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实现雄心的最高标准是能击败美国空军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3日 07:44 《国际展望》杂志
解放军实现雄心的最高标准是能击败美国空军
飞豹A战机已经大量列装中国空军

  各军种之间的平衡

  中国空军未来的规模将取决于空军力量能够在解放军的总体能力提升上所发挥的相对作用。长期以来,中国空军的首要任务都是防空,对地面部队提供支援是第二任务。防空任务需要飞机与陆基防空设施紧密协同。中国空军还从来没有真正为地面部队提供过紧密空中支援,其现阶段很可能仅具备通过单纯的轰炸和封锁支持地面作战的能力。

  2004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对中国空军的描述是——“保护中国的领空安全”,“空军力量已经逐步从国土防空型,转变到可同时执行进攻性和防御性行动”。白皮书还强调“新型战斗机、防空武器和反导武器的发展”,并突出训练“以提高空军在作战中的能力,如空中打击、防空、信息战、预警与侦察、战略机动性和综合支援”。2006年度的国防白皮书重复了解放军空军努力加速其“从国土防空转变到既可以展开进攻性行动也可以进行防御性行动”,并且提高“其在空中打击、防空与导弹防御、预警与侦察和战略投射等方面的能力”。白皮书和其他解放军理论文献还揭示,防空任务目前被认为是一项综合性任务,它使进攻性行动和防御性行动逐渐一体化。对进攻性行动、空中打击及战略机动性的(加上解放军广泛强调的联合作战和联合战役)强调意味着对地面部队的支援已经获得优先地位。2004年度的国防白皮书提出,“对海军、空军和二炮部队优先发展”,这也意味着要对空军建设投入大量资金。不过,陆军官员在解放军中仍然占主导影响,因此兵种思考上的局限性很可能会继续影响资源配置。

  目标定位的选择

  解放军希望把空军建设成为一支拥有现代化作战能力并能打败其他国家空军的力量。而解放军实现雄心的最高标准将是有能力击败美国空军;最低标准则是应对亚洲地区的现代化空军,例如日本和印度空军。不管是哪种标准都暗示着先进战斗机和特种支援平台的发展。在部队结构方面,这还将会强调追加购买俄罗斯飞机,努力为中国的武器平台引进先进西方技术,并可能不太愿意采购能力稍差的国产武器系统。

  中国政府如何评估国际安全环境,以及在军事现代化方面将要投入的资源,都将影响空军现代化的政策环境。为“台独”问题可能爆发冲突做好准备,已经成为近年来提高军费开支的重要理由。如果台湾地区局势变得更加稳定并且国际环境相对良好,那么提高军事开支的必要性就会下降,更多的精力则会放在国内经济发展上,如加快降低中国城市与农村人群之间的不平等。不过目前已经有一些迹象显示,解放军的一些战略家们的目光正在开始超越“

台湾问题”,更看重“就中国的海上交通线的保卫和扩大其在全球利益问题建设一支具备全球作战能力的军事力量”。目前还不清楚该理论对中国领导人有多大影响。相反,中美关系的低迷更可能会加强中国对美国潜在威胁的关注,并且导致对军事现代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

  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将影响中国的军费预算,这包括中国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能力,是否能够避免严重的经济危机,以及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带来的额外社会支出成本。不过从目前的情况看,除非遭遇到一场经济崩溃,否则中国空军实力很可能继续增强,中国最近几年公开的军事开支上已经呈现出两位数的增长百分比。不过桑德斯和科沃姆也认为,由于“基数”较低,因此预算上的局限仍将迫使中国政府不得不在空军现代化问题上做出抉择。

  “设计”中国空军现代化之路

  中国空军的最终结构肯定将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在纯“专业”领域主要包括对防空任务的分工、常规打击与战略任务、国外采购与国内生产之间的适当平衡,以及对高技术装备和支援性飞机重要性的认识。中国空军的现代化是解放军整个现代化计划的重要组成。在建立攻防兼备的高技术空军这一目标早已被确定的情况下,解放军正按照既有的计划与步骤来逐渐实现目标。不过美国军方就是对已经进行了15年的解放军现代化进程视而不见,而更愿意相信自己为中国空军设计的现代化途径。桑德斯和科沃姆认为,解放军空军最有可能的现代化之路应该是保持当前现有努力,包括从俄罗斯采购先进飞机,继续提高自主设计和生产先进飞机水平,并将进口的

