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行军术语解释:强行军急行军区别(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5日 09:22 中青在线-青年参考
部队行军术语解释:强行军急行军区别(组图)
武警部队向偏远受灾村庄运送粮食

部队行军术语解释:强行军急行军区别(组图)
救灾部队在哀悼日向灾区遇难者默哀

  本报特约撰稿 伏小涛

  汶川地震发生后,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立即出动进行抢险救灾,几天时间内,已有十余万解放军和武警官兵赶赴灾区,抢救了数以万计的生命,各大媒体也连续报道了人民子弟兵争分夺秒抢救受灾群众的感人事迹,“急行军”、“强行军”等行军术语也频频出现在相关报道中,但许多人并不理解这些术语之间的区别。

  不同术语各有侧重

  “行军”在古代泛指用兵,今天则主要指部队成纵队沿指定路线进行的有组织移动,是部队机动的基本方法。部队行军中常用术语有“常行军”(或行军)、“急行军”、“强行军”和“奔袭”等,它们都指部队行军这一军事活动,但因具体情况不同而各有侧重。按照正常时速和日行程实施的行军称为常行军,一般在部队执行非紧急任务时实施,通常以行军代称。

  “急行军”强调行军速度,强调部队以最快的速度行军,是紧急情况下的行军方式之一。

  “强行军”强调行军强度,指在恶劣环境和紧急情况下高速度、长时间的连续行军。通常在这种行军方式下,官兵的身心承受力达到极限。急行军和强行军是两个意思相近的概念,上世纪60年代,我军逐渐以“强行军”这个术语代替“急行军”。

  “奔袭”同时强调行军速度和行军目的,其含义为迅速赶去,对远方的敌人进行突然袭击。和平条件下,奔袭的含义也慢慢发生了变化,这里的“袭”不再只代表袭击和作战,也隐含有完成任务的意思。

  速度要求因条件而异

  行军术语与行军速度有一些关联,一般在徒步行军情况下,“常行军”为时速4~5公里,日行程30~40公里;“急行军”为时速10公里左右;“强行军”为日行50公里以上,一昼夜连续行军12小时以上;奔袭速度与急行军速度基本一样。

  但这种关联并不是一定的。首先,因运输工具而异,徒步行军与乘车行军对速度的要求不可能一样。其次,因自然条件而异,在平原地带行军与在丘陵沼泽地带行军对速度的要求不可能一样。再次,因负重而异,背30公斤装备的士兵不可能与背10公斤装备的士兵跑一样快。

  快速行军胜利多

  大家都知道“兵贵神速”。部队在作战和履行任务时,善于行军,对争取主动,形成有利态势,保障顺利完成任务具有重要意义。历史上,因行军迅速而取得胜利的战例并不少见,在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二次战役中,我志愿军38军113师强行军14小时,疾进72.5公里,穿插到三所里切断美第9军退路的战例,就是典型代表。

  在这次汶川大地震中,正是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日以继夜的强行军,才在“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恶劣条件下,迅速赶到了灾区,为挽救受灾群众的生命赢得了宝贵时间。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