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校场】再评首航归来的印度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号

【校场】再评首航归来的印度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号
2021年08月11日 18:35 新浪军事 作者:小新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当地时间8月9日,印度首艘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号结束了为期5天的首次试航,返回了印度南部的科钦造船厂继续进行舾装工作。这次试航的主要目的是检验维克兰特号的船体结构、主推进系统、发电和配电设备以及其他辅助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印度首艘国产航母的海试归来在国内互联网上也引起了大范围的关注。不过鉴于目前中印两国民间的抵触情绪,网上的言论几乎是一边倒地贬低这艘航母,那么今天我们不妨反其道而行之,专门来谈一谈维克兰特号的优点和创新。

   

  拥有航母是一回事,能够建造航母又是一回事。在历史上的任何时期,有能力独立设计和建造主力舰的国家都是极少的。如20世纪初有能力建造无畏舰的国家就只有英、德、美、日、法、意、俄七个国家;二战结束后至今,拥有独自设计建造航空母舰的能力的国家也只有英、美、法、意、西、苏、中、印八国。虽然很多后发国家在标榜“自主设计建造”时往往会掺点水,但总的来看,印度这次的宣传倒也所言非虚——维克兰特的设计工作是由印度海军设计局在俄罗斯涅瓦设计局的协助下设计完成的,其中涅瓦局主要负责的是与舰机适配(俄印的说法是“航空综合体”)相关的部分。该舰建造方面则全部由科钦造船厂完成,整艘航母零部件的国产化率约为75%,建造航母所需要的钢材则100%由印度国内的钢铁厂供应。

   

  由本国设计建造航母的好处不言而喻,除了“防止外国卡脖子”这类老生常谈的政治问题外,这还意味着航母设计、建造经费的大部分都将直接流入国内经济,促进本国经济运转。据印度方面的说法,印度在维克兰特号航空母舰上投入的约2000亿卢比(约合174亿人民币)的资金中的80%~85%已经重新投入了印度的经济循环。维克兰特号航母的建设工作直接为印度提供了约2000个就业岗位,此外,有大约550家印度企业为维克兰特号提供各项服务,其中包括了约100家中小微企业。这些企业又为印度提供了大约40000个就业岗位。

   

  从各种条件上来看,印度(以及涅瓦局)的设计师面临的困难可能是所有国家中最大的。这背后是印度航母发展背后的种种限制。以航母的大小来说,人人都知道航母当然越大越好,但印度并没有中日韩这样强悍的造船工业,负责航母建造的科钦造船厂只有两个“大型”干船坞,大的一个长度不到270米,短的一个长度约为260米,两个干船坞的宽度都在40米上下。这导致印度肯定不能像拥有几十个长度超过300米的超大型船坞的某大国一样,想造多大的航母就能造多大的航母。颇有点螺蛳壳里做道场的意思。

   

  航母的尺寸有了限制,吨位基本也就限定死了,只能是个排水量4万吨上下的中型航母。在这种尺寸和吨位下,各国的最优选择都是STOVL航母。如英国的无敌级、意大利的加富尔号等等。然而STOVL航母对舰载机有着相当苛刻的要求,目前世界上还能淘到的STOVL舰载机只有鹞式和F-35B。前者年代过于久远战斗力太差,后者过于先进以至于印度压根买不到。

   

  STOVL方案不可行,那就只好造拦阻降落的航母。但根据法国人的经验,260米左右的长度、4万吨上下的排水量对于拦阻降落航母还是显得太过局促。因此,法国下一代航空母舰PANG也将长度增加到了300米上下,排水量增加到了7.5万吨。但与法国不同,在设计维克兰特号航母时,印度既买不到弹射器,也搞不到弹射起飞的舰载机;更没有堪用的舰用核反应堆。因此虽然体格差不多大,但维克兰特号势必会比戴高乐号的甲板更加局促——滑跃起飞需要更长的甲板长度,舰艏滑跃甲板不能停放飞机,燃气轮机对气道的要求也使得其舰岛比戴高乐号的大得多。

