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0海军舰载型及出口型方案设想(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1日 08:12 航空世界
歼-10海军舰载型及出口型方案设想(图)
    “台风”战斗机利用机身侧壁和机身腹部连接处的折角设计了一个半埋式挂点这样尽可能少地破坏机身外形。

  海军舰载型

  首先需要肯定的是,歼10是一种非常优秀的制空战斗机。也具备登上航空母舰的能力,有潜力成为一种不错的舰队防空战斗机,弥补大型舰队远程截击机因占用面积大而导致的数量不足。

  在讨论何种改进之前,首先应该明确歼10上舰的目的是弥补舰载机的不足,那么歼10的占地面积应该是其最核心的焦点。虽然目前与歼10外形最接近的就是法国“阵风”舰载战斗机。而为了保证与空军型的陆基“阵风”取得最大的通用性,“阵风”舰载型的机翼是不能折叠的。而众所周知连平尾都折叠的苏-33占地面积非常小,而采用两段折叠机翼的苏-33UB占地面积则更是紧凑。在这一点上如果歼10机翼不能折叠,那么就几乎失去了上舰的意义。目前歼10可以考虑从机翼展向的前缘折角位置进行折叠,既能保证强度,尽可能不破坏结构,同时展向与前翼尖处于同一位置。尽可能地利用空间。然而如果选择在这一点折叠.歼10需要重新设计后缘襟副翼,重新编写控制系统。不过苏-33舰载机相比于陆基的苏-27不但重新设计了后缘襟副翼,更是采用了双开缝翼,在进行这一改动后没有消息说明遇到了很大难题,因此相信歼1O舰载型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一种成熟的陆基战斗机改为一种舰载战斗机是不乏先例的,最早的舰载机就是陆基飞机改装的。此后的“喷火”.Bf 109、“零”式.到后来的F-86,以及“美洲虎”、YF--17以及苏-27等举不胜举(暂不讨论类似于F一4B、F一11 1B.“阵风”等一机两型的飞机),都曾经登上过

航空母舰。而要成为一种舰载机.首要的当然是加强起落架和机身结构,因为舰载机的下滑角,着落冲击力以及弹射/拦阻带来的加速度都是陆基飞机根本不能比的。同时飞机还要增装诸如(前起落架弹射拖带钩).尾钩、着陆导航/引导设备等在舰上起降必需的硬件。此外飞机还要能够承受海上空气的腐蚀,最好还能够在甲板检修时不用或少用梯子以及其他细碎工具,这些有可能降低甲板操作效率,甚至增加危险。

  然而有一点可以确定,那么就是歼10改为舰载型必然要付出非常沉重的增重代价。这些重量需要用在加强的结构以及各种辅助装备上。这也就导致飞机的载荷减小,作战半径缩短。因此舰载型歼10难以承担远程截击和深入地方内陆的远程攻击任务,仅仅是弥补防空力量的不足而已。在性能上没办法和F/A-18E/F或者“阵风”比。关于舰载机的讨论,可以参看本刊上期文章。海航/陆航垂直起降型?

  这个型号纯作为爱好者之间的讨论,歼10改为垂直起降或者短距起降飞机在技术上倒不是不可能。

  在历史上曾经有大量的常规起降战斗机改为垂直或者短距起降战斗机。例如法国达索公司基于“幻影”基础上的“巴尔扎克”。德国基于F-104以及其他的一大堆计划,前苏联米高扬的米格一21PD“非教徒”、米格-23PD(注意。不是米格-23)以及苏霍伊的F-58VD甚至我国的相关计划。这些飞机虽然基本上都属于试验性质,但是设计用途是针对性很强的,那就是一旦大规模战争爆发己方的前线机场几乎可以肯定在一开始就会被完全炸毁,这时候需要一种不需要依赖跑道的飞机来阻滞敌方紧随其后的装甲集群。同时尽可能保护己方的军队集结点。这种飞机在冷战期间是一种各方都争相研制的热门战斗机,然而随着冷战的结束,并没有大量此类飞机诞生。

  就目前而言,大规模在作战中采用垂直起降战斗机的国家就是美国(暂不讨论装备垂直起降战斗机载舰的国家),主要用于两栖支援作战。

  身现代两栖作战应该大量使用重型运输直升机进行部队的-陕速机动部署,同时辅以武装直升机进行掩护。各国的两栖作战部队航空力量多为如此。而美国在两栖作战中战线长,支援掩护范围广,速度较慢的武装直升机难以满足要求,因此需要垂直起降战斗机。

