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买来瓦良格只是作为研究参考和训练之用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6日 10:01 军事文摘
解放军买来瓦良格只是作为研究参考和训练之用
俄海军目前唯一在役的库兹涅佐夫号航母

  繁复的技术攻关

  如今中国的经济实力虽然足以保障建造两三艘大型航空母舰,想使其适应当代远海作战又要解决技术难题。现代航母编队是一个复杂的海上作战系统,不仅需要舰上拥有综合配套反潜、防空、、护卫、驱逐、潜艇、补给功能,舰载机性能至少也要有国际上较先进水平,为了通讯、联络、指管还需要相应的卫星系统、预警系统及专用型的C4I系统。如果说工业化时代的战舰是一个国家的冶金、机械技术成果的结晶,信息化时代的航空母舰则是一个国家基础工业和新兴电子信息产业的技术结晶。

  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在经济上和防务上都属内向型,造船业很不发达,如60年代前期每年下水船舶仅20万吨,只能实行“军舰自产、民轮外购”的方针。80年代以来中国造船业的发展迅速,90年代前期造船吨位便居世界第二。

  2006年国内完成船舶达1452万载重吨,占全球造船产量的近1/5,而且按现有订货肯定在三四年后使造船吨位跃居世界第一位。通过按国际标准建造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各种民用船舶,中国造船业的产品结构由90年代以前的中小型散货船、油船,发展到现在着重建造超大型集装箱船、30万吨超大型油轮、不锈钢化学品船、海上浮式油轮以及被誉为“造船业皇冠上的明珠”的液化天然气船等。近年通过引进和自建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锻造设备,中国还解决了远洋巨轮的发动机自产,船舶工业已形成包括科研、设计、生产、修理在内的完整产业体系。有了这种造船实力,建造出航空母舰的舰体确属不在话下。近两年许多媒体总在猜测中国是否会将买来的原苏联“瓦 良 格”号航空母舰改造自用,其实这样一个1988年下水、已在海中浸泡了20年的破旧舰壳不会引起解放军海军多大兴趣,买来不过是用其作为研究参考和训练之用。

  现在中国制造航空母舰的难题,主要是必须解决舰载机和各种附属设备的先进性和配套性,这就对整个国家的航空、雷达、通讯、电子、计算机技术提出了全面挑战。中国还没有现成的舰载机,俄罗斯虽热衷于推销苏一33这种已成功用于本国航母的成熟机型,然而依赖外购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国产战斗机上舰问题必须解决,这又需要技术攻关。随着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强劲势头,最近十几年来通讯业、软件业、电子元器件业有了巨大的发展,培养了愈来愈多的人才,解决上述难题的人力、物力、技术能力已远高于以前。航母制造部门若再继承当年研制“两弹(导弹、核弹)一星(卫星)”时几千个部门大协作的传统,肯定能完成较高水平的航母建造。当然,这一工程在中国是新鲜事物,许多全新的领域需要探索,肯定需要相当长的建造周期。

  崛起的中国需要走向远洋,决定了迟早要造出航空母舰。近些年西方国家炒作中国建造航母会形成“威胁”,此种说法实属荒谬和充满霸道。在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中,除中国外另外四国都有航母,印度、意大利甚至泰国也有轻型航母,韩国和日本则有可称“准航母”的大型舰只,为何这些不算“威胁”?为何中国就不能发展航母?至于说中国发展航母会“威胁”美国,更只能煽惑没有军事常识者。了解中美双方军事实力特别是海军实力的人都会认识到,中国能下决心建造航母,恰恰说明不准备同美国在海上交战。因为在数量质量都将长期存在巨大差距的情况下,中国若以航空母舰同美军对称作战,很快会成为海上“活棺材”,真想对抗就要用小型舰或其它兵器进行不对称作战。中国未来航母的主要假想敌,应是那些构成局部性、地区性威胁的反华势力,所起的主要作用是保护国家日益扩展的海外权益。

  几千年来拘守于大陆的中国人决心建造航空母舰,这不仅反映了经济实力的变化,也表现出观念的一大更新。从中华民族崛起的全局来看,陆上发展如同种地,海上发展如同经商,一边种地一边经商,方是国家富强之道。中国航空母舰的问世之日,也必定是国家在世界上真正腾飞之时。△

  相关专题:军事文摘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