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弹药销毁兵:操作规程都用血写成(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2日 08:06 中国青年报
解放军弹药销毁兵:操作规程都用血写成(组图)
拆弹流水线。摄影严玉葆

解放军弹药销毁兵:操作规程都用血写成(组图)
从弹筒里取出的发射药必须当天烧毁。摄影严玉葆
清理弹丸。摄影严玉葆

无法拆卸的“顽固分子”就只好直接炸毁了。摄影严玉葆

  本报记者 赵飞鹏 通讯员 王维银 严玉葆

  弹药应该倾泻在战场上,射击进敌人的躯体内,但和平年代过期的弹药则需要销毁。位置偏僻的乱石山脚下的沈阳军区某弹药销毁站,就专门负责销毁全战区报废的各类子弹和炮弹。

  “5年来,我们销毁的弹药能堆成一座大山,可以打一场战争了。”身材高大的郭武站长说。2002年,他参与了这个新单位的组建,并见证了在一片不毛之地上建起一座现代化的弹药销毁场。

  “但销毁弹药的高风险性,并没有多大的改变。”性格爽朗的郭武站长有点严肃地说,“过期或者质量存在问题的弹药都是些‘不老实’的家伙,可以说,我们是和平时期接触弹药最多的军人,了解我们的人都说,他们平时不打仗,但是却天天上战场。”

  “真的,干的时间越长,我的胆子越小。”郭武认真地说。

  操作规程都是用血写的

  第一次打开弹药箱,看到黄澄澄的弹体时,二期士官刘维民的心中掠过一丝兴奋,那时他还是一名列兵,电视上看到的让敌人血肉横飞的炮弹实物就在眼前。但不久前的培训经历以及作业区墙上“违章等于自杀,侥幸必出事故”的标语提醒他,这不是一份讲究浪漫或者豪情的工作。

  长长的报废弹药拆卸车间类似工厂的流水线,放置炮弹的链板传输机穿过一道道工序车间:开箱取弹室,卸底火间,拔弹间,取发射药间,取铜壳间,火工品暂存间。每一个工序各司其职,分工明确。

  “每个车间几个人,每个人做几个动作,都有严格的规定。”销毁站政委孙秀忠说,“在销毁站官兵的心目中,墙上悬挂的《弹药销毁业务管理实施细则》、《弹药处废安全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都是神圣的,我们常说‘法规制度是铁,谁碰谁出血’,这不是一句吓人的话,干这行的人都明白,每一条操作规程都是用血写的。”

  静电对于弹药销毁来说是很可怕的。因此,销毁车间的地面铺设的全是油漆状的防静电树脂,下面埋设着导静电铜线,以防止静电累积。室内的电灯、开关全部是特制的,可以防止静电泄漏。工作人员穿着的也是特制的防静电工作服,工作使用的锉刀、钳子等工具都是有色金属的,通常是铜制的,它们与炮弹摩擦不容易产生静电。

  “每一道工序都是人命关天,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来。”工程师曹海庆边说边比划着,“比如搬运弹药的时候,要求一只手必须护住底火。一旦出现失误,底火撞击到硬物——一眨眼的工夫,一切都结束了,没有改正错误的机会!”

  有一次,曹海庆和两名战士负责拆卸手榴弹,快收工时遇到了意外。一枚手榴弹弹头和木柄分离时,拔弹机意外带动了木柄内的拉火环。千钧一发之际,眼疾手快的曹海庆迅速停机。他独自走进抗爆间,小心翼翼取走了拉火环已经被拉出木柄的手榴弹,排除了险情。

  棍状、红褐色的发射药散发着特有的霉味儿,按照火工品不过夜的规定,发射药从弹筒中取出后当天必须烧毁。作业区边缘一大块地表焦黑的空地就是烧毁场。发射药在那里被铺成带状,逆风点火、烧后撒水,这些经验都是多年的摸索积累下来的。

  卸下来的底火、引信以及过期的子弹也都被摆放在烧毁场特制的铁笼内,架上木柴等点火燃料烧毁。油脂引燃木柴后,4~5分钟之后,爆炸声就会响起,噼啪声一般会持续两个小时才结束。

  然而一次任务中,一个“钢箱”突然熄火。另外两个钢箱烧毁完成后,所有人员撤离到300米外隐蔽,负责点火的排长李铁刚穿上20多公斤重的防弹衣,匍匐靠近铁箱,顶着刺鼻的味道,终于完成了重新点火任务。

  李铁刚是从军械院校毕业的本科生,销毁站一位领导给他介绍了个女朋友,相处几个月后,女孩子了解到他从事的弹药销毁有危险,很快就和他分手了。

  与过期弹药相比,那些无法拆卸的弹药属于“顽固分子”,只好直接炸毁。这种“无可奈何”的选择是一种危险系数更大的工作。

  一年夏天,官兵们把一些锈蚀的炮弹运到山凹中的炸毁场集中炸毁。炮声响起、泥土飞溅之后,郭武站长觉得爆炸声不对,“有一个坑没有爆炸!”所有的人心中顿时一沉。等待了一个小时之后,他们穿上防弹衣,拿着望远镜慢慢靠近未爆弹坑,从望远镜中发现,爆炸产生的石块砸断了这个坑里的两根导火索,判明情况排除哑炮之后,大家才松了一口气。

 [1] [2] [3] [4] [5]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