  而中国如果需要在前线机场被摧毁后仍旧具备在前线可以紧急反应的航空力量,同时需要在两栖作战中需要进行高速的远程支援,可以考虑在歼10这种飞机上改装。或者至少验证垂直起降技术。

  在技术上我们可以简单地发现绝大多数垂直/短距起降飞机,包括以上试验型号和比较成熟的雅克38/41以及F一35B等垂直起降战斗机都有一个统一的特点,那就是采用两侧进气布局。这种设计可以在座舱后面形成一个可以贯通上下的空间(常规飞机的这个位置是主油箱。因此进气方式不太重要,只要能够绕过座舱和这个空间就行)。在这个空间内可以方便地布置升力

发动机或升力风扇,以平衡机身后部发动机的推力共

  同托起飞机。或者独立工作令飞机不但产生抬头力矩,而且还能有额外的升力令飞机尽快起飞(补充说明一下,此外类似于米格一21PD、雅克一36或者我国的一些项目采用的虽然是机头进气,但是进气道为了绕开座舱会分置两侧,同样可以在这个空间内形成能够上下贯通的空间以布置升力发动机)。

  然而歼10的这个空间正下方是进气口和进气道,如果在这里安装升力发动机的话喷流受到了进气道的阻挡.即使强行将气流引到进气口前方.升力发动机喷出的喷流也很快会被主巡航发动机的进气口吸入,导致巡航发动机停车。那么是不是歼10这种机腹进气布局、不具备上下直通空间的飞机如果不破坏外形是不是就无法改为垂直起降飞机昵?(补充说明一下,在翼尖或其他各处安装小型升力发动机也能做到垂直起降,但是会严重影响飞机的多项性能。)

  当然不是,通用公司的E系列就是个不错的方案。通用E系列是在该公司F-16飞机基础上设计的垂直起降验证平台。其中垂直起降的实现是通过从后部的主升力/巡航发动机的压缩风扇引出高压空气,并带动布置于机身前方两侧的引射系统,最终完成整架飞机的托举。这种方式对于歼10来说实在是个不错的方案,并不大规模破坏气动外形,同时也没有占用主油箱和机翼油箱的位置。

  而最关键的矢量主升力/巡航发动机也比较容易解决。目前歼10装备的发动机为AL一31涡轮风扇发动机,而这个系统中结构技术上非常接近的发动机就是雅克一41装备的IR-79V一300型矢量涡轮风扇发动机,而该发动机是在AL-31发动机核心机基础上研制的。因此相信歼10可以装备同类型发动机,而引射系统则可以安装在机身前部两侧的翼根内,最后实现歼10飞机的垂直起降。

  不过实话实说.在实际操作中将一种普通的常规飞机基础上直接改装为一种垂直起降飞机,目前尚没有先例,用该系统将歼10改为一种短距或极短距起降战斗机还是比较现实的。这种飞机毫无疑问是有用的,但是投入和产出是否成比例还是一个问题,不过通过这种试验来增加在这方面的技术经验还是十分必要的。

  出口型

  出口型要考虑的细节很多,但是整体不用作大的修改。无非是更换敌我识别系统、通信/导航系统、增加武器发射的种类等。只是有一点需要尊重对方的就是采购国一般没有与我国一样的整套防空指挥作战体系,因此出口型需要考虑如何与对方的指控系统以及遂行飞机进行有效的配合,至少应该具备独立作战的能力。因此歼10飞机需要大幅度提高本机情报获取和处理的能力。同时完善考虑对方的加油、充电等接口,还要应对方要求完成诸多系统的改动。不过可以确定的是目前的歼10在国际市场上是很有竞争力的一个平台,关键取决于生产速度。

  总之,歼10虽然开始研制的时间较早,在某些细节上已经落后于时代。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歼10是一个优秀的第三代平台.既然已经投入了相当的人力物力以及时间成本将这种飞机开发了出来,就应该采用全新的管理理念来不断完善改进这一平台。例如F/A-18这种飞机的前身YF一17首飞时间是1 974年,但经过不断完善和大踏步的改进后,今天的F/A一18E/F“超级大黄蜂”已经成了一种谁也不敢轻视的全能冠军。而歼10也完全可以经过改进后适应不同的作战任务。并在第四代战斗机对抗环境中生存。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相关专题:航空世界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