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俄制苏-33UB舰载机采用的是并列双座设计(图)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6日 07:20 航空世界
资料图:苏-33UB(下)与与苏-33(上)基本型编队起飞,外形上,苏-33UB最容易识别的特征就是硕大的并列双座设计的机头座舱。
苏-33UB采用的是并列双座设计,从教练任务上讲这种布局使得教官与学员较容易沟通,减少训练困难及危险.同时解决纵列双座布局的后座飞行员在降落时不容易看清光学助降系统指示的缺点:以作战攻击任务而言两名飞行员比较容易配合,且部分仪表可以共用。 苏一33UB最大的改进在于气动外形。与苏一33相比,翼面积由67.84平方米增加到71.38平方米,翼展由14.7米增至15.9米,展弦比从3.18增到3.54。主翼前缘采用智能自适应蒙皮,这种蒙皮能够填补前缘空隙,完全能够避免翼下气流经缝隙倒流到上翼面,这一设计不仅仅提高了气动性能,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雷达回波,增加了隐身性。这些改进使得苏一33UB的升阻比足以堪称现代战斗机中的佼佼者。苏一33UB的最大升阻比超过13,号称超过包括F-22在内的所有飞机。气动效率的提高使得苏一33UB与苏-33相比在使用相同燃油的情况下航程增加15%到20%,且敏捷性更好。 在气动外形的改进中,飞机机翼前缘采用的智能弹性蒙皮颇引人关注。苏一33UB可能会是第一种服役的“智能结构飞机”。智能型的自适应结构简单说就是机翼蒙皮能根据不同的飞行状态改变外形以提高该状态下的气动效率,苏一33UB通过在桁条骨架上安装与飞控系统相连的机械结构,上面铺设柔性蒙皮,机械机构根据飞控系统指令改变翼型,达到控制柔性蒙皮以改变机翼表面弧度的作用。 苏一33UB在机翼折叠方式上与苏一33不同,采用两次折叠机翼,第一次折叠后翼展10.2米,第二次折叠后仅6米,按推算“瓦 良 格”号原本24架苏-33的载机量可以提高到29架苏一33UB的载机量。为了容纳两个折叠机构,翼内燃油略有减少,不过由于气动效率提高。因此航程反而增加到3200千米(苏一33为3000千米)。而新设计的结构油箱可能能使苏一33UB航程达到4000千米。 苏霍伊设计局在宣传中称苏一33UB“实现了一系列隐身设计”,排除所谓的等离子隐身外。可以想象的主要也就是采用隐身吸波涂料前缘柔性结构碳纤维机翼、减小表面开口以及相互平行的前翼、机翼、平尾的前缘和后缘(从俯视图推测)。但是其未作修改的纯圆截面机头雷达锥和未采用S形设计的进气道使其隐身性能恐怕不会有质的飞跃。 苏一33UB的航电系统是在中国专用的苏一30MKK基础上发展的,以一个强大的计算机为核心构成综合信息系统。这套系统拥有俄国自制的每秒运算100亿次级的中央计算机,近6万倍于苏一27S的TS一100计算机的17万次。这种运算能力与“台风”及早期的F-22同级,超级运算能力除了能够处理复杂的程序来整台各系统的数据外,还能介入各系统的工作,做到共点式信息综台,对于俄罗斯来说这套系统属于第5代战斗机的系统水平。 苏一33UB的数据显示由一个21英寸(51厘米)以及4个15英寸(38厘米)多功能显示器完成,原型机在座舱左侧设有平视显示器,将来会被头盔显示器取代。座舱设计应用了“黑舱”原则,即除非机上有系统故障,否则不会发光或发出声响,这样可以降低飞行员的精神负担。此外苏一33UB装备了机上氧氮提炼装置,能从外界空气中提炼氮气与氧气,经适当混合后提供飞行员使用这种系统的优点是没有供氧限制,令飞机滞空时间更长,而且重量较轻。 苏一33UB的前视红外线探测系统采用先进的热成像探测系统以增强搜索目标的能力。除此之外该机还装有微光电视摄影机,主要功能也是探测隐身飞机。 飞机前视器选是“甲虫”-MS相控阵雷达,原型机一开始装备的是机械扫描的“甲虫”一MSE,2002年底已换装“甲虫”-MSFE。尾锥内装有“法老”相控阵雷达,此外俄罗斯还推出了侧向雷达天线,使飞机能360度发射雷达波,不过苏一33UB还未证实装有该装备。 数据链与苏-30MKK、苏一27SKM一样采用TKS一2系列通信系统以取得共通性。 苏一33UB原型机采用的是AL-31K发动机作为动力系统,2002年春季的测试结束后,第二架原型机进场改装新型的大推力发动机并装备有矢量喷口。 苏一33UB能够挂载绝大部分俄罗斯先进制导武器,不过有意思的是该机还被要求具有挂载中国特色的Kh一31A/P和Kh一59MK导弹的能力,这些不是苏联海军舰载机的标准配置。不过可以提高该机的反舰能力。不过话又说回来。该机还能挂载印度“布拉莫斯”导弹的原型——Kh一61反舰导弹。 相关专题:航空世界
【发表评论 】
|