   

  不过就是在这种不利的条件下,印度(和涅瓦局)的设计师还是拿出了一款相当不错的方案。在甲板设计方面,该舰延续并发展了此前维克拉马蒂亚号航母的总体设计思路,将甲板降落区与起飞区重叠合并成了舰载机起降区域,整体布置在了飞行甲板的左舷。之前我们也说过,这种设计虽然牺牲了航母在回收舰载机的同时,在起飞点位驻留飞机随时准备应急起飞的能力,但却大幅降低了舰载机起降区的占地面积,为整备区留出了充足的空间。这非常有利于提升航母的架次生成效率,从而提升其整体战斗力。在准备起飞时,维克兰特号航母的甲板总共能为至少18架舰载机进行加油和挂弹作业,能支持15架舰载机进行热车作业(目前的规划方式,实际使用时可能会更多)。

   

  除了布局方式外,维克兰特号航母的另一个特点是甲板特别“方”。这意味着在同样的长宽尺寸下,维克兰特号的甲板实际可用面积更大。当然,其他国家也不是不知道航母的甲板越“方”越好的道理。但始终有几个因素导致各国航母必须进行“挖角处理”。其中之一是航母要在飞行甲板的四周布置近防武器来自卫;另一个因素则是传统采用拦阻降落方式回收舰载机的航母,必须在斜角甲板末端设置略低于甲板的着舰指挥官(LSO)战位。举例而言,美国福特级航母后甲板左舷的切角明显比右舷更大,这就是为了方便设置LSO战位而做出的妥协。

   

  然而维克兰特号后甲板的左舷则没有明显的切角处理,背后的原因可能是其将LSO战位设置得离甲板降落区更远,甚至可能没有设置传统的LSO战位——至少目前还没有安装相关设备。不管是哪种情况都无疑降低了人工辅助在舰载机着舰过程中的参与程度,而将过去几十年里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的仪表辅助着舰(ILS)和自动航降系统(ACLS)作为更主要的舰载机辅助着舰手段。这也堪称是一种创新。

   

  另一种得以让维克兰特号甲板变“方”的设计是该舰的自卫武器设计。传统航母一般只在飞行甲板四周设计近防武器,这些近防武器多为近防炮和防空导弹的组合。为了保证防空导弹的转动范围并降低其发射时的尾焰对舰体的影响,设置防空导弹的舷台一般不会太小。而维克兰特号则选择在甲板四周都只布置占地面积极小的AK-630近防炮,同时又在飞行甲板右前方无法使用的位置布置了一座巴拉克-8防空导弹垂发系统,尽最大努力在舰艇的自卫能力和飞行甲板的可用面积上取得了平衡。

   

  此外,维克兰特号的舰桥设计也堪称新颖。自火炮时代以来,为了在战时取得最好的防护效果,战舰的舰桥一般会采用较小的舷窗。这限制了舰桥的视野。从二战时期美国人发明了CIC以来,舰桥在作战中的重要程度越来越低,追求良好视野的航空母舰的舰桥舷窗也就越来越大。不过就算是航母设计较为激进的英国,也只是在前舰岛上层的航海舰桥和后舰岛上层的航空舰桥使用了大号的落地窗。

   

  然而在维克兰特号上,航空、航海、司令舰桥和舰岛后部的甲板控制室都采用了大尺寸落地窗的设计,这在最大限度上优化了所有舰桥的视野,为舰艇指挥人员提供了便利。

   

  总体而言,印度(和涅瓦局)的设计师在最为不利的条件下,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来使维克兰特号的设计合理化。印度的工业体系也尽到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来保障这艘航母的顺利建成。从世界范围内来看,印度设计、制造航母的能力其实已经走在了西班牙甚至自己的老师俄罗斯的前面,这绝对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印度这第一艘国产航母的确存在诸多不足,未来印度航母发展也会遇到相当多且相当难以解决的问题。但维克兰特号的出现,就说明了印度航母的未来不只有黑暗。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军事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sinamilnews)

热门推荐

新浪军事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