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海军想前出大洋必须打破被周边包围局面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17日 09:41  军事文摘
中国海军新型战舰上编队
中国海军新型战舰上编队

由于美国等建立的“岛链封锁”主要围绕着亚洲国家,现在更是以中国为核心。
由于美国等建立的“岛链封锁”主要围绕着亚洲国家,现在更是以中国为核心。

    声明:本文为《军事文摘》杂志供《新浪军事》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由于美国等建立的“岛链封锁”主要围绕着亚洲国家,现在更是以中国为核心,所以经过几十年的经营,美国等西方国家在此所设置的海、空军基地内的种类远程打击武器装备均可飞临中国的东海和南海地区,并可以使用远程精确制导武器对相关的战略目标实施打击。这些岛链内的基地也便于美日控制本海区的全部水域,另外,美国还可以利用“第一岛链”基地群组织严密的防空警报体系和反潜搜索区,有效地阻止对手在上述水域进行任何具有战略意义的行动。从战略海图看,中国大陆完全被环索在内海边沿,失去了太平洋彼岸美国那种直面大洋的战略优势。中国战略走向大洋的“出海口”在哪里? 众所周知,出海口是一个国家从事海洋运输的航道。战时,这个出海口便是封锁与反封锁、包围与反包围的生死之门。一个国家的出海口一旦被对手完全封闭,那么它就会对手死死地扼住了生命线。事实上,中国的海区属于半封锁海,与外部海洋相连主要通过大隅海峡、官古水道和马六甲海峡三条海上通道。其中,大隅海峡是沟通中国与日本、加拿大和美国;宫古水道是沟通中国与新西兰、澳大利亚、南美;马六甲海峡是沟通中国与南亚、西亚、非洲和欧洲的海上枢纽。平时我国远洋航线主要途经中国的台湾海峡、南海,以及马六甲海峡、印度洋、阿拉伯海等多条“水上生命线”,所以相关海域不仅关乎我国的海洋利益,而且与周边的海洋利益息息相关。特别是当日本也介入中国南海争端和东海事务后,也为中国走向海洋增加了阻力。对于实施岛链封锁,日本一位从事中国军事问题研究的平松茂雄描述了日本的战略目标:中国要进入太平洋或印度洋,就必须打破其被周边国家包围的局面。日本占据重要的战略位置,同中国台湾、菲律宾形成了对中国的包围网。中国必须通过日本西南诸岛海域或者通过中国台湾同菲律宾之间的巴士海峡才进入海洋,而这两者都处于日本海上自卫队轻易实施封锁能力的范围之内。为此,日本通过加大对东南亚地区国家的经济投入和军事交流,积极介入南海争端,深层次的战略意图是欲占据中国台湾和菲律宾等事关中国海权和日本海上“生命线”的关键地理位置,而这必将增大中国的海上战略压力,从而阻碍中国走向海洋。而布热津斯基在《大抉择》中提到,“亚洲各主要国家的经济生命力都毫无例外的依靠海上贸易能够自由的两三个主要港口,只有用几颗磁性水雷挡住上海、横滨、或者孟买(再加上一两个)港口的通道,就可以使中国、日本或者印度陷入停顿。”也就是说,一个没有出海口的国家面对一个相对封闭的海域,一旦海军在进去出的方向上存在海峡、岛链等自然障碍,战时就很容易被对手所封锁。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濒海国之一,也是太平洋沿岸国。但现实看,我们虽然有出海口,但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出海口。所有的可以正常出海的路口,都被“岛链”所封锁。中国东海、黄海外侧是日本本土四岛,南海更是被一直处于敏感状态的东南亚国家所包围。只有台湾以东的海域可能直接进入太平洋,但这一出海口更是限制重重。所以说,今天的中国直面战略出海权的大课题。在马六甲海峡已经被美国控制、台湾当面压力尚未减轻、南海海域美日虎视眈眈的情况下,中国海洋权益危机重重,迫在眉睫。此前,日美两国媒体相继报道了中国已在海南岛的军事基地部署了一艘作为海洋核军事力量新支柱的“晋”级战略核潜艇,并大肆炒作。事实上,这只证明中国在捍卫海洋权益上依然是一个近海防御型国家。与海洋控制型的美国、海洋防卫型的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经营海洋战略的道路还很漫长,且十分艰巨。走向远洋、走向蓝海的中国需要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需要尽快建设一支具有主动防卫型的大型海上作战群,同时需要与周边国家实施密切的坦诚的海上安全合作,积极发挥影响作用。只有如此,以我为主,才能不受制于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中国 海军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