发动机、电子设备和弹药整合到中国的军用飞机设计中。上述途径的优先安排应该是,从国外整体采购和采用国外零件在国内组装生产,最后过渡到独立生产先进飞机和组件。

  迅速建立强大空军

  这种途径将有可能来源于中国领导层的评估——中国的安全环境正在恶化,因此需要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加速军事现代化上。可能产生的结果是,解放军将会加大对国外飞机的采购,同时加倍努力获得国外的预警与控制飞机、加油机和运输机,并加速生产高、中性能的国产飞机。利用中国自己生产的部件代替进口部件将会不被看重,因为在短时间内中国会更热衷于通过购买来提高重要部件的储存量。从采购和生产所需的时间周期来看,这种情况下将至少需要2-3年才能在作战能力上获得质变。同时解放军吸收和部署额外飞机的能力也会受到训练及战斗力整合等因素的制约。

  引进与国产结合

  这一途径将强调先进飞机、辅助性系统和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和情报能力,这样才能将飞机整合到信息化作战行动中。解放军将会重视购买俄罗斯的战斗机或者是歼-10,而FC-1或歼轰-7即使生产数量也会被限制。中国还可能探索与俄罗斯联合发展一种新型先进飞机,作为中国加强自己空军武库和提升国防工业水平的方法。随着性能更优越的飞机逐步进入部队,解放军会将一些老旧的飞机淘汰掉,使空军机群更加简化但更为先进。预警与控制飞机和加油机将成为优先发展项目。中国空军可能不会积极地以国产组件来代替进口飞机上的发动机和电子设备,因为在短时间内两者之间的性能和可靠性仍有差距。

  国产化空军

  该途径将强调自主努力生产先进武器,并避免对国外供应者产生依赖。这也意味着降低采购俄罗斯飞机的数量,加大歼-10(可能也包括FC-1、歼轰-7)的采购量,同时尽量用国产设备替换飞机发动机和电子系统。各类支援性飞机的发展将取决于国防工业研究水平。这是一种螺旋型发展模式,其意味着空军现代化步伐有所放缓,但将会为未来中国独立发展先进空中力量打下坚实基础。采取此途径的背景很可能是中国领导层自信自身的安全环境正在改善,并且短期内参与一场军事冲突的可能性不大。

  美国空军的矛盾与无奈

  中国空军的目标是建立一支由先进飞机组成且配备有效支援系统的部队,有能力针对陆上和海上目标进行空中打击,同时在面对强大军事力量攻击时可以组织有效的防空体系,这种空军力量可以执行或支持联合作战,且十分依赖网络化和信息化。美国军方对亚洲将出现这样一支空中力量感到非常无奈和矛盾。一方面,中国作为亚洲最大国家、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缺乏一支足够强大的军事力量尤其是空军力量是不正常的,这对于亚太地区的力量平衡并无益处,也使中国在全球发挥更积极作用时受到限制。相反,奉行和平、和谐政策的中国政府在完成空军现代化变革后,将以一支虽然规模有限,但先进高效的空中力量满足中国正常的国家安全需要,并遏止本地区某些威胁和平因素的爆发,这些道理美国人不可能看不到。但另一方面,美国军方和右翼势力出于对抗性思维和争取预算的需要,是不愿意一支具备可以挑战美国空军实力的空中力量出现的,虽然这样富有攻击性和挑战意愿的对手根本就只存在于美国人的主观想象里。

  桑德斯和科沃姆显然就处于这种矛盾和无奈中。他们希望这个无法阻止的进程不那么顺利,虽然他们也承认除非“

中国经济崩溃,但这基本没有可能发生”。但仍指望至少通过部分客观因素的限制和中国主动的决策“偏差”来延缓这一进程,因此他们宣称“中国空军的崛起很可能受当前中国航空工业的技术局限性和资源分配的限制。其中最大的不确定因素就是,解放军是否选择(或者被迫)采购大量性能稍差的飞机,以支持中国的飞机工业或者自主创新和自力更生的传统。最终决定采购多少架歼-10、FC-1和歼轰-7战机将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标志”;并认为,从理论上说在1998年防务重组中诞生的解放军总装备部,将会在采购决策上对空军部队的需求更加重视,不过在实际过程中这一点又很难得到保证。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相关专题:《国际展望》网络版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