甚至在此后的3个月中还获得了100余架新订货。第三,波音公司的危机管理有较高的水平,787项目的进展和问题一直对媒体保持一定的透明度,所以在正式宣布重大延迟时,没有引起重大振荡。
记者:请您谈谈我们应从787项目的延迟中得到什么启示。
陈灌军:波音公司在应对787项目的风险时采取了十分务实的态度,一方面坚持技术和管理创新,另一方面积极应对挑战。应当说,正是由于波音787项目上所进行的技术和管理创新为公众和市场普遍认同,因此在波音787项目出现延迟时,各方面的反映都较为温和。而波音公司首席执行官卡森也正式表达了波音公司应对挑战的信心,“我们一定能经受住考验。”
应该看到,波音787项目在技术和管理上的创新都为整个航空业所瞩目,但其中也包含了巨大风险。在民机领域,新机研制项目必须引入足够多的创新性技术和管理举措才能够达到市场预期,但也因此为项目带来了较大的风险,正如空客公司首席执行官恩德斯在获悉787第二次延迟后所表示的那样,“我们和航空业界的同仁都充分认识到民机制造过程的复杂性所带来的挑战。”
相关专题:波音787首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