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核武高度警戒很可能会触发大规模核战争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04日 07:34 《环球》杂志
美国核武高度警戒很可能会触发大规模核战争
资料图:美国W87型核弹头装备和平卫士战略导弹

  1700枚,绝对核威慑

  核弹头有一定的役期与寿命,不削减也难以防止其老化。因此,抛开美俄双边裁军的因素,美国也必须对其庞大的核武器库实行单方面的裁减。这种裁减既出于新形势的考虑,也是其核武库优化的需要。从目前形势看,美国已不必保留数量庞大且处于高度警戒状态的核武器库,而且保持这种庞大的核武库很花钱,不利于优化核武器结构。因此在冷战结束至今,美国一直谋求对其核武库进行结构改造,以实现战略转型。

  2001年《核态势评估报告》描绘了美国核战略转型的大体轮廓。在结构上,美国核力量构成由强调陆基、海基、空基核武器这一旧的“三位一体”转向以“核打击力量、非核打击力量和导弹防御系统”所构成的新的“三位一体”。在核武器的打击对象上,扩大了打击面,由核武器国家扩展到非核武器国家与非国家行为体;在核武器的使用上,刻意模糊战术核武器与战略核武器之间的界限,拟将核武器逐步引入地区作战与冲突之中。在核武器发展方向上,从克林顿的“基于威胁”转向“基于能力”。所谓“能力”,即战胜所谓多元性、多样性和非对称威胁的能力。

  在战略转型中,美拟下大力气实现核武器的小型化、实用化转变,使核武器从“不可用”转变为“可用”。同时,导弹防御系统被提上战略高度,与进攻性核力量共同构成矛与盾的同一体。2003年美国宣布解除小型核武器研究禁令,加大了小型核武器的研究力度,2007年美国公布了核武器制造与研制设施的现代化改造计划,表示要加快核武器小型化的研究步伐。

  另外,美国还下大力气加强核武器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建设。2005年提出“可靠替换弹头”的研究设想,2006年公布核武器制造与研制设施的现代化改造计划。布什上台后,将导弹防御视为其外交及军事战略转型的关键,近两年来,美国甚至不惜与俄陷入所谓“新冷战”局面,执意谋求在欧洲部署反导系统。降低核门槛,实现攻防一体成为美战略转型两大支柱。

  很明显,美国核战略转型目的就在于维持和加大绝对核优势,确保美国的“绝对安全”。将处于战备值班状态的核弹头至少保留在1700个,实际上是为了能够全方位地对付“突发事件”。换句话说,“1700”在美国看来,是一个保证自己“绝对安全”的最低数量。

  另一方面,核战略转型就是通过“削减”节省资金和其他资源,加强核和非核威慑的实际效能,从整体上提升其核武器库的威慑能力。这就是所谓核武器库裁减“四分之三”的真正内涵。

  15分钟报复

  由于担心其核武器库受到对方的毁灭性打击,美俄都保持着三种核打击能力:预防性打击,即先发制人的第一次打击;预警打击能力;报复性打击能力。近年来,世界核大国相互间的核主动打击威胁降低,但“预警打击”仍受到格外关注,成为美俄核武器打击的主要形式。

  所谓的预警打击,即通过预警系统推测到对方的核武器来袭情报,在导弹落地之前即发射已方核武器,对敌方予以一次性的毁灭性打击。从20世纪70~80年代起,美苏双方都获得了预警发射能力,即一方能够侦测到另一方发射的弹头,并在弹头飞行的数十分钟时间之内迅速发动反击。

  由于较靠近的潜艇战略核武器发射后,核弹头落地时间刚好在15分钟。所以美国的核武器预警发射时间都保持在15分钟之内。其中,美国陆基战略核武器的预警时间只有1分钟,海基潜射核武器预警时间是15分钟,战略轰炸机五分钟就可起飞。由于核武器处于高度的警备状态,无形中增加了核偶发战争的概率。

  核高度警戒必然造成核战争威胁的增加,而美国大量研究小型核武器,使之接近常规武器,核武器的使用门槛降低,无需进行预警即可先发制人,则很可能成为触发大规模核战争的导火线,相当于是在核火药桶上玩危险游戏。(吴兴佐 马相武)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