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一南:抗震救灾暴露中国军队直升机数量太少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3日 07:30 新华网
金一南:抗震救灾暴露中国军队直升机数量太少
    5月18日,参加抗震救灾的陆军航空兵部队共出动115架次,向灾区60多个点位空投物资、运送伤员,架起了一条“空中生命线”。张雷摄

金一南:抗震救灾暴露中国军队直升机数量太少
5月21日,武警四川总队总队长王佐明从空中悬停的直升机上跳下。王建民 摄影

    5月22日,陆航黑鹰和米-17直升机空降帐篷等救灾急需物资到受灾严重的高山羌寨。中新社发 贾国荣 摄

  编者按:2008年对中国人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经历了冰雪灾害之后,突如其来的四川汶川大地震又一次对我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历次的重灾救援过程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都发挥了核心的作用,此次抗震救灾尤其如此。

  新华军事对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金一南教授进行了专访,剖析军队在这次抗震救灾危机处理中的具体表现,展望国人的辉煌未来。

  专家简介:金一南,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国家安全战略、国际冲突与危机处理。

  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灾难救援行动中,军队因具有高度集中、统一指挥和广泛分布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其是国家突击性最强的救援力量。任何国家在发生大的灾难的时候都要投入军队。

  但军队本身具有的这些特性并不能保证它就一定能够优异地完成任务,比如说卡特里娜飓风灾害发生后,美国也动用了大量的军队进行救援,但行动过晚,效果也不很明显,最后到底运用了多少武装力量,竟然也没有一个清晰一些的统计。

  可贵的被动反应能力

  这次汶川大地震,我们的军队表现出非常强的反应速度和突击能力。人们经常讲到抢救生命的"黄金72小时",反应速度不快就意味着很多生命的丧失。

  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地震发生,14分钟之后的2点42分,总参作战部就发出了第一道命令,要求北京军区某集团军的工兵团作好集结救援的准备,充分反应了军队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建立之后实际运行的效果。

  作为理想的危机处理来说,首先应该做出和获得预警。但是实际上我们看到,包括美国的911危机、俄罗斯的别斯兰事件危机以及其他众多自然灾害在内,获得准确的预测实际上很难。

  比如今年初中国南方的冰雪灾害,最初普降大雪的时候,很多人认为是瑞雪兆丰年,没有意识到是一场大灾难来临。这次超过唐山地震震极的汶川地震,也是突如其来。我们能不能做出快速的有效反应,无疑是一个巨大考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对一个危机处理机制来说,最宝贵的能力是被动反应能力。

  如果事先得到预报,能够有条不紊地主动反应,当然最好。但是更可贵的是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做出迅速的被动反应。所以危机运行机制中,被动反应能力是最为难得、也是最为珍贵的。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国防大学学员中有一些军区领导、集团军指挥者以及部分地方的省部领导干部,12日下午还在学习,晚上到13日凌晨就一个接一个奔赴救灾前线,速度同样很快。

  地震发生后,信息阻断、交通阻断,给部队的机动带来很大的困难。震中情况到底怎样?怎么进去?如何把消息传出来?如何把救援力量投送进去?都非常难。尤其是汶川地区的地理位置不利于救援。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发生在华北平原地区,虽然道路被阻断,但是新的通路容易开出,我们四面八方的力量能够有效地汇集起来,这些都和唐山地区的地形有很大的关系,没有大的山川河流的障碍。

  这次发生在四川汶川的大地震,震级已经超过唐山大地震,达到了8级,特别是发生在山区,大量的山体滑坡、泥石流阻断了河流和道路,为救援带来很大的困难。面对这种环境,局外人很难体会到一线救灾部队的艰难。武警部队师参谋长王毅率部首先进入汶川,真是一条好汉!某集团军军长带领30名突击队员挺进震中,也不知克服了多少险阻和艰难。他们把震中汶川的消息传出来,对组织整个救援工作起到了非常有利的作用。

  我们看到在隔绝了40多个小时之后,我军第一架直升机飞临汶川上空之时,当地百姓从四面八方跑过来,向着直升机跪下来,说"吉祥鸟来了,我们有救了",这是一个多么动人的场景。因为有飞机来了,意味着在这样一个与外界失去联系的地方,全国人民知道了汶川的灾难,中央已经送来了救援力量,这对受灾民众的精神鼓舞,已经超过了物质力